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傣族的节日傣族一年中有3个重大的节日,即关门节、开门节和傣历新年(又名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都是佛教的节日。关门节傣语叫"毫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9月15日(阳历7月中旬)。开门节傣语叫"翁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12月15日(阳历10月中旬)。傣历新年傣语叫"桑勘比迈"、"棱贺桑勘"(6月新年),外地人通常把它称为泼水节。其实,泼水只不过是整个节日活动的一个项目,傣语里没有这个名词。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各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十分尊重,每年傣历新年到来的时候,都有组织有领导地让傣族人民过好自己的节日。1961年4月13日至15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临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民族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泼水节一年更比一年热闹了。节日期间,除了举行集体划龙船赛、放高升、泼水、丢包活动以外,还增加斗鸡、游园联欢、放气球、放"贡菲"(飞火灯)、文艺演出、体育表演等活动项目,使节日增添了新的光彩。每当节日到来的时候,汉族以及居  相似文献   

2.
湾碧美如其名,清粼粼一湾碧水。走进湾碧,青山泉绕水长,修竹弄影,棕榈含情,芭蕉妩媚。这是典型的一地四季景,依山赏杜鹃,临水看金沙,登高闻松涛,触巅任雪拂。傣家小卜哨(小姑娘)美丽,柔情似水。农历三月初七,是滇中大姚以北金沙江畔湾碧傣家人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窝巴节”。“窝巴”,傣语意为鱼的聚会,也就是金沙江畔傣家人的泼水节。这一天,来自毗邻湾碧的大理、丽江以及攀枝花等地傣、彝、傈僳各族群众数万人着节日盛装汇聚在这里尽情歌舞泼水,欢度节日。这一天,一大早仪式开始了,一位傣族长老吆喝张罗着,小卜哨们唱起了傣家人的酒歌,用…  相似文献   

3.
《今日民族》2008,(1):F0003-F0003
泼水节源于印度,曾经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时间约在十三世纪末至十四世纪初,距今有700年历史。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增大,泼水节的习俗也日益广泛。泼水节时间是傣历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  相似文献   

4.
沉醉民族节     
泱泱大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有56个民族,56朵鲜花竞相绽放,每个民族的传统节日都别具一格,"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有着傣、景颇、阿昌、傈僳、德昂等多个民族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更是节日众多。傣族的泼水节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也叫浴佛节,实为傣族的新年,在傣历六月举行,时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一般为三至四天。"燕子纷飞时,绿水绕人家",每年清明一过,泼水节就在诗情画意里翩然而至。  相似文献   

5.
泰国泼水节     
泰国什么节日最值得看?首推泼水节。泼水节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它是傣族的节日。西双版纳等傣族聚居地,年年都要过泼水节。盛大的场面、欢乐的气氛,似乎已经耳熟能详。但来到泰国亲身参加泼水节,你的感受会很不一般。  相似文献   

6.
赵芳 《今日民族》2016,(4):13-15
正锣鼓喧天、水花飞舞,4月12日下午,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广场上,泼水狂欢节拉开序幕。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桑堪比迈"(意为新年),是云南西双版纳、德宏等地最盛大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之一。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泼水节更加热闹。4月11日至14日,以"泼水送吉祥,合作促发展"为主题的"中华一家亲·相约美丽德宏——2016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泼水节"系列活动在德宏州隆重举行。德宏迎来了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傣历1359年。目前人们已习惯把傣历新年称为泼水节,这正如古代人把傣族先民在伊洛瓦底江中上游一带建立的达光王国称为滇越乘象国一样.纯属可以区别于其他民族一种特征的直观形象的他称。傣族以六月为岁首,约当公历四月中旬,傣语称新年为“京比迈”(即过新年),又称“桑干楞火”、“比迈楞火”(“楞火’是六月,即六月新年)。傣族的傣历和汉族的农历、西藏的藏历,都是阴阳合历。傣历有自己的特点,岁首是从太阳运行位置来定的,即太阳在黄道上进入白羊宫宫首到下一次再到达白羊宫宫首为一周年。按照传统习惯,旧年与新年之间…  相似文献   

8.
城市介绍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云南省下属的自治州,“德宏”是傣语的音译,“德”为下面,“宏”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在云南省西部中缅边境,是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泼水节是傣历新年,也是佛教节日,即浴佛节或佛诞节;是从印度的“洒红节”和到圣河沐浴的习俗衍变而来。泼水节有浴佛、过年、祈雨、迎春耕、祝愿人畜兴旺和五谷丰登之意,在巴利语系佛教文化圈内,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欢迎大家到德宏做客,德宏山川秀美民风淳朴,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德宏还是中国陆上通往南亚、东南亚,直达印度洋的最便捷的通道。”  相似文献   

9.
《今日民族》2008,(1):66-66
“阔时”,傈僳语即新年或过新年的意思,“阔时”节是傈僳族传统的节庆活动。节日活动有民族歌舞、射箭、溜渑等民族特色项目。中国·怒江傈僳“阔时”旅游文化节,是在傈僳族传统节日“阔时”节基础上提升打造的怒江最盛大的节日,  相似文献   

10.
与其他民族一样,布朗族把年节视为最隆重的节日。布朗族的年节是桑刊节,大约是阴历三月清明节后十日左右举行。节日里要举行多种多样的活动,如赕佛、聚餐、跳舞、放焰火等。因居住区域的不同,各地布朗族年节活动的内容也不尽相同。西双版纳州的布朗族用泼水的方式祝福嬉戏,所以又称泼水节;临沧地区的布朗族年节的主要活动是堆沙,所以又称堆沙节;澜沧县布朗族年节的主要活动是插花,所以又称插花节。其中西双版纳州布朗族的泼水节以人口众多、场面隆重,而极具代表性。布朗族与傣族自古交错而居,经济文化往来频繁,故布朗族文化中包…  相似文献   

11.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民族博物馆成立于1993年4月16日,是在版纳全州各族人民欢庆西双版纳建州40周年和1355年傣历新年(亦即泼水节)的双喜日子里剪彩开幕的。由于它以特别的风姿屹立于祖国最南边境口岸县,因此当时许多外来的宾客曾兴致勃勃地说还可以称它为“边境口岸博物馆”、“祖国南大门博物馆”;第一批参观者一入馆区就认为,这个小博物馆真不简单。的确不简单。一个只有18万多人口的经济并不富裕的多民族边境县,竟然建了一座特色浓郁的高水平的博物馆。县里的决策者是如何想的?原县委书记兼县长岩庄(傣族)…  相似文献   

12.
合和 《今日民族》2005,(1):39-40
藏历年,香格里拉藏族称为“阿达拉斯”,意为僧侣新年。节日从藏历正月初一开始,一般延续一个星期,是藏族最重要的节日,类似汉族的春节。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藏族既过农历春节,也过藏历年,两不耽误。他们把过年,特别是过僧侣新年的第一天视为最神圣吉祥的日子。早从12月初便开始准备各种吃、穿、玩的年货。藏历12月是小月,只有29天,因此,29日就成了除夕的日子。这个时候,干面粉可就派上了大用场。藏民要在晚饭前,用干面粉在灶房的墙上撒上“八吉祥徽”,在大门上用干面粉画上象征吉祥的“万”字,有的还在房梁上画很多白粉点,表示粮食满屋。…  相似文献   

13.
正火花传统技艺在产业化道路上遇到的困境,反映了我国特定领域传统手工业被迫卷入充满竞争的商品化市场所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也是我们传承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文化产业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难题。火花火花是傣族传统手工业品。燃放火花在傣族传统文化中标志一个仪式的结束,或者在节日中增加节日氛围。在傣族民族节日如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州庆等民族节日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傣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班老贡象节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班老乡,位于沧源县西部,距县城95公里,东接国家级南滚河自然保护区,西面和南面与缅甸佤邦接壤,是一个以佤族为主体,与傣族杂居的民族乡。班老乡全民信仰小乘佛教,生活习惯和风俗偏似傣族,一年主要有泼水节、贡象节、开门节和关门节。其中,贡象节是比较独特的一个节日,因为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与保护亚洲象有关的节日,以傣族信奉的小乘佛教仪式举办。  相似文献   

15.
《今日民族》2003,(12):42-43
傣族的饮食具有独到之处而又富有特色。在人们心目中,往往把酸和傣族联系在一起,无酸不成餐已成了傣族的饮食习惯,“酸摆夷”的称谓便是由此而来,以酸见长的傣味已成了傣族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傣家人认为,吃酸的心爽眼亮,有助消化,多吃酸的可以消暑解热;吃甜的,能增加热量,解除疲劳;吃辣的可以增进食欲,预防伤风感冒;而吃生的,则可保证营养。傣家人还认为,傣味的酸,则要酸得爽口。如酸扒菜、酸腌笋、酸腌鱼、酸肉、酸木瓜煮牛肉、酸笋煮鸡、酸帕贡菜、碎汁腌菜等等都是傣味中富有特色的酸菜系列。要甜,则甜得出奇。傣家人喜欢吃西瓜、香…  相似文献   

16.
刘红妍 《今日民族》2011,(12):42-42
耿马傣族民间歌舞艺术多姿多彩,被誉为“歌舞的海洋”,舞蹈种类共有70多种。每逢重大喜庆活动或传统节日到来,傣家人都要敲响欢快的象脚鼓,跳起传统舞蹈,庆祝五谷丰登,祈求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7.
大家都知道彝族、白族有过火把节的传统,其实傣族人也兴过火把节,只不过其形式、内容更具有傣家人的特色罢了。每年农历6月25日这天,保山一带的傣族寨子里牛羊叫声此起彼伏,人头攒动,村里一派喜庆欢乐的景象,这天是傣族人的火把节,傣语称“摆怀达亮”,意为“螺蛳姑娘节”。清晨太阳刚露面,男人们就把肥壮的牛羊拉到房子边的山坡草地上宰杀,他们把第一刀刀口血用竹筒接下来浸染鱼网。据说,这天被羊血浸染过的鱼网,能捕到更多的鱼。浸染的程序是这样,先把牛羊血倒在一个大水缸里,再把鱼网放进去浸泡十多分钟后,捞起来铺在沙滩上晒干,再放进缸…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各族人民除了公历新年元旦外,还常常爱过农历年的“春节”,即农历的元旦(一般在公历一月末至二月中旬之间),民间也习惯把它叫“过年”,汉族和通用农历的一些少数民族都这样。但是由于各族人民风俗和历法不一,有些少数民族元旦的日期和过节的风俗也不完全相同。例如,藏族的藏历年和傣族的年节“泼水节”,本刊曾分别有过报道,这里再介绍几个少数民族过年的风俗。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兄弟民族,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生存方式、信仰意识、性格气质、礼仪习俗、风土人情、节日祭祀等传统经济和文化;其中,最能展现本民族风采和文化的是各自的传统节日。全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有500多个,如汉族的“春节”、蒙古族的“那达幕大会”、傣族的“泼水节”、景颇族的“目脑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藏族的“传招节”、维吾尔族的“古  相似文献   

20.
刘国海 《今日民族》2006,(11):43-44
位于怒江峡谷的保山市隆阳区潞江坝是多民族杂居地,不同民族的习俗又衍生出不同的饮食习惯,积淀为独特的饮食文化,成为怒江峡谷一道亮丽的风景。傣家酸蚂蚁傣族是个嗜酸的民族,有“酸摆夷”之称。在闻名遐迩的傣族菜谱里,有酸火巴菜、酸笋煮鸡、酸笋煮干巴、酸蚂蚁拌大烧等,几乎每一道风味名菜都离不开一个“酸”,形成无酸不上桌的独特饮食风格。当然,最令人称奇的当数酸蚂蚁。酸蚂蚁是一种野生的黄蚂蚁,体形较大口器锋利,其体内有一种酸液。傣家人一旦发现酸蚂蚁巢,就会用密不透风的塑料袋将其整个罩住取下,然后带回家用食盐把袋中急得团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