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佚名 《今日广西》2010,(14):40-41
第一次入棺:1908年 同治五年,咸丰帝的定陵完工。按清制,他的两位皇后慈安、慈禧的陵墓只可在定陵附近选址,并只能建一座皇后陵。当时便定下给两位皇太后建一座陵,棺椁并排奉安。慈禧看了奏折很生气:“哪个陵里葬两个太后?这不是明着欺负我们姐妹?”  相似文献   

2.
敢于犯颜诤谏的徐有功□孟令俊徐有功,名弘敏,字有功,因避唐孝敬皇帝李弘讳,以字行。生于唐贞观八年(634年),卒于武周长安二年(702年),河南洛阳偃师人,是武周时期敢于犯颜诤谏的名臣。徐有功,是徐文远之孙。幼好学,举明经,累迁蒲州司法参军,袭封东莞...  相似文献   

3.
每月聚焦     
<正> 南宋皇家园林惊现吴庄杭州曾经是南宋都城,但今天遗存并不多。4月在吴庄基建工作中发现了南宋皇家园林遗址,遗址出土了瓷片、铜钱,初步考证园林主人是宋宁宗的恭圣仁烈皇后。保存如此完好的南宋园林,在杭州是首次发现,即  相似文献   

4.
美话绵绵“刘秀坟”□徐玲刘秀系东汉开国皇帝。在位期间,多次颁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令,兴修水利,精简官吏,加强中央集权,使东汉逐渐繁荣发展,史称“光武中兴”。公元57年,刘秀病死于洛阳南宫前殿,终年62岁,葬原陵,当地百姓称之为“刘秀坟”。刘秀...  相似文献   

5.
蒙元皇后对政治影响的时间之长,干政的人数之多、形式之复杂在中国历代王朝中是仅见的。蒙元皇后对政治的影响贯穿整个元朝的历史;蒙元称帝的皇帝共有13人,而严重干政的皇后多达11人。其中,摄国称制者有之、垂帘听政者有之,甚至有支使皇帝、威震数朝者;并且皇后对朝政的影响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到顺帝完者忽都皇后发兵东攻高丽,扰乱朝政,搞得全国上下不得安宁;同时皇后与皇帝之间展开了了一系列的夺权斗争,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对于元代这一重要问题,以前鲜有文章提及,有鉴于此,本文企图就元朝皇后与政治的关系,即元代皇后干政的形式、特点及其原因作一论述,诚望行家多多指教。  相似文献   

6.
梁国栋 《中国人大》2012,(14):18-20
在河北邯郸的紫山东麓,五座蜿蜒数十里、气势恢宏的陵丘高高隆起。在封土、陵台、神道的下面,集中埋葬着曾是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帝王们。虽经长达2300多年的岁月冲刷,古代帝王的雄风仍然依稀可见。但王陵并不安宁,有关赵王陵的盗墓破坏活动就从未停息过,造成五座陵墓不同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7.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语出《国语·晋语》,其云: 赵筒子叹曰;“雀入于海为蛤,雉入于 淮为蜃。鼋鼍鱼鳖,莫不能化,唯人不能。 哀夫!”窦犫侍,曰“臣闻之,君子哀无 人,不哀无贿;哀无德,不哀无宠;哀名之不 令,不哀年之不登。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 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 畎亩之勤,人之化也,何日之有。” 对其中的“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清代人江永说:“谓贵者降而为贱,如宗庙之牺牲,恐服勤于田也。岂非牛耕之谓乎?”(《皇清经解》卷260)其后,1941年齐思和加以确认,以为这是“春秋时已有牛耕之确证也。”(《中国史探研》91页——92页)此后,“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牛耕说流行于世,累见于专著和教材。 然而,将“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视为牛耕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鉴于其说流行甚广,有必要在此加以辩正。 第一,登“宗庙之牺”的“牺”为牛,不合  相似文献   

8.
中国第一陵──炎帝陵本刊记者支鄂湘炎帝陵和陕西黄帝陵一样,同是中华民族始祖的陵寝,且有“中国第一陵”之称。炎帝陵在湖南省郝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传说中的炎帝亦称神农氏,是我国上古时代一个先进的氏族(姜姓)部落的首领。他生于令湖北随州,长于姜...  相似文献   

9.
《台声》2020,(7)
正慎终追远,敬宗拜祖。3月26日上午,在河南郑州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如期举行的同时,数千里之外的宝岛台湾也同时举办恭拜轩辕黄帝大典,借由敬拜仪式,表达台湾同胞对中华民族远祖之崇敬,传递"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之精神。伴随着台湾庄敬高职学生欢欣虔诚的"乐舞进献",庚子年台湾恭拜轩辕黄帝大典庄严拉开序幕。大典仪程遵循古礼,并邀请中国国民党前副主席林政则担任主拜官,各界人士参与盛会,仪式庄严而隆重。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诞辰,  相似文献   

10.
“河出图、洛出书”,中华文明从河洛开篇。洛阳因处洛水之阳而得名。这里“居天下之中”,周朝以来就是王畿之地,素有“十三朝古都”之称。“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通过国家评定的“中国牡丹花都”。  相似文献   

11.
【新闻链接】 清昭陵位于沈阳城北,所以又称北陵,占地318.47万平方米,原为皇家陵寝,1927年辟为公园。昭陵是第一位满族皇帝皇太极与孝端文皇后的合葬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顺治(1651)八年初成;康熙、乾隆、嘉庆各朝又对之作了若干增建和改建,才形成今天独具特色的城堡式陵寝建筑体系,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最具代表性的一座清帝陵,也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之一。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第一年的春天,我们这两个已近耄耋之年的老朋友居然雄心勃勃地作了一次宁夏8日游。 宁夏回族自治区,在中国的版图上面积最小,但是却有着悠久而深厚的文化。三万多年前就开始有人类的活动,秦始皇统一中国,设36郡,宁夏即为当时的北郡之地,秦军曾在此开渠屯垦。因河套之赐,宁夏北部土地肥沃,有“千里黄河富宁夏”之称。 素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西夏陵是我们的第一个目标。面对远方磅薄蜿延的贺兰山脉和眼前气势轩昂、一望无际的西夏陵,久居城市的我们不禁为之倾倒。 西夏陵总面积近50平方公里,现存帝陵9座,陪葬墓100多座,整个陵区极为宏伟,陵墓都坐北朝南。每座帝陵及其陪葬墓各自构成一组完整的建筑群。西夏陵于1988年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参观了三号陵,即泰陵——李元吴的陵墓。据材料介绍,帝陵的陵台为塔式建筑、八角形、分五级、七  相似文献   

13.
‘水饺皇后’的创业史[香港]张葭萍臧建和(左)与剧中的“水饺皇后”合影。1994年初我来港工作后不久就赶上过春节,很想吃上北京过节必食的水饺。没想到在一个聚餐会上还真的吃到了水饺,味道之好令我赞不绝口。朋友告诉我,这誉满香港的“北京水饺”,是一位以前...  相似文献   

14.
谒黄帝陵     
桥山桑梓地,天下第一陵。炎黄之鼻祖.华夏奠基人。雄风扫六合,恩泽云众生.国脉连龙脉.英魂壮民魂。上下五千年,浩然正气存。  相似文献   

15.
孙树仁 《前沿》2011,(24):178-180
哀美,伴随着人们的感情产生而存在,发展而丰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领域。目前学者对哀美的研究只限于文学艺术的哀美,且成果无几,至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哀美,还是一块没有开垦的处女地。本文追溯了哀美的起源与发展,阐述了殡葬哀美"真与善"的统一和主客体统一的观点。提出了殡葬哀美的概念,分析了殡葬社会活动中哀美的实践路径及其在殡葬社会活动中注入哀美现代元素,对提升人们殡葬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所具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洛阳八景话沧桑王宏晓洛阳,是我国古代七大古都之一。著名历史学家、南京大学教授谭其嚷先生根据七大古都社会政治影响大小、延续时间长短,将其分为三等,洛阳名列第一等之第三,仅次于西安和北京。(第二等为南京、开封,第三等为安阳、杭州。)的确,在中同义化史上,...  相似文献   

17.
贵州瓮安县"6·28"事件处理结束后,笔者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瓮安事件"今后还会在异地发生吗?唐人杜牧在总结秦王朝灭亡的教训时说,"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意在警示人们:对过去发生的问题,如果仅仅一叹了之,而不认真借鉴,就难免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18.
中日交往话洛阳张书田洛阳,对日本的专家学者而言,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城市。众所周知,京都在日本史上曾经沿用过“洛阳”的名字,有千年古都之称。今天的日本人仍习惯把京都叫“京洛”,进京都谓之上洛,离京都谓之下洛。标方位仍是洛东、洛南、洛西、洛北、洛中。以“洛...  相似文献   

19.
何洛 《协商论坛》2011,(10):17-17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孙中山先生领导成立的同盟会,因迎合历史潮流,队伍不断壮大。辛亥前夕,革命的气氛已非常浓烈。洛阳也与全国其他城市一样,孕育着革命的火种,时刻等待时机的到来。光绪末年,同盟会员、偃师县人杨源懋,新蔡县人刘粹轩来到洛阳建立了河南府中学堂(即后建的省立第八中学——洛阳中学),以办教育为掩护,策划革命,成为洛阳地区第一个秘密的革命活动据点。同时,  相似文献   

20.
纪玲妹 《前沿》2009,(1):163-166
毗陵诗派是由清初的“毗陵四家”、“毗陵六逸”,及清中叶的“毗陵七子”等常州诗人群体组成的地域性诗歌流派。这些诗人的文化人格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狂狷。在他们的诗作中表现追求独立自由的个性,狂放不羁的野性,不习逢迎的孤傲等。毗陵诗派诗人狂狷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受毗陵先人们狂狷传统的影响;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他们有真情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