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亮 《学习导报》2014,(12):57-57
一个人在没钱的时候,把勤奋布施出去,钱就来了;当有钱的时候,把钱布施出去,人就来了:当有人的时候,把爱布施出去,事业就来了:当事业有成的时候,把高尚人品布施出去,喜悦就来了。第一句话:天道酬勤。第二句话:财散人聚。第三句话:博爱领众。第四句话.德行天下!:  相似文献   

2.
高连长理家     
下海潮,有人做生意发了财,有人当经理做了老板。他却相反,自愿从机关到连队当连长,有人说他傻,可用他自己的话说:“头顶家乡云,脚踏家乡土,农场就是我的家。”  相似文献   

3.
尚勤     
郭庆晨 《党课》2006,(5):64-65
有人说,当年大舜称赞大禹的誉词,不过“勤俭”两字,其德行逊于大禹的后来者,岂能不勤不俭?也有人说,“勤俭”二字必须合用。因为,唯有勤以聚之,俭以守之,才能有成。  相似文献   

4.
我看命运     
俗人爱讲命运,尤其求财求官不得时,便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或者得官得财,心中窃喜,也认为“命中有时终须有”。倘若有人说命运就在自己手里,一定会遭到嘲讽,因为连电话、轿车都要选吉祥号的“市场经济”时代,命运似乎更加波谲云诡,谁不信命,谁一定是撑着了。  相似文献   

5.
《党课》2020,(3):109-109
有人说,热爱美食的人都热爱生活。火锅之“火”,火在味道、氛围、生活。围坐在火锅旁,升起的是烟火气也是一种和谐的氛围。如今,火锅不仅是各类食材“济济一锅”的合聚,也是一群人“热腾腾”的写照。在冬日的凛冽寒风中,一句“火锅走起”,唤醒的不只是味蕾,还可能是心情。  相似文献   

6.
因为生产"蒙牛"牛奶,牛根生的名字也成了一个品牌。2004年,蒙牛乳业在香港上市,有人估算,作为创始人和总裁的牛根生,拥有的股票市值已达几个亿。在某财经杂志当年评选的"中国500富人排行榜"上,牛根生赫然在列。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06,(9):59-60
2003年牛根生被CCTV评为“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而评语是: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他创办的蒙牛企业从1999年起步,6年的时间做到了许多个第一,2003、2004年蒙牛液态奶连续两年保持全国销量第一,2004年,蒙牛荣列中国乳业竞争力第一名。 2004年末,作为蒙牛最大的自然股东,牛根生将自己接近10%的股份全部捐出,创立了保障蒙牛百年发展的“老牛专项基金”成为全球捐股的第一人!这次举动,可以看作是牛根生最大的向社会报恩的举动。  相似文献   

8.
李君刚 《奋斗》2009,(7):60-60
读报.一则报道让人感动:一离休干部在生命垂危之时,深知病入膏肓,便再三谢绝组织上安排的抢救措施。他说:“我是个共产党员,既然病危无救.就不必再浪费宝贵的药物和国家赘财了。”当组织上出钱组织抢救之后,他要爱人从家里拿出5000元存款支付医药费。他说:“国家正在搞建设,有很多困难,我是个共产党员,应该为国家分忧。”他临终前,告诉亲属和组织,在他死后不要开追悼会,丧事一切从俭。有人说:“你怎么跟别人不一样呢?”他说:“我特殊,我是个共产党员,我应该这样做。”  相似文献   

9.
用“形散神聚”来形容对人民行动党的印象也许不够全面,但这种感悟却是真实的。其政党的思想、政府的行为、基层(人民协会)的性质;政党的显型(正值大选之年,人民行动党强势推出自己的理念、宗旨和价值以及候选人)和大选间隙期的“冬眠态”的隐型,这种“有为”与“无为”、“形散神聚”的辩证统一状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1999年,牛根生被迫离开“伊利”集团后,萌生“复制一个‘伊利’”的想法。当时,牛根生既缺资金,又缺人才。当他拿出仅有的100万元,注册了自己的公司,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中国是“礼仪之邦”。有人表示异议:“礼仪”是指注重礼节、仪表、辞令等。如称吾国为“礼仪之邦”,无异于说“中国人只会打躬作揖”。因而,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吾国是“礼义之邦”。  相似文献   

12.
自2001年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后,乡镇农业“五站”(农技站、兽医站、水产站、农经站、农机站)“三权”下放,合并成立了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人、财、物均属乡镇政府管理。因政策落实不力、管理不善、体制不顺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网破、线断、人散”,严重阻碍了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这里是“西伯利亚”,有人说这里是“聚宝盆”,也有的人说这里是“风水宝地”。说这里是“西伯利亚”,因为它处在连城东南100多公里的边隅,解放前人迹罕至,星星落落的几户山里人家散居在大山沟中,崎岖小道,野兽难行,唯有土匪时常出没;说这里是“聚宝盆”,虽然有所夸张,但自1958年以  相似文献   

14.
姬建民 《党课》2012,(17):109-110
有人说青年人“不靠谱”,有人说年轻人“都不错”’;有人说90后“缺方向”,有人说90后“有思想”。这些议辩鲜明地提出了一个以什么眼光打量当代青年、发现当代青年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人才问题是关系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事业的成败。在当今世界,各国国力的竞争,无论是经济的竞争,还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人才问题是众多人士思考的热点问题,人说有才就有财,可是有了人才,不能合理使用,甘当只会聚才不会用才的“守才奴”,同样不能发财。而对人才重聚  相似文献   

16.
张仲瀚:他与天山同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上,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重要人物,他就是张仲瀚。有人称他是“镇边将军”.有人说他是“天山的守护者”,而兵团人则亲切地视他为“兵团的名片”。  相似文献   

17.
郭庆晨 《前线》2009,(6):58-58
听骂的态度,很能看出一个人修养的深浅高下。 宋朝的富弼曾官至宰相,这与他的胸襟宽广有直接关系。富弼的大度突出表现在听骂上。少年的富弼就练就了听骂的“童子功”。一次,有人莫名其妙地骂他,他听而不闻。旁边的人以为他真没听见,就提醒他说:“喂!有人骂你啦!”富弼回答说:“他大概是骂别人吧。”旁边的人说:“哪能呢,他是指名道姓地骂你呢!”富弼则说:“天下之大,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德国人“死板”.有人监督没人监督,都一样“钻死胡同”较真儿。哪怕是夜深人静没人没车的红灯下.驾车人也一定会坚持等到绿灯亮了才走。对此,有人不以为然,有人却认为做得很对。只有形成一个好习惯,才能表现出高尚的社会公德,让人觉得是那样有素质。  相似文献   

19.
我是空军某研究所政治部主任。《镜中缘》曾记载一个典故,叫做“自诛阵”。说的是“此阵不布一兵一卒,而以‘财、色、酒’布之”。有的人缺乏自控力,自己管不住自己,见财则贪,见色则淫,见酒则醉,在尽情的欢乐之中自取灭亡。这个典故对于增强党员“八小时之外”的自律意识,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众所周知,财、色、酒都不是坏东西。但为什么能使人“自诛”呢?根本原因在于贪,在于贪得超过了度。有道是,“邪生于无禁,欲生于无度”。贪得无厌,必然“自诛”。成克杰、胡长清及其追随者慕绥新、丛福奎、李嘉廷、王怀忠等莫不如此,最…  相似文献   

20.
陆睿 《当代党员》2015,(7):41-43
多年来,学者们一直希望弄清一个问题:贫困的本质是什么?有人说:“是收入低。”有人说:“是挣钱能力弱。”还有人说:“是地方经济发展滞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