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探索出的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同时又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政治发展道路,它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从一定意义上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所取得的胜利,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些理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形态。把握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顺利推进与取得成功的科学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的高度融合与有机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3.
张笛 《八桂侨刊》2020,(1):81-93
马来西亚是除中国大陆、台湾、港澳地区以外唯一保留华文教育体系的国家并且华文教育体系完备,具有鲜明的国别特点。对2000年以来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主要是整体状况、学校、教材、课程、师资与学习动机六个主题。新世纪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总体呈现以下五个特点:华文教育的推广和国家建设之间的博弈;各层次华文学校皆在夹缝中生存;华文教材和课程体系不完善且水平参差不齐;华文师资紧缺且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华文学习动机体现了深层次的语言意识形态。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在华人的努力和奋斗下,整体上既有困境和挑战也有光明的未来,发展道路并不平坦,但由于各种国际和国内因素的交织,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的“多元一体”的政治文化本质是由政治文化的民族性和阶级性所决定的。“一国两制”是当代中国倡导的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政治选择 ,它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沃土 ,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建构中华大文化的理念与传统的“多元一体”的政治文化本质的合理内质相互贯通。  相似文献   

5.
文化现代化是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经过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这一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发展特点进行研究和探讨,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中国模式的内在规律及机制的深刻揭示和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高度总结和抽象;其所要关注的核心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改革以及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结合"问题,而这种"结合"所形成的专布性取向与泛布性支持之间的关系问题则事实上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论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外汉语是适应我国国际交流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为我国开展文化、教育和经济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经济、教育全球化进程加快的今天 ,对外汉语的作用愈显其重要。在新形势下 ,我省对外汉语教学、涉外事务管理以及双语教学迫切需要对外汉语专门人才。因此 ,建设和发展我省对外汉语学科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光辉的80年,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活动的80年;是在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过程中,进行卓越的理论创造的80年;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80年。中国共产党80年的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9.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执政党的重要历史使命,也是参政党的重要历史使命。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进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是参政党建设的战略任务。民主党派要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进一步发挥参政党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就必须明确参政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政治责任。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历史潮流作出的正确抉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指引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光辉旗帜。  相似文献   

11.
系统论视野下中国古代的礼与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法是礼与法的共同体,中国传统社会是礼与法共同运作的有机体。中国古代礼与法关系问题的讨论,以往的研究视角多采用历史分析法,从礼与法的起源、各自的作用、国家主义的立场等方面予以探讨,这对于明晰两者关系、理解中华法系的精髓和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基本精神是颇有助益的。本文尝试着将卢曼的法律社会学的系统论导入礼法关系的分析架构中。中国古代社会本身是由礼与法构成的独特社会结构,本文并非指涉礼法关系的内部结构,而是从社会结构这一个外部的视角,以系统论的思路与方法探究两者的关系,以系统功能分化的理论探究中国古代礼与法运作过程中出现了三个方面的悖论,表明在中国古代礼法没有相对的系统分立,而是浑然一体的。  相似文献   

12.
深化对“中国梦”的认识与理解,需要透过“中国形象”外在的现象去探寻“中国梦”的思想内涵.“中国形象”是黑格尔从精神现象学的角度出发,对中国这个地处遥远的东方帝国进行了现象学层面的解读,这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中国梦”的一种尝试性理解.尽管从根本上看,这一带有傲慢与偏见的“虚幻的乌托邦”的指认充满了想象与象征的意味,是一种帝国主义或种族主义文化逻辑的表达.但是传统旧梦的破碎有助于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孕育与实现“中国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反思资源.  相似文献   

13.
《人权》2021,(1)
The Chinese Dream is not only the dream of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but also the dream of human rights of the Chinese people.To accurately understand the shared root and origin of the Chinese Dream and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in China,we must understand that the Chinese Dream provides new strategic guida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in China,and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in China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To realize the Chinese Dream in the new era,Chinass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must always be people-centered,and adhere to the resolution of the main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 the new era.On the basis of raising the awareness of the whole Party and society to respect and protect human rights,we should remove obstacles and barriers to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and promote the building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human beings.At the same time,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in China in the new era must be guided by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We must adhere to the path of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d study and solve various practical problems of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in China in the course of upholding integrity and innovation,so as to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Upholding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for realizing the Chinese Dream and protecting human rights in China.We must unswervingly follow the CPC's lead and open up a new st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human rights cause in the new era on the great journey to the Chinese Dream.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因素及未来世界文化发展的总趋势影响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取向。中国应立足国情,巩固和发展本土优秀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性;勇于开拓,促进中国文化综合创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性;解放思想,融合吸收世界文化精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性;放眼世界,积极推动中国文化全球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世界性,使中国先进文化始终引领我们民族向前进。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现代化既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前提,也是我们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海外移民作为中华民族成员,他们是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和宝贵资源。全球化的浪潮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海外移民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现代化的外部环境,华侨华人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双向互动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现代化的内在张力,民族性、时代性与世界性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现代化遵循的原则,精神家园现实问题的解决和主体自觉性的培养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现代化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6.
Hong Liu 《当代中国》2005,14(43):291-316
Emerging at the turn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overseas Chinese nationalism played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overseas Chinese community and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It is generally held that overseas Chinese nationalism had died out and had become ‘a historical phenomenon’ by the 1950s, when the China-centered allegiance of the overseas Chinese was replaced by a local-oriented identity. The fundamental change of the Chinese diasporic communities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however, has put this conventional wisdom into contestation. This essay is concerned with the emergence of the xin yinmin (new migrants) and corresponding manifestations of a reviving overseas Chinese nationalism since 1980. It is divided into two main parts. The first is empirical, examining the ris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migrants, who are composed of four main types: students-turned-migrants, emigrating professionals, chain migrants, and illegal immigrants. The second section is conceptual and comparative, looking at the manifestation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reviving overseas Chinese nationalism and placing them in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It also considers the embedded tensions between nationalism and transnationalism and the strategies employed by both the Chinese state and new migrants in tackling these tensions. I argue that there are complex reasons behind the re-emergence of overseas Chinese nationalism. From overseas, it is a by-product of the formation of sizeable new migrant communities, particularly in the West. As the first-generation immigrants who have extensive links with the homeland, they remain culturally, and often, politically, attached to China (as a nation-state and/or site of transnational imaginary) and are concerned greatly with Chinese matters. Through such intermediaries as Chinese-language newspapers, websites and TV programs, they form a borderless and imagined greater China that is bound by both the ideas of sovereignty and transnational culture. From the mainland, a series of policies relating to the Chinese overseas facilitate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China and its population overseas, thus providing a potential ground for the revival of overseas Chinese nationalism. I argue that the key agendas of this reviving overseas Chinese nationalism are China's economic prosperity, cultural regeneration, and national unification. This nationalism, furthermore,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reactive nature and embedded contradictions with the simultaneous process of transnationalism, which in turn reduces the centrality and intensity of nationalism. As a result, it is unlikely to constitute a unified ideology or a movement with centralized leadership such as that in the 1930s.  相似文献   

17.
龙与年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云 《思想战线》2000,26(5):111-114
中国龙具有明显的政治性,这是其他国家的龙所没有的.中国龙文化的政治性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认为龙与帝王特殊的关系,帝王被视为真龙天子;二是龙被视为帝王的象征,有种种禁忌;三是表现在年号上,不少帝王喜用带有"龙”字的年号,历史上共有带"龙”字的14个年号.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道路自信"第一次出现在党的报告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有其内在的一般与个别关系的哲学依据,也有对传统社会主义实践反思的历史依据;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构成了道路自信的实践基础。坚定道路自信要科学地认识中国国情,要有拒走"老路"与"邪路"的自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它源于和服务于改革开放实践,并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丰富发展。因此,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是我们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逻辑的客观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鲜明的实践特色表明其理论发展逻辑与实践发展逻辑是高度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汉语去声源于韵尾-s说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才德 《思想战线》2002,28(1):115-118
用藏语材料和汉藏比较材料证明 :从调类方面来说 ,跟藏文—s尾字对应的汉语同源字 ,可以是去声字 ,也可以是非去声字。在汉藏同源字中 ,跟汉语去声字有关联的藏文 ,可以是—s尾字 ,也可以是非—s尾字。汉语的去声跟藏语韵尾 -s没有一对一的对当关系。从调型方面来说 ,-s尾可以影响声调 ,使之产生一个降调 ,非 -s尾也可以有同样的作用。 -s尾和降调也没有一对一的对当关系。汉语去声来自 -s尾的假说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