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学们求学数年后,相信最后从事纯粹学问研究的还是少数,大多数同学会走进社会,学以致用。那么你们学的学问到底有什么用呢?我说的用处不是说国发院的学历能帮助你获得一个理想的工作;也不是说比如你学过会计学,就能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真实成本。我说的“学以致用”,最重要的用处:第一是了解自己,第二是认识社会。了解自己只能了解自己认识的局限并寻求超越;  相似文献   

2.
<正>同学们求学数年后,相信最后从事纯粹学问研究的还是少数,大多数同学会走进社会,学以致用。那么你们学的学问到底有什么用呢?我说的用处不是说国发院的学历能帮助你获得一个理想的工作;也不是说比如你学过会计学,就能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真实成本。我说的"学以致用",最重要的用处:第一是了解自己,第二是认识社会。了解自己只能了解自己认识的局限并寻求超越;认识社会是:对于今天社会的复杂性既不过度高估,因为所有发生的正在发生的事情都已经发生,太阳底下无新事;也不过度  相似文献   

3.
我的阅读紧紧伴随着改革开放之后的出版物,自然而然地,我就成了改革开放的成果,是亿万个成果里面的一个。我把我读成了我,这是我最为满意的一件事。真正的启蒙阅读始于改革开放《同舟共进》:您的书房里主要收藏些什么书?最近在读什么书,有何感想?毕飞宇:我的书房极其普通,没有什么孤本或善本,全是市面上的大路货。比较下来,存量最多的是商务印书馆和译林出版社的出版物,很大一部分还是我年轻时候购买的。我的书房空间很有限,许多书都被我处理了,一轮又一轮,但是,这些书还在。我很感谢这些书,我一直说,我是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这一波作家。对我来说,何为改革开放?就是一系列应运而生的出版物。  相似文献   

4.
我出生在河南省汝阳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父辈们世代为农,家里没有什么书,7岁之前的生活就是漫山遍野的奔跑,不亦乐乎的玩着自制的玩具,不知道书的重要,更没有机会去读.上学后接触到了书,识字多了也慢慢开始学会了阅读。  相似文献   

5.
苹果     
我生下来就没有见过父亲。有一个比我大七岁的哥哥。母亲不爱说话,在街道帮忙干点事情。我们住在楼里,楼里的邻居很少来往,家里也没有什么别的亲戚朋友。 钱应该是不够用的,但自打我记事的时候开始,就没有听见母亲和哥哥喊过缺钱,该吃的时候吃,该喝的时候喝,没什么特殊的,家常便饭。学校要交各种苛捐杂税,妈也没说过二话。 我们家没有什么特殊的摆设,但  相似文献   

6.
佳谜故事     
周洪林 《就业与保障》2007,(1):36-36,44
拦车考孔子孔夫子周游列国,来到燕国,进城门不多远,见一少年拦住马车说:“我叫项方,听说孔老先生很有学问,特拦路求教。”孔夫子笑着说:“小孩儿,你遇到什么难题啦?”项方问到:“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说:“江河湖海,什么水里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难于开花。”项方晃着脑袋直喊:“不对!”接着说出四物。孔夫子感慨地说:“后生可畏啊!”你知道项方说的是哪四物吗?  相似文献   

7.
每到星期一的时候,上四年级的儿子总要调好闹钟,早起半个小时。因为学校在这天照例要在操场上集体升旗。他从不敢怠慢,也从来没有迟到,有时候饭也没有吃完,就穿上整洁的校服,系上红领巾,急匆匆地赶往学校。我试探地问他:“这样急着赶往学校参加升旗,升旗有什么用处啊?”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没有用处,主要是听校长讲话。”  相似文献   

8.
读书·充电     
据不久前某大报发表的题为<近半干部一年不读书>的文章称"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虽然高达80%的被访干部认为,在当今社会,阅读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仍有高达46%,即近一半的干部在一年中没有读过一本书.在不读书的原因一栏中,称没有时间读书的占了63%,没有读书习惯的占了35.31%,不知道读什么书的占了13.44%,而认为读书没有用和没有可读的书的分别占了2.81%和9.06%.  相似文献   

9.
<正>买书如山倒,无非是一种囤积的热情,或者说"装点门面",为的是看起来有文化;阅读时,无时间、没心情、缺耐心,用"读书如抽丝"来形容是最好不过的了。这是一个难以潜心阅读的时代,更何况那些社科、哲学等理论书籍,读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明导刊》2005,(10):51-51,53
掐指一算,我的公司已成立55年,由1950年几个人的小公司发展到今天在全球52个国家拥有超过20万员工的企业。我不敢和那些管理学大师相比,我没有上学的机会,一辈子都在努力自修,苦苦追求新知识、新学问。管理到底有没有艺术可言?在这方面,我有自己的心得与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一本关于禅学的书上讲了这样一个故 事:有一个人死后,在去阎罗殿的路上,遇见 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宫殿的主人请求他 留下来。这个人说:"留下来可以,但我在人 世间辛辛苦苦地忙碌了一辈子,我现在只想 吃,只想睡,我讨厌工作。"宫殿主人答道: "好极了,我这里有山珍海味,你想吃什么就 吃什么,不会有人来打扰你;我这里有舒适 的床铺,你想睡多久就睡多久,不会有人来 阻止你;而且,我保证没有任何事情需要你 做。"于是这个人就住了下来。  相似文献   

12.
谈读书     
当代人,没有不读过书的。但如何读书,却大有学问。  相似文献   

13.
运动会抒怀     
据不久前某大报发表的题为《近半干部一年不读书》的文章称“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虽然高达80%的被访干部认为,在当今社会,阅读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仍有高达46%,即近一半的干部在一年中没有读过一本书。在不读书的原因一栏中,称没有时间读书的占了63%,没有读书习惯的占了35.31%,不知道读什么书的占了13.44%,而认为读书没有用和没有可读的书的分别占了2.81%和9.06%。  相似文献   

14.
点菜     
李林 《今日民族》2014,(5):60-61
<正>大约是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初期,有一天我一觉醒来突然发现一个自己梦想多年的愿望竟然已经实现了:我居然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鸡鸭鱼肉不用说了,就是山珍海鲜也可以随意享用!这对于我这个工薪家庭,并且经历过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日子的人来说,能够混到如此这般,真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那时每当想到这一点时,往往心中一阵阵狂喜。  相似文献   

15.
《天津政协公报》2011,(6):58-58
<正>盛夏的炎热,让人们的食欲下降,没有胃口,总想要吃一些冰的东西。在这个酷热的夏季,我们应该吃什么?吃什么才能清凉消暑?有三种瓜类可防暑解暑。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06,(Z1)
北京大学原名“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才改名北京大学。蔡元培先生来之前,校名改了,本质并无什么变化,封建主义仍然占统治地位。1913年我考人北大预科时,学校像个衙门,没有多少学术气氛。有的教师不学无术,一心只想当官;有的教师本身就是北洋政府的官僚,学问不大,架子却不小;有的教师死守本分,不容许有新思想;当然也有好的,但不多见。学生们则多是官僚和大地主子弟。一些有钱的学生,带听差、打麻将、吃花酒、捧名角,对读书毫无兴趣。那时的北大有一种坏现象:一些有钱的教师和学生,吃过晚饭后就坐洋车奔“八大胡同”。所以,妓院中称“两院…  相似文献   

17.
欧阳亮 《现代领导》2011,(11):45-45
西方有句谚语:“你是什么.取决于你读了什么。”美国著名学者詹姆斯·伯恩斯在其代表作《领袖论》中,分析了阅读与政要之间的关系:一是阅读一些政治思想家的名著.对政要的影响非常大:二是那些爱读书的政治家总是能拥有不一般的气质。  相似文献   

18.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每每吟诵起这首纳兰的《浣溪沙》,我总有说不完、道不清的情愫。每当想要再次拿起书本阅读时,只能感叹当时只道是寻常,正如那句“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那时的心境,那时与书相伴的时光,那时清心寡欲的阅读,那时的美好,再也回不去了,就像那一去不复返的青春,留下是无尽的回忆。记得刚刚上学时,别的男孩不是爱玩游戏就是爱打球,那时的我比较内向,对电玩之类很不感冒,唯独爱上家中老爸房间里那些整整齐齐摆在书架上的书,一有空我就会去挑选一“  相似文献   

19.
<正> 吃饭本是件极平常的事,但在学者的笔下却也能大有学问研究。近日读到钱钟书先生的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其中就有一篇谈“吃饭”的学问谈得出神入化的文字,题目就叫《吃饭》。钱先生所说,吃饭的功用可以分为四种。一种是正儿八经地吃饭,即“有了肠胃要去充实的人”,他们充肠填腹,吃饱了才能生存,才能干活儿,所以吃什么不甚讲究,也讲究不起。第二种是“有饭而要胃口来吃的人”,他们吃饭实为“吃菜”,是辨味而不是充饥。这样的吃饭不过顶着“吃饭”的名义达到“吃菜”的目的。第三种是社交型“吃饭”,  相似文献   

20.
王国忠 《创造》2015,(10):47-49
熟人见面,我们中国人最喜欢问的是两个问题:一是吃饭了没有?二是最近忙吗?我自己经常这样与熟人打招呼,也经常有熟人这样跟我打招呼.我们这样问别人,当然很随意,也很轻松,因为只是随便问问,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也未必真要得到什么"吃了或没吃"、"忙还是不忙"等非常确切的答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