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与文化对外开放,有利于充分激发文化发展与创新活力,更有利于坚持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做到文化自强,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体而言,文化自觉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对外开放的根基;文化自信是支撑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对外开放的脊梁;文化自强体现了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对外开放的力度;文化强国乃是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
郭宪 《学理论》2010,(2):22-23
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制度体制于一体的一种文化形态。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和认真把握好社会主义文化与其它文化的关系,共同理想道德文化与不同社会群体文化的关系,先进文化与社会现实文化的关系,历史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集团文化和成员企业文化共同组成一个系统文化。集团文化不能替代成员企业文化,成员企业文化也不能取代集团文化。为了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整个系统获得稳定、持续、快速的发展,就必须实现集团文化与成员企业文化的融合。而集团文化与成员企业文化在融合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及必备条件,则是实现集团文化与成员企业文化融合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新主题,而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本文探讨了和谐文化与传统文化,和谐文化与现代理念,和谐文化与先进文化,和谐文化与辩证思维等重大理论问题。强调要立足时代,立足实践,使建设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文化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之关系、农村文化与传统文化之关系、以及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系与机制等问题,是新农村文化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从上述角度探讨新农村文化的性质、发展的长远目标与路径等,对于新农村文化发展战略的制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4,(35)
近代以来,我国文化格局发生重大变迁与重构——由"一元专制"向"多元交互"转向。文化的重构与多元局面给我国的文化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危机。贝尔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文化发展延续性的强调,对我国多元文化格局下的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启示,同时在文化建设的践行路径上,文化保守主义也具有积极的引导意义。深入挖掘文化保守主义思想的合理因子与理性成分,对我国当前的多元文化发展与文化建设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与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带来了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的文化交汇,催生了各种不同的文化形态,这大致可分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三种形态。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应该是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良性互动。然而在全球化背景下,这三种文化形态内部关系紧张,同时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深受消费主义的影响,出现了精英文化商品化与大众价值观扭曲现象,这是今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赵思博 《学理论》2011,(10):84-85
文化整体论与文化相对论作为最有代表性的两种文化人类学理论,贯穿于人类学发展的过程之中,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简要介绍了文化整体论与文化相对论的区别,同时指出,要在更大范围上对于文化整体论与文化相对论进行整合与反思才能促进现代文化人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世联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撰文指出:文化的和谐涉及到整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本己文化与异己文化的关系问题。各种文化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实现的更新与融合,就是整合。在这里,不存在谁是整合主体、谁整合谁的问题,一切文化都是民族的文化,民族才是文化的主体。传统文化、外来文化、本土文化、本己文化、异己文化作为既存的现实文化,都是和谐文化构建的客观存在形态。维护文化的和谐,就必须接受这种多元一体化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影响科技传播的重要因素。科技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分离与对抗、两种文化的异质性、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中的落后成分及特殊历史时期的宗教文化等均对科技传播形成制约。为此,应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营造有利于科技传播的文化氛围,融合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并加强科技传播专业建设,改进科技传播语言艺术形式,以消解科技传播的文化制约。  相似文献   

11.
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反映实践变化与历史主题演变的特定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态。人民性、共享性是红色文化核心价值的重要内容,以人民为本位,实现红色文化共享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当前,要将红色文化共享与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相结合,通过红色文化事业化发展与产业化经营,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推动在红色文化传承创新中实现共享,在共享中促进红色文化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博弈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农村视野下,新农村文化建设包括农村文化产业与农村文化事业,两者具有着不同的内容范域,却有着共同依赖的文化资源,这由此成为农村文化产业与农村文化事业博弈的契合点。于是,形成了一个文化资源主导的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博弈关系,即农村文化产业既阻碍、又涵养文化事业;反之,农村文化事业既限制、又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并导致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发展先后问题成为博弈的分歧点。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诉求是实现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同步发展,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活力来源,把繁荣文化事业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3.
邹庆国 《学理论》2009,(21):67-68
特色文化反映了一座城市的风貌与文化品格,是城市发展与参与竞争的重要方面。哈尔滨的特色文化包括:冰雪文化,移民文化,建筑文化,节庆文化,历史遗存文化,市民文化等方面。弘扬哈尔滨特色文化具有时代价值,我们要采取必要手段培育和弘扬哈尔滨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4.
建设和谐文化,是我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任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着力处理好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文化发展多样化的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本土文化与外采文化的关系,主流文化与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关系,不断推进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郝淑芹 《学理论》2010,(29):183-184
马克思的人性论为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走向和谐提供了的理论支撑。从马克思的人性视角对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和谐构建进行分析,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和谐构建离不开人。人类个体需要的多元性与整体性也必然要求在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均衡发展,从而促使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走向融合。只有用马克思的人性理论指导两种文化的和谐发展,才能使人们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与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是十分复杂的现象,有物质文化,如作为产业的文化,就是一种物质文化;有精神文化,即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其核心是价值观念。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当然有自己的物质载体,如书画、艺术作品,现代又有了音像制品、多媒体表现手段等等。唯其如此,文化才能成为一种产业。 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可以从多种视角来分析。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探讨,文化可分为主文化、亚文化和反文化。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主要就是经济与这三种文化的关系。在社会转型时期,特别是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求我们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处理好文化的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既不夜郎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努力实现古今中外文化的优势互补。一、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的区别探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文宝 《理论探讨》2005,(3):125-126
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在新的文化范式确定和社会秩序的规范中都具有重要作用。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之间存在着共性与个性、现实与虚拟、烦琐与简便、前喻与后喻、天理与人欲等一系列的区别。正确地认识这一区别,有利于张扬具有民族个性的共性文化。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的文化内涵与文化殖民主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海静 《理论导刊》2006,1(2):77-80
全球化的文化发展表现为共性与个性、统一性与多样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对立统一。文化殖民主义是指强势文化凭借其经济、政治、军事和传媒等优势,向弱势文化推销自己的经济理念、政治价值、文化观念等的一种不平等的国际文化交流现象。文化殖民主义并非全球化的文化陷阱,但全球文化的普遍性发展有利于推行文化殖民主义。  相似文献   

20.
农民安置型社区文化冲突成因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燕 《理论导刊》2012,(1):81-83
农民安置型社区是城市化发展的产物。目前农民安置型社区内存在着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积极文化与消极文化等文化冲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加强文化硬件设施建设、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加强制度建设、促进社区间文化充分交流与互动,开展社区文化教育、提高居民可持续发展能力,落实市民待遇、保障农民权益,是化解这一冲突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