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历史观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历史观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围绕世界发展、国家治理、民族存续、社会革命、个人认知和政党建设六个方面,概括历史所内蕴的重要意义;依循历史发展的基础论、主体论、动力论和目的论的逻辑结构,对习近平新时代历史观的理论要旨予以重点阐析;发挥习近平新时代历史观的实践指导功用,要求人们增强历史思维、秉持历史准则、强化历史教育、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坚持意蕴分析、理论诠释、实践落实的研究范式,对于研究习近平新时代历史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3.
辛杰 《理论探讨》2001,1(2):5-8
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中伴随着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形成,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这一思想更显重要,对它的当代阐释集中了"四个正确认识"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产生、现状和未来发展具有合规律性与合价值性.作为对资本主义的否定,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价值否定与科学否定的辩证统一;作为对资本主义的扬弃,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与世界文明的基础之上,实现对旧文明的超越.社会主义是人类新的价值选择,它的优越性可能不是现实的(尤其就某个方面而言),但是必然的.我们理应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在全球化时代赢得对资本主义的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民族进步发展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的作用,并且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放在一起,足见其重要地位。文化自信的提出具有其时代背景,同时也有其自身的理论内涵。在新时代,加强文化自信,对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历史的重要观点和重要论断,形成了新时代科学的大历史观。从生成逻辑来看,科学的理论先导和发展的客观诉求促进了习近平新时代大历史观的生成;从科学内涵来看,习近平新时代大历史观重点阐释了推进历史的主体因素、历史的价值功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历史演进的美好愿景;从实践指向来看,习近平新时代大历史观旨在发挥历史的实践指导作用,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坚定道路自信。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着眼于人类文明形态转换的历史视野的一种文明观,它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性方向,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观、"五位一体"的生态社会观、"环境就是民生"的生态民生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它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实践路径,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把环境需要纳入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之中,极大地拓展了人民美好生活的内涵;把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纳入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中,为全人类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从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双重维度创立了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的大历史观。这种大历史观从历史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民族性与世界性、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统一的视角出发,全程、全方位、全局地看待历史与现实。它既不同于西方大历史观,又实现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性发展。中国共产党应积极践行习近平大历史观,通过全面把握我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世界历史大势,为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同书琴 《学理论》2024,(1):62-65
以科学的大历史观为视角,分析了党百年奋斗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历史性贡献,认为党的百年奋斗以实现民族复兴为主题,开辟了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党的百年奋斗书写了恢宏的篇章;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党以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民族复兴凝聚起磅礴伟力。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内含了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自然观,它实际上是一种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相统一的一元论历史观。恩格斯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对象和适用范围限定在单纯的社会历史观领域,同时提出辩证而又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的概念,从而将马克思的一元论历史观二重化了。  相似文献   

10.
人的解放是马克思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出发点和根本使命。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为主体,社会发展应该以人为本,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应该和谐一致,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极其尖锐、不可调和的,只有未来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消除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对立,实现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和谐与统一。  相似文献   

11.
作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的新飞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其生成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现实逻辑。这一思想包含了科学自然观、绿色发展观、基本民生观、整体系统观、严密法治观以及共赢全球观,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真挚的为民情怀、强烈的创新意识和严密的系统思维,为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坚持敢于斗争”是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这一论断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只有在大历史观的视域下系统考察“坚持敢于斗争”核心意蕴、生成路径和时代弘扬,才能完整呈现其本真精神。“坚持敢于斗争”以把握历史规律为理论基础,以人民支持拥护为现实动力,以勇于自我革命为鲜明特征“;坚持敢于斗争”的生成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其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发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形成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并在上述三者的互动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坚持敢于斗争,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定历史自信,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对党忠诚,增强斗争本领。  相似文献   

13.
在卡西尔看来,历史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文化,存在一个更高的秩序,将一个个偶然的现实串联成我们熟知的历史。这个秩序就是人自我认识形式的归复与统一。真正的历史学以揭示人类生活及人类文化为目的,具有回顾和展望的双重意义,有助于人认识自我,回归人的世界。但卡西尔的历史观同样存在忽视偶然性因素、消解个人能动性的问题。历史学的研究,必须是围绕"人"开展的。福柯的结构主义历史方法是对其有效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考茨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家,对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主要表现在通过其巨著《唯物主义历史观》,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理论体系做了初步的构建,并对其基本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阐释和发展。但其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即理论的诠释较多而创新力度不足、结构的整体安排合理而详略失当、理论视野较广而深度不够。然而,这些局限并不影响考茨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在理论上的成就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历史观具备双重的理论向度,即历史客观性的现实基础与主体性的社会关系,而其深层逻辑构架则表现为在科学的方法论语境中,以社会结构与历史过程为逻辑中轴,把再生产理论作为二者的中介,并最终指向人自身的解放逻辑的总体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政德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治思想和中国优秀传统德治思想的传承和创新。习近平从"严私德、守公德、明大德"三个维度对立政德的主体、目标和内涵进行了阐述,明确了领导干部立政德的基本要求、首要目标和核心价值。习近平政德观内涵丰富,逻辑清晰,以权为民所用为出发点,以党性修养为中心线索,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立政德的价值目标,不仅阐明了立政德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而且指明了党员、干部立政德的价值尺度和价值导向。习近平政德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进一步规范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修养,确立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任用原则,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20,(6)
2020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本文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哲学角度出发,探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思想二者之间在哲学方法论上的联系。研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思想从哲学方法论角度讲,是对马克思唯物史观哲学精神的传承与具体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蕴含着以人民为历史主体的唯物史观精神,在这一思想指引下,中国提出精准扶贫政策,并取得了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8.
陈鲁民 《民主》2006,(7):41-41
李瑞环同志的新著《学哲学用哲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读来受益匪浅。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作者不仅是运用辩证法的高手,而且还是历史感很强的智者,他的历史观,凝重、睿智、达观、清醒,他以一个政治家几十年的亲身体会,告诉人们应该如何看待历史,继承历史,创造历史,可以给人们很多启迪。“我们是历史中的人,我们也是历史中的一段,我们现在评价历史,将来历史也会评价我们。”(李瑞环《学哲学用哲学》,下同)的确,一个人,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不论干过惊天动地的大事,还是默默无闻终此一生,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都会在历史的纪念碑…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21,(6)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党和国家重视、信任青年,始终把青年作为党和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发展方面倾入大量心血,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系统科学、深刻丰富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本文首先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形成依据;二是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重要内涵,包括青年的特点和地位、青年的教育和培养以及对青年工作的重视;最后探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时代价值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0.
杨光斌 《政治学研究》2023,(5):154-168+211
一百多年来,中国政治学学科与各个时期的政治制度之间一直存在或隐或现的紧张关系,其根本原因在于政治学方法论具有塑造史观的功能,而外源性史观与具有高度历史连续性的中国政治之间存在着内在张力。政治学的传统的“三大方法”致力于“求变”:制度主义方法论和理性选择主义方法论塑造的史观试图改变“中国性”,阶级分析方法论起到拯救中国的作用但因放大其冲突论而曾招致政治动荡。“中国之治”是固本革新的产物,如何解释这一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政治学的当务之急。本文主张在“找回阶级分析”并弘扬其整合性功能的同时,发掘基于中国历史文明和政治实践的“中国性方法”的历史政治学,以此在研究重大议程中重塑史观,回归政治学的“求治”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