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洲与拉美的关系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亚洲和拉美的早期贸易始于16世纪中期。19~20世纪初,西方列强从中国、朝鲜半岛、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掳掠和贩卖大批契约劳工到拉美各地。自19世纪中叶起,日本开始向中南美洲移民。二战后,亚洲与拉美国家的关系取得较全面的发展。20世纪50~80年代,日本和韩国与拉美的经济贸易关系迅速发展,成为拉美在亚洲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特别在90年代,中拉关系全面发展,中国逐渐取代日本和韩国成为拉美在亚洲的主要贸易伙伴。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异军突起,同拉美的关系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亚洲其他国家同拉美的关系也有长足的发展。亚洲与拉美关系的发展势头良好。  相似文献   

2.
十几年来,日本积极发展同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拉丁美洲成了日本的重要原料供应地,日本的商品和资本也逐渐涌入这个地区。五十  相似文献   

3.
经济关系在评价日本在东南亚想要发挥和能够发挥什么作用之前,我们必须回顾近几年来日本和亚洲国家的经济关系及亚洲国家对日本的反应。这样一种探讨有助于了解日本要怎样才能实现它的目标。作为一个强大的贸易国家,日本高度依赖外国供应原料,并为其商品提供市场。实  相似文献   

4.
一、日本援助的新趋势 和其它主要捐赠国一样,国家本身的利益始终是日本提供国际援助的主要动力。然而长期以来这种国家利益的重点已逐步从促进贸易(即出口)转移到促进资源开发、技术贸易以及后来服务于政治和安全目的,到最近几年,再演变为提高其国际地位的考虑。当然,人道主义的考虑仍在日本对外援助中起着重要作用,事实上,它是除对国际社会的相互依存的认识之外的日本对外援助的另一个公开的原则。可是,这种人道主义的考虑实际上只是日本对外援助的互惠原则中一个比较次要的部分。这个互惠原则是基于日本的下述观  相似文献   

5.
余振  吴小灵 《东北亚论坛》2023,(6):80-94+126
随着中美关系进入全面战略竞争阶段,产业链重构成为广泛讨论的重要问题。亚洲区域产业链是全球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亚洲国家对中美贸易依赖关系演变的直接表现。通过构建一个考虑大国竞争的相互依赖理论框架,从经济利益和安全角度出发,第三国对大国贸易依赖的演变存在不变、转移和创造三种效应。分别计算亚洲国家对中美贸易份额指数并检验二者相关关系可以发现,亚洲国家对中国贸易依赖上升且对美国贸易依赖下降,表现出明显的贸易依赖转移效应。其中,韩国、卡塔尔、约旦和日本是贸易依赖转移程度最大的国家,纺织服装与服饰是贸易依赖转移程度最大的行业。这一发现拓展了大国竞争视角下第三国对大国贸易依赖演变的学理认识,对中国推动亚洲区域一体化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6.
非洲国家的资源贸易与收益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国家的商品出口与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有很大关联.非洲国家的资源型贸易结构在客观上迎合了国际社会对资源的需求,也在特定意义上决定了它们的主要贸易伙伴以进口资源型产品为主的商品贸易结构.在需求旺盛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条件下,一些非洲国家资源贸易收益的增加并未有效促进这些国家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贸易收益管理存在问题、收入与发展脱节,由此形成"高收入、低发展"的局面.贸易收益管理问题反映了制约相关非洲国家发展的多种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的主体应当是非洲国家自身.非洲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有责任从外部促使非洲国家尽快实现产业结构多样化,提高非洲国家的总体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二战以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在政治、军事外交上受到很大的限制,经济外交成为日本外交的突破口.在援助、贸易、贷款“三位一体”的经济外交策略中,政府开发援助(ODA)成为日本与亚洲国家开拓外交关系的主要手段.日本对越南的ODA援助成为日越关系中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的拉美面临着以下4种战略选择。一、实现贸易多样化这一战略选择,是指或多或少地按照华盛顿共识,实施单方面的经济自由化计划,降低贸易壁垒,寻求更为广泛的贸易伙伴。在拉美,最有能力实施这一战略的国家是智利。到1991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智利最大的贸易伙伴。智利还与欧盟(尤其是德国)建立了广泛的贸易关系。在1994年12月的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智利被正式邀请参加扩大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的谈判。通过与欧洲、日本和美国发展贸易关系,智利没有受到任何一个贸易伙伴的牵制。其他拉美国家很想实施智…  相似文献   

9.
战后日本对美贸易是一种从属性质的贸易。美国通过对日倾销垄断了日本的进口,掌握了日本的国内市场,同时通过对日本所需粮食、原材料、燃料、机械设备以及日本商品的国外销路的垄断,也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的中、日、俄木材区域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岩 《东北亚论坛》2004,13(3):26-30
中国和日本是世界传统的木材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 ,而俄罗斯是世界木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3国地理相近 ,贸易互补性极强 ,但研究表明 ,3国木材贸易的发展规模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俄罗斯尽管在木材资源方面具备丰富的要素禀赋 ,但却在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组织、制度等 6大要素方面存在严重短缺 ,而日本和中国在资本、信息、技术、组织、制度等 5要素方面具备资源禀赋。因 3国在组织和制度要素方面存在巨大差异 ,中国将在 2 1世纪的日俄木材贸易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FTA框架下中蒙矿产资源合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矿产资源短缺,与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签署自贸协定是中国利用国外资源的重要举措。蒙古是矿产资源丰裕的国家,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蒙古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国,两国具有坚固的建立自贸区的经济基础。中国可以采取以市场换资源、以技术换资源、以资金换资源、以资源换资源等四种模式,获取蒙古稳定的矿产资源供给,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2.
清初迁海与郑氏势力控制下的厦门海外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政府为消灭郑氏势力,实行迁海政策,企图使郑氏由于军需枯竭,不战而败。但使清政府始料不及的是,郑氏海商集团乘机垄断了对日本和东南亚的贸易,不仅组织山海十大商进行贸易,而且成立东西洋船队,出租海船,收取租金。在郑氏的苦心经营下,厦门逐渐发展成为清初东南沿海重要的海外贸易港口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结合中印1992—2012年SITC四分位商品贸易数据实证分析中印产业内贸易情况,结果发现:从国家总体层面看,虽然中印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较低但长期呈上涨之势,产业内贸易类型长期以垂直型为主;从产品要素密集程度来看,产品技术含量越高,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中印产业内贸易的可能性越大,而对于产业内贸易类型,资源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长期以VIIT-L为主,劳动密集型、中低和高技术密集型产品产业内贸易类型则纷纷从VIIT-H转向VIIT-L;从商品类别看,部分商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和类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部分商品维持原状。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引起了先进和较先进国家愈来愈大的注意和兴趣;到目前为止,落后国家已经从各国私人企业,政府,以及国际机构接受了相当数量的外国资本,这些财政援助已经开始发生良好的作用.日本方面对东南亚的经济发展深感兴趣.因为自从大战以来,这个地区已经发展成为了日本海外贸易的主要市场;随着近年来日本对外贸易的扩大,外汇储备的增加,日本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远东所日本研究中心专家布宁近期提供了一篇内部报告,题为《日本安全模式》,系统分析了日本自战败以来实施的安全政策。现摘介如下: 1951年9月8日,日美签订《和平协定》及《关于非军事化日本的安全保障条约》(即“美日安保条约”),日美政治军事同盟成为日本安全的中轴,根据不同时期日本对日美政治军事同盟的依赖程度,其国家安全模式可分为7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对外进出口快速扩张和国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日本经济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进出口数据虽然能反映两国的贸易依赖关系,但是由于国际分工越来越多地以产品内分工的方式融合在全球价值链之中,必须借助全球间的投入产出表才能准确掌握日本生产对中国需求的依赖。根据19952011年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对日本出口流向进行分解、以及对两国国内增加值按照最终吸收地进行分解的结果表明,日本对中国的出口主要满足中国的内需,以中国为中心的三极贸易结构明显存在,但并不是日本对中国贸易的主体;日本经济增长对中国内需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日本外需最为依赖的国家;而中国经济对日本的依赖程度要低于日本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因此不难判断,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走势对日本经济的影响要大于日本经济对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儒学传入日本,经过早期传播、中期发展、后期日本儒学形成这三个阶段,使封建时代的日本儒学达到鼎盛时期,成为日本统治阶级治国的基本思想并逐渐被日本社会各阶层人们所接受,成为日本社会中一种普遍的思想观念。儒学还对日本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教育、思想文化、社会风俗及日本国民的道德观念、民族性格形成方面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日本儒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日本历史上对封建制度的确立、巩固与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成为尊王攘夷论的先声和日本民族精神的重要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8.
试析东亚海域争端及其解决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导致东亚海域争端的基本原因是历史、地理、国际法发展等因素;冷战后出现的新因素包括日本权力争夺、经济资源争夺以及美国的介入。海域争议对国家关系、地区安全与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也使经济和贸易成本增加。本文在对争议海域共同开发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海域冲突的6种解决模式,为在争议海域解决争端进行谈判、酝酿未来建立共同开发区的有关争议方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边境贸易是国际贸易的一种,它特指某国与其邻国之间的地区贸易。尽管中国各边境地区情况不一,而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但我们仍可以探讨边境贸易的一般特点以及它与其他形式国际贸易的异同。 本文首先论证内陆贸易、沿海贸易、边境贸易的差别,再讨论边境贸易与国家政治经济的关系,最后对过去10年边境贸易的成功发展作个总结。 内陆贸易、沿海贸易和边境贸易 常有人认为国际贸易形式划一,对各地影响对等。事实上,对一个小国来说也许是这种情况,但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很明显不可能。将贸易类型的区分,常见的有沿海贸易、内陆…  相似文献   

20.
自去年7月泰铢贬值引发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东亚经济形势几经沉浮,至今未见起色。特别是今年6月以来日本经济形势恶化,给本来已步履艰难的危机各国雪上加霜。鉴于日本占亚洲GDP的70%,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东亚国家投资、贸易的重要伙伴国,日本经济状况如何对东亚国家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本文以泰国为例,探讨目前金融危机形势对日本与泰国经贸关系的影响。一、泰国经济结构中的日本背景从80年代中期广场会议后,东亚地区“雁形”经济模式逐渐显示,日本在东亚区域的经济影响力也日益增强。泰国经济背景中的日本因素十分突出,表现在:1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