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林怀民简介林怀民,享誉国际的台湾编舞家,1947年出生于台湾嘉义,14岁开始发表小说,22岁出版《蝉》,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台北文坛瞩目的作家。大学就读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1972年,自美国爱荷华大学英文系小说创作班毕业,获艺术硕士学位。1973年,林怀民创办"云门舞集",带动了台湾现代舞蹈表演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6,(12)
正5月27日,由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台湾两岸华文出版品与物流协会联合主办,台北出版商业同业公会、台湾电子书协会、台湾独立书店文化协会协办的"阅读经济与两岸实体书店转型发展研讨会"在台北开幕。两岸出版业界相关机构负责人、专家、媒体记者等100余人出席会议开幕式。研讨会围绕两岸实体书店经营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9,(23)
<正>林怀民简介享誉国际的台湾编舞家。他1947年出生于台湾嘉义,14岁开始发表小说,22岁出版《蝉》,是六七十年代台湾文坛令读者瞩目的作家。林怀民大学就读政治、新闻系;留美期间,一边攻读学位,一边研习现代舞。1972年,自美国爱荷华大学英文系小说创作班毕业,获艺术硕士学位。1973年,林怀民创办"云门舞集",带动了台湾现代表演艺术的发展。云门在台湾演遍城乡,屡屡造成轰动,并经常赴海外作职业性演出,获得佳评无数。  相似文献   

4.
文化     
《台声》2017,(24)
<正>1"阅读·悦读·越读"——走进台湾阅读节在台湾图书馆前草坪的舞台上,矗立着一本约两米高、三米宽的展开的"书"。这本"书"由台湾100多家出版社2017年的推荐之作组成,涵盖了诗集、小说、散文集、地图集、食谱等各种图书。这本名为"台湾百阅"的"巨书"是2017年台湾阅读节的作品。台湾图书馆与财团法人温世仁文教基金会、九昱  相似文献   

5.
台湾尔雅出版社一九七六年出版的《王谢堂前的燕子——<台北人>的研析与索隐》一书.是台湾女作家欧阳子的一部颇有特色的批评论著,它毫无愧色地为欧阳子跻身于台湾文学评论界举行了奠基礼。老作家肖乾认为,“她这本书虽然是对白先勇的《台北人》十四个短篇的分析却涉及小说写作的许多基本方面。在一个  相似文献   

6.
一、这是台湾的第三次文艺大论战吗? 一九八三年台湾出版的《华盛顿大楼》,收集了台湾著名作家陈映真的四篇小说:《夜行货车》、《上班族的一日》、《云》和《万商帝君》。前三篇小  相似文献   

7.
文化     
《台声》2017,(8)
<正>1受网络数字化影响台湾新书出版近5年减少8.8%最新统计显示,台湾出版品种类出现逐年衰退迹象,2016年全台出版新书为3.9万种,较5年前减少8.8%。根据标准书号(ISBN)申请状况,台当局"主计总处"透露,去年台湾出版新书38807种,较2015年减少2.3%,较2011年减8.8%。分析指出,台湾新书出版逐年下降是受到网络数字化影响。2016年,除儿童类文学和语言文学类新书出版有所  相似文献   

8.
《台声》2020,(18)
正翁文信1969年生于台湾桃园,其学士、硕士学位皆完成于台湾淡江大学中文系。1995年,长篇小说《风塔流星雨》,获台湾皇冠第一届大众小说百万奖佳作;1996年,中篇小说《热》,获台湾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中篇首奖。1998年至2001年间,多篇小说获得台湾奖项。2010年至2011年,两次创建公司,一次为开发自制动画影集《Popa family》,一次为开发自制动画电影《梦见》,并开设"Popa动画亲子馆";其中《梦见》获2011年金穗奖优良剧本入围。  相似文献   

9.
文化     
《台声》2018,(10)
正1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将于8月在台举办据台湾媒体报道,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以下简称"海图会")将于8月16日至23日在台湾举办。"海图会"是以"书香两岸·情系中华"为主题,由两岸出版业界共同发起和参与的两岸出版交流盛会。2005年创办以来,已在厦门和台湾轮流举办13届,累计参展图书800余万册,实现图书销售采购金额4.2亿元人民币,达成版权贸易  相似文献   

10.
慧群 《两岸关系》2007,(12):14-14
2007年11月12日,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台湾文献史料出版工程《馆藏民国台湾档案汇编》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万寿宾馆举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陈云林、副主任孙亚夫、叶克冬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相似文献   

11.
台情扫描     
民进党当局多方阻挠、破坏两岸正常交流交往一是阻挠两岸文化、出版交流。台文化部门称,将通过修"法"来"精准规范"大陆出版品入台,规定2021年2月起大陆出版品须通过审查才能取得台湾书号。台陆委会称,"绝不容许中共进行文化侵略",将采取"必要安全管理作为";香港出版品如"宣扬中共政权或从事统战",将不准进入台湾。  相似文献   

12.
正5月25日晚上7点,台湾著名作家、中华两岸和平发展联合会主席蓝博洲在北京三里屯的三联韬奋书店举行"非虚构的台湾往事:书与影像——‘幌马车之歌’系列二种新书座谈会"。"幌马车之歌"系列是蓝博洲的两部纪实文学作品,其中《幌马车之歌》创作于1988年,当年即获洪醒夫小说奖最佳小说,1991年获《联合文学》十大好书作家票选第一名,长期占据台湾图书畅销榜。台湾著名导演侯孝贤根据此书拍摄了电影《悲情城市》  相似文献   

13.
正1960年3月5日,白先勇与王文兴、欧阳子、陈若曦等人在台北创刊《现代文学》(双月刊、季刊),白先勇任发行人兼社长。1973年9月,发刊至第51期,因经费困难而暂时停刊。1977年8月,获远景出版社的支持,《现代文学》复刊,发行了22期,至1984年3月停刊。该刊由现代文学杂志社发行,总计出刊73期,被誉为"台湾现代派小说风潮的里程碑"。1960年代的台湾文坛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现代主义思潮蓬勃发展。白先勇先在《文学杂志》上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14.
文学奖     
《台声》2016,(17)
正"文学奖"在台湾,与联副(台湾《联合报》副刊)渊源深厚。1976年2月,马各(本名骆学良)二度执掌联副,其间最具开创性的作为是创立了"《联合报》小说奖"。当年是为纪念《联合报》创刊二十五周年的发想,此举首开台湾报界以巨额奖金鼓励创作风气的先河,影响深远。"联合报小说奖"力求透明、公正的评审机制,树立台湾文学奖的评选模式,次年《中国时报》跟进,之后,参加两大报文学奖可说是新锐作家进入文坛的重要途径。如七等生、郑清文、朱天  相似文献   

15.
《黄埔》2014,(1):47-47
正全景式描述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大迁徙"的史诗巨著《南渡北归》修订本出版继2011年《南渡北归》在大陆和台湾两岸出版并在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之后,2013年9月,《南渡北归》修订版再度于大陆出版。该书讲述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尔后再回归中原的故事。整部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7,(22)
正陈映真,1937年11月6日生于台湾苗栗,2016年11月22日逝世于北京,是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台湾同胞的杰出代表、著名文学家、台湾爱国统一阵营的杰出领袖和理论家。他创作的作品颂扬台湾同胞光荣的爱国爱乡传统,反对独裁专制,揭露"台独"的荒谬与危害,唤醒、感召着许多台湾同胞。11月1日,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国作家协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台湾人间出版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6,(5)
正现年93岁的台湾地区前领导人李登辉,似乎有"出书癖",时不时就会整出一本。据台湾《中国时报》及"中央社"报道,李登辉日前再度推出一本名叫《余生:我的生命之旅与台湾民主之路》的"新书"。该书其实是他将自己于2014年6月在日本出版的《李登辉送给日本的话》,由日文翻译成中文,在台湾上市罢了。无价值,但目的非常明显,在台湾各界引起轩然大波,激起群情共愤。"出书癖"李登辉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台湾文学史上,王鼎钧是一位重要的作家.他众体兼擅且独具风格,在小说、散文、评论、话剧几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被称为台湾文学界的五项全能.长久以来,他的散文艺术成就掩盖了他在其它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小说艺术.为了更完整地认识他的艺术发展道路,本文拟对王鼎钧的短篇小说创作做一番探究.(一)严格地说起来,王鼎钧的短篇小说共有十二篇,即收集在《单身温度》这部短篇集中的作品(有人将王鼎钧的《一方阳光》、《红头绳儿》也视作小说,我以为那只是有着较多叙事成份的散文作品,原因容当另叙).《单身温度》原名为《单身汉的体温》,也曾被人改为《白如玉》出版,最后由作者定名为《单身温度》由台湾尔雅出版社再版.此书创作于60年代中后期,初版于1970年.这部小说在作者的创作道路上具有承先启后的意义,这是因为在它之前,作者的创作以说理性议论性的文章为主;而从它开始,作者的创作风格转向抒情性象征性,逐步形成了自己“幻中见真”的创作艺术.  相似文献   

19.
图书交易归来谈闽台出版产业对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彬 《政协天地》2008,(11):13-14
今年是海峡两岸出版交流20周年。2008年9月20日至28日,第四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在台湾举办。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2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活动以"书香两岸,情系中华"为主题,包括了海峡两岸出版交流20年图片展、海峡两岸出版交流20年座谈会、两岸大学生演讲比赛等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举世瞩目的"汪辜会谈"时隔五年之后再度恢复了。然而,你可曾想到当年破冰的艰难,不知有多少人为之抗争。其中最受瞩目的则是具有两岸破冰第一人之称的台湾资深"立委"、著名爱国学者、政论家、台湾"中国统一联盟"名誉主席胡秋原先生。最近,笔者电话采访了胡先生以及近期接待了返乡的胡先生的长女胡采禾女士。胡秋原先生虽然刚刚在台北做了九十大寿,近期又做了白内障手术,但说起话来一口地道的湖北黄陂腔仍嗡嗡作响,说起汪辜会谈仍滔滔不绝。近年来胡先生在海峡两岸仍然涛声依旧,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中国统一联盟"及两岸大专院校多次举办胡秋原思想研讨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台湾学术出版社、东大图书公司、海峡学术出版社则掀起了胡秋原选集出版热。尤其是第二次"汪辜会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