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海音 《理论探讨》2007,23(1):53-56
哈贝马斯和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对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关系问题的不同认识。哈贝马斯认为,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科学技术就是一种意识形态,马克思则认为,科学技术和意识形态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第二,意识形态批判向度的分歧。哈贝马斯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核心是对科学技术的批判,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核心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哲学基础的不同。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哈贝马斯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哲学基础是交往行为理论。第四,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性质的不同。哈贝马斯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是一种单纯的理论批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将理论批判与实践批判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在齐泽克看来,意识形态不是对社会存在的"虚假"反映,而是一种与"意识"关系不大,倒与"无意识"、"欲望"有关的"社会存在"。因为意识形态建构着社会现实,参与了"社会存在"的形成。但这种由意识形态建构起来的社会现实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存在着不可弥合的"分裂"。这一"分裂"既是意识形态的产物又成为意识形态存在的根据,因为没有现实的"分裂"也就不需要意识形态的"缝合"。然而意识形态这种"缝合"现实的努力不仅是漫长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梁润成 《学理论》2023,(5):31-34
意识形态是“观念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理论则是对意识形态的解释。从“人”的视角去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能发现:人的物质生产行为是意识形态产生的根源,意识形态是人的精神产物,统治阶级的利益诉求渗透在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赋予人精神交往行为规范性,德意志意识形态为资产阶级服务,无产阶级意识形态解放人的思想,为人的发展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4.
穿越意识形态的幻象——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雷 《理论探讨》2008,(3):55-58
在齐泽克看来,幻象是对大他者不一致性的隐藏,是对他者欲望的屏蔽,只有经过幻象构造的想象性场景,我们才能接近现实,避开难以忍受的实在界.根据幻象理论来把握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构建社会现实的无意识的幻象,意识形态批判就是要"穿越幻象",揭示幻象背后一无所有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空间,不仅仅是追求收益最大的经济空间,还是社会交往的空间。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人际交往应该趋向美好、和谐,即越来越理性化,然而事实相反,却出现了人情冷淡,日趋疏离的无缘状况。本文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视角出发,唤起我们对人与人之间最基本"五缘关系"的重新认识,旨在揭示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对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所具有的重大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化大革命"后的中国一片混乱,尤其在意识形态领域,更是处于动荡混沌的状态,亟待指明方向。而邓小平通过对当时意识形态工作的拨乱反正,破除了人们的思想迷雾,进而规定了意识形态建设在新阶段的新任务,确保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沿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开展。邓小平意识形态理论中的"破"与"立",对我们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仍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今证古,孔子的“尔爱其羊,我爱其礼”之“礼”,应当是礼物(直白说即红包)的“礼”而非礼节的“礼”。按周礼,每月的初一,诸侯要  相似文献   

8.
葛兰西认为,"意识形态领导权"就是要通过"非暴力"的形式,在被统治阶级"同意"、"认同"的情况下,接受统治阶级所宣传的意识形态。葛兰西"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价值。就当前形势来看,只有完善我国的政治体制、注重民生工程、充分发挥"有机知识分子"的作用,我们才能让人民群众真正地从内心深处"同意"、"认同"我党所提倡的主流意识形态,最终形成对多元社会思潮的领导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市民社会无疑是国内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语。哈贝马斯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立足于当代西方社会现实,对市民社会思想作出了突出的阐释。在追溯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的理论渊源基础上,通过对哈贝马斯两个阶段市民社会概念的阐释,彰显了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的独特视角——文化视阈的公共领域与生活世界,并进而揭示了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最近到一所中学调查,找了几个高中学生聊天。我问他们:“常看报纸吗?”回答说:“看一点。”“看什么报?”“电视报。”我又问道:“知道最近豫西大旱,庄稼枯死,人畜饮水艰难,每人一天只配给2公斤水吗?”学生们瞪着双眼,  相似文献   

11.
钟章文 《学理论》2015,(3):37-38
哈贝马斯是当代西方最主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交往行为理论中包含了许多重要概念,如主体间性、交往合理、有效性等,这些思想对于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3,(5)
当代世界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现代性问题,人们一方面充分享受现代化带来的丰硕成果;另一方面遭受现代化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哈贝马斯认为现代性危机的出现,是因为"生活世界"受到了独立的、形式的组织起来的行为系统的摆布,而解决该危机的根本途径则在于,借助交往理性来规约过分膨胀的工具理性,使二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生活世界"的复兴。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6,(1)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的葛兰西,是意大利著名的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在思考十月革命后欧洲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时,深刻分析了"文化领导权"的问题,他认为通过占有文化领导权,可以改造社会意识形态,从而最终获得政治领导权,这一理论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学说。在阐述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文化领导权"思想与意识形态工作内在一致性的研究,分析了作为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宣传重要阵地之一的中国高等院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际现状,理论结合实际地提出了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主客二元对立的思想方式导致理性分裂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工具理性压灭价值理性使社会交往陷入困境。哈贝马斯立足于交互主体的基础,构建具有语言性、主体间性的交往理性,对于我们摆脱现实交往困境,化解人与人的冲突,抵制系统对生活世界殖民,在当代社会多元分化态势中达成价值共识,实现社会和谐,富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中,卢卡奇主张物化批判,葛兰西坚持对文化的领导权,柯尔施宣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强调,意识形态批判在无产阶级革命中具有重要作用,应该发挥政党在意识形态批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姜玉洪 《理论探讨》2004,1(6):43-44
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是当代科学技术观争论的一个焦点,也是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一个新视域.1929年,德国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的<意识形态和乌托邦>问世,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就开始成为社会科学尤其是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争论的热点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此有诸多的论述,其中以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默、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为主要代表.霍克海默在<科学及其危机札记>中指出:"之所以说科学是意识形态,因为它保留着一种阻碍它发现社会危机真正原因的形式".在他看来任何人类行为方式,只要有可能掩盖社会真实本性就可以说是意识形态,科学表面上是以揭示社会真实性为己任的,同时科学也是掩盖社会真实本性最有效的行为方式,所以它是意识形态.霍克海默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论述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无疑切中了当代工业社会的要害,在论述科学技术执行意识形态的职能时,把科学技术看成一种新的统治或控制工具,是在否定的意义上使用意识形态这个概念的.马尔库塞认为,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具有非政治化的倾向,但当它用来作为统治人的工具时就政治化了,从而它获得了意识形态的性格.真正系统阐述技术与科学是意识形态思想的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后期主要代表哈贝马斯,他创造性地继承了前辈的理论而著述<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和科学>,认为在发达的工业社会或后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科学技术执行意识形态的功能,或者说科学即是意识形态.研究哈贝马斯的著作,我们会发现他的科学技术和意识形态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意识形态理论有明显的不同,哈贝马斯在建构自己的意识形态理论时借助并歪曲了马克思的科学的意识形态理论.因此廓清马克思与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和意识形态理论的界限,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发挥社会功能和科学技术发挥意识形态的功能,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我国政治话语体系中重要关键词的"人民"概念,既是继承我国古代、近现代"人民"概念的智慧,借鉴与融合西方"人民"概念主要思想,发展和创新经典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人民理论的理论成果,也是其政治制度设计者——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发展实践过程中,不断设计形成的特有政治话语。"人民"概念主要从"集体性概念"向"集体性概念与个体性概念并存"的发展转变是时代趋势。"人民"概念的现代化必然要求实现从形式上的"主权者的人民"向实质上的"人民权利主体"过渡,使"人民"概念进一步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8.
徐立娟  韩苗 《学理论》2011,(14):39-40
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基于物质生产实践,注重的是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中的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经济关系、阶级关系、社会关系等,物质交换往往在全部交往行为中具有中心和基础地位。而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以理解为目的,注重人与人在话语交流过程中所形成的主体间性,强调在思想上、精神上达成共识。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辩证关系,可以丰富我们对交往理论的认识,更好的指导实践,改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理论创新”作为党的宝贵历史经验加以凝练和明确,强调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重要概括本身就是在坚持理论创新。回顾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运用“阶级意识·科学·意识形态”三者统一的思想理论建设方法论,建构并深化了“坚持人民至上,反映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两个结合’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意识形态逻辑,出色地完成了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引领事业发展、创造伟大成就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20.
国内目前的意识形态文论建设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对经典作家的经典文本的诠释还有待深入;二是对国外意识形态及文论思想的借鉴、批判存在不足;三是受西方学术观念转变影响,中国学界已开始把意识形态问题转化为一个美学问题,但到目前为止,学界始终未能提出合理有效阐释文学现象的意识形态批评模式。就第一个问题看,马克思定性文学使用的概念是"意识形态的形式",直接使用"意识形态"定性文学的人是恩格斯,这一点应明确。就第二个问题看,意识形态文论建设虽然取得了实绩,但还有深入研究的可能和必要。就第三个问题,应该认识到,形式是组织材料并赋予材料以意义的一种结构性功能或力量。从而,文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应从特殊到一般,即从审美、形式到政治、意识形态,而不是相反。考虑到文学批评从根本上是一个实践问题,这里只能提出一个大致的构想和框架,即作家创作过程中存在意识形态冲突、文本中及文本间存在意识形态冲突、文学接受过程中存在意识形态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