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据民政部门统计,我国离婚又复婚的夫妻在近两年内比率上升,破镜重圆是件好事,然而复婚也会带来诸多后遗症。其中,对于夫妻共同的孩子如何进行教育和管教,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文中所述个案对复婚后的夫妻也许有着一定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2016,(25)
正冯小刚导演的《我不是潘金莲》上映后,片外的口水仗盖过了对影片本身的讨论。依我看,这个电影有很大的缺陷,主人公李雪莲作为一个人物形象是不成立的,片子对人物的刻画太单薄,人物行为逻辑有不少难以自洽之处。这对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来说是一个硬伤。片中,李雪莲不断上访的动因是和丈夫商量好的假离婚却弄假成真,后来又被丈夫骂作潘金莲,她的诉求是政府认定当初的离婚是假的,复婚,然后再离婚,以此出一口气。李雪莲上访的理由是不  相似文献   

3.
李明 《法制博览》2023,(17):27-29
家庭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民政局的统计,近十多年来我国的离婚率呈现逐年不断攀升的趋势,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03-2020年因受离婚时间约束性政策缺位的影响,我国的离婚率从2003年的1.05‰上升到了2019年的3.36‰,年均增长了0.4‰,虽然2020年离婚率降为了3.09‰,但我国的离婚率仍处于高位,而这种高离婚率也成为时下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婚姻作为社会关系的期待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小单位”,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前提。为防止草率离婚、冲动离婚,调节婚姻关系,凝聚家庭家风建设,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新增的离婚冷静期制度也随之正式生效实施,社会大众对于离婚冷静期的设立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一部分人对于离婚冷静期制度是否真的能起到降低离婚率的效果抱有怀疑,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实行离婚冷静期是否遵循了高效便民原则,另有一部分人认为离婚冷静期是否与法律所追求的个人自由相悖,面对各种不同声音的讨论,本文笔者将从离婚冷静期的现状入手分析,并进一步阐述离婚...  相似文献   

4.
据统计,近年来的离婚案件一直呈上升之势。夫妻为摆脱痛苦的婚姻而分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豌,自然无可厚非。问题是,离婚千万别伤害了孩子!从笔者审理的离婚案件看,不顾孩子感受,不尊重孩子人格、用孩子作筹码甚至交易、将孩子当做累赘等,大有人在,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5.
柯思毕与卢品中(化名,下同)于1992年4月29日登记结婚,1996年12月5日生育一女晓惠.2001年12月10日经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法院调解离婚。离婚时约定晓惠随父亲卢品中生活至18周岁时止,母亲柯思毕一次性给付子女抚养费6000元.其中领取调解书时付2000元,其余4000元从柯思毕应分割的共同存款中折抵。2006年7月13日,卢品中在北京打工时死亡,  相似文献   

6.
背语录     
《法制博览》2010,(12):63-63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背语录是运动的一部分。有个关于语录的故事:有一对农民夫妻发生口角,男方扯着女方去公社离婚,找到了秘书。男方:“‘下定决心’我俩离婚!”  相似文献   

7.
奇特的墓碑     
佚名 《法制博览》2010,(20):67-67
社会新闻一则:南京一位单身爸爸,为俘获女友芳心,向女友做出承诺:“我对你是一心一意的,结婚后我的房子车子存款都是你的……如果我们离婚,我净身出户。”他以为这一招可以留住爱情,却没想到,结婚5年后,女方提出离婚,根据他们的婚前协议,女方拥有所有家产(包括婚前和婚后的),这男人不得不净身出户,真是太惨了……  相似文献   

8.
2021年《民法典》的施行,将婚姻家庭法单独成编,修改了离婚时财产、人身权益保障和救济方面所适用的条件与情形,为保障婚姻家庭关系提供了更加科学、系统的法律基础,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适用原《婚姻法》离婚救济制度存在的一些困境,但也遗留了许多难题仍待解决。本文以离婚时无过错方为研究视角,阐释当下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缺陷,并结合国外相关立法制度及我国司法现状,提出关于完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建议,最大程度保护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李晓芸 《法制博览》2023,(31):112-114
离婚冷静期是在离婚自由原则下,婚姻双方当事人申请自愿离婚,在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后,有权撤回离婚登记申请并终结登记离婚程序的冷静思考期间。离婚冷静期制度以提高离婚的时间成本为方法,在坚守离婚自由法律原则的前提下,引导当事人理性冷静地处理婚姻关系。《民法典》将离婚冷静期制度固化为民事立法的成文化表达,构建了离婚冷静期的制度框架。然而目前,我国离婚冷静期制度在立法上还存在适用范围过窄、适用方式单一、适用排除不明等问题。有必要从加强相关立法、完善配套措施、深化社会保障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离婚纠纷审判实践中,法官首先考虑的是夫妻双方离婚的权利和财产分配问题,未成年子女的保护往往被置于次要地位。同时,由于目前我国离婚纠纷审判中适用的法律规范尚未明确规定“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致使某种程度上,未成年人在监护、抚养费、探视等方面的权益受到漠视和侵犯。因此在相关立法与司法中把儿童的利益宣布为权利,并且从人权的角度加以保护,已成为燃眉之急,同时这也是现代国际国内法律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 文章首先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分析了我国离婚纠纷审判中对未成年人权益的漠视和侵犯,同时对国际公约和相关国家立法确立的旨在增进儿童保护的两项重要原则——“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和“儿童优先保护原则”进行比较,指出我国离婚纠纷审判中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不应仅停留在“儿童优先保护”的层面上,确认和贯彻“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对我国离婚纠纷审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后,文章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在借鉴其他国家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特殊制度——监护监督人制度和诉讼代表人制度的基础上,对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的监护、抚养、探视等制度提出了具体的修改、补充建议,以期对我国离婚纠纷审判的改革和完善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在我国宪法中已有明确规定,这也是婚姻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婚姻法第29条第一、二款明确指出:“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方或母方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父母抚养子女是一种不可附加任何条件的义务。目前,离婚案件在各基层法院民事案件中的比例一直较高,而且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离婚诉讼中,如何对未成年人进行司法保护、促进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不管是男女双方争夺孩子的…  相似文献   

12.
离异家庭青少年是父母婚姻破裂,从而导致家庭结构解体后出现的一种与正常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完整家庭青少年不一样的特殊社会现象。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在西方各国自60年代以来随着离婚率的急剧上升早已成为一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率随着离婚率的上升而上升。我国一直被当代世界公认为婚姻关系最稳定的国家,但现在同样受到离婚浪潮的冲击。目前全国的离婚率案件占了全部民事案件的一半以上,这里还不包括在各民政部门协议离婚的人数。离婚的直接受害者是离异家庭中的青少年。家庭结构的破坏,使他们失去原  相似文献   

13.
林翔 《工会博览》2011,(7):394-394
一、基本案情 男方有一套婚前按揭购买的商品房,婚后由两人共同办证、装修、居住和还贷。在离婚诉讼中;女方要求分割该套房产婚后的增值部分。法院最终没有支持女方的这一请求。法院查明,男方早在双方结婚前就已经购买了该套房屋并办理了房屋按揭手续,实行等额本息还款,至离婚时已经还款二万余元,  相似文献   

14.
张望 《法制博览》2024,(7):100-102
《民法典》通过第一千零七十七条设立了离婚冷静期制度,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争论不断。之所以有这么高热度,是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家庭制度关乎每一个人,现阶段离婚率又居高不下,离婚冷静期制度是对协议离婚方式的重大调整,必然备受关注。这么大量的人群在离婚冷静期中是否需要公证服务呢?笔者调研公证实践后,对公证可介入离婚冷静期的几种方式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若干务实建议,以期公证人能够更好地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5.
陈彤 《法制博览》2009,(20):21-21
她离婚了,找了一个比自己小八岁的男人,并且怀了那个男人的孩子。男人22岁。她30岁。我们对她说,再过十年,您四十,他三十二,你们还合适吗?就算您保养得好,您五十的时候,他才四十二,那时候他会不会有其他想法?  相似文献   

16.
我叫明红兵,1999年因犯盗窃罪被法院判处15年徒刑,2000年到其盖麦旦监狱服刑,2006年12月20日,是我今生难忘的日子。妻在来信中说不仅收回提出与我离婚的要求,而且愿意等我一生一世,希望我更加努力改造,争取早日回家团聚……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1985,(5)
自1981年以来的几年间,我国已有五十万对夫妇获准离婚。有关数字表明,中国1980年的离婚率比1979年高百分之五十四点六;1981年又比1980年高百分之二十七点七。1983年,各地人民法院处理的离婚案件达三十七万宗。据广州某杂志提供的一个材料说,当今夫妇离婚的主要原因是:草率结婚,缺乏爱情;第三者介入,破坏婚姻;由于女方未生男孩而招致男方的虐待等。  相似文献   

18.
王婷婷 《法制博览》2023,(25):121-123
近年来,我国《民法典》明确了离婚冷静期的具体实施办法,而制定离婚冷静期这一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防止冲动离婚、稳定家庭关系、降低离婚率。但因该制度不够完善,仍有一些缺陷,导致在实操中无法发挥最大功效。本文通过对婚姻制度的剖析,立足婚姻本质探究离婚成因,讲述离婚冷静期制度的适用范围与程序,针对该制度存在的实操问题提出搭建相关配套举措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魁  徐凯 《法制博览》2013,(9):159-160
离婚案件在基层法院所受理的案件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离婚理由也多种多样。我国《婚姻法》规定,判准离婚的标准是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笔者在本文中只阐述因夫妻感情是否破裂判决是否离婚的情形,不涉及假离婚逃避债务、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但因财产分割、子女抚养问题不能解决而不同意离婚等情形),笔者从审判实践中主要遇到的几种离婚理由、离婚法定情形来简要阐述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  相似文献   

20.
盛唐 《工会博览》2006,(2):22-24
和老公一起去北京打工的4个伙伴,已先后有二位和老婆离婚了,一位也上了 PK 台。尽管他们离婚和待离婚的理由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均红杏出墙了。不是男的在外面有女人,就是妻子在家有了相好的。别人见我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