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方面。没有教育的公平就没有社会的公平正义可言。和谐社会应该给每一个公民的子女提供公平的受教育的机会。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  相似文献   

2.
自“中国梦”提出之后,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阐释.在我看来,中国梦的目标既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就必须走中国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新的阐释,提出了八个必须做到.其中一个要点就是把维护公平正义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一方面把公平正义与共同富裕作了适当的区分,另一方面将“公平正义“置于”共同富裕”之前,并且强调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3.
正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三个公平"可谓说出了人民群众的心声,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的本质和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公平正义。"[1]人民法院执行工作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环节,各级人大常委会作为监督主体对本级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开展常态监督至关重要。各级人大常委会职权多、人力有限,在监督空间上难以亲临执行现场,在监督时间上难以长期投入,如何对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上述目标来改进工作,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理论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其逻辑演进表现在多个方面:从公平正义的地位看,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演进为"兼顾效率与公平"和"更加注重公平"。从公平正义的体制性特征看,由传统计划经济的公平正义演进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正义。从公平正义的内容看,由分配公平和共同富裕演进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和共同富裕。从公平正义的范围和层次看,由较小范围、较低层次的公平正义演进为较大范围、较高层次的公平正义。我国社会的公平正义理论,已由改革开放之初的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理论逐步演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理论。  相似文献   

7.
任朝相 《今日浙江》2007,(17):50-51
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显著特征,也是医疗卫生领域分配的基本原则,更是医疗卫生体系得以确立并良好运作的根本所在.因此,国家和政府在制订卫生政策的时候,必须考虑卫生公平问题.公则天下平,平则公.和谐社会离不开卫生的公平.  相似文献   

8.
“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iE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新年贺词中的一段话。可以看出,在国家、社会和国民层面这三大改革目标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而其中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实现国家更加富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关联点。  相似文献   

9.
王炎 《人民论坛》2020,(8):80-81
公平正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公平正义与共建共享在发展伦理学和词意生态圈上包含着丰富的道德意蕴,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以共建共享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治理的根本追求和必然选择,也是公平正义回应经济公平、空间正义和司法公正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0.
张学强 《人民论坛》2010,(11):50-51
社会公平是人类的美好愿望,我们应该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从而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通过对社会公平的发展来阐述社会发展与社会公平之间的联系,从而强调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1.
<正>人大司法监督是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应有职责,是人民主权原则的必然要求,也是促使人民群众更好感受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当前人大司法监督一直仅仅定位于总体监督、原则性监督,工作力度和深度不够,监督效果不明显,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法律法规对人大司法监督权的具体落实缺乏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通过民主、法治以及对权力的监督来治理不公平和腐败等问题,建立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社会公平是人类的美好愿望,我们应该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从而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通过对社会公平的发展来阐述社会发展与社会公平之间的联系,从而强调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4.
宋国栋 《前沿》2013,(18):31-32
卡斯特罗社会公平正义思想是卡斯特罗依据马列主义相关原则、创造性地将古巴人民追求社会自由平等的精神运用到古巴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产物。它集中体现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是古巴社会主义的重要生命力源泉。尽管它的可行性是以本土性为基础和前提的,本身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和继续完善的地方,但它仍旧可以为当前我国的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带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公平正义凝聚人心,激发社会活力,催生社会动力,汇聚社会正能量,促使广大人民群众心中有梦、敢于追梦、能够圆梦,从而亿万个百姓梦最后融合、凝结、承载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权利公平点燃梦想,机会公平放飞梦想,规则公平实现梦想,正是在"中国梦"视域下,规则公平、机会公平和权利公平,才有了进一步延伸内涵、发掘价值和确立机制的必要,使社会的公平正义成为中国梦实现的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全面实施的进程中,如何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重大课题.必须加强对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的专题研究,准确把握其内涵,正确认识其复杂性,妥善处理构建和谐社会、法治国家与维护、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辩证关系.必须直面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些不和谐因素,在此基础上,树立科学的和谐正义观,把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放到社会发展更为突出的位置,维护和实现立法公平、行政公平和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7.
平等是马克思主义终极价值关怀。每个人享有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石。"中国梦"的实现蕴含了,在社会公平体制机制环境下,人人平等享有经济利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民生服务和生态文明成果。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民会自觉而坚定地把"个人梦"、"国家梦"、"民族梦"一致起来,并为之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8.
在司法实践中,民情舆论与法官司法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相互影响、相互博弈。两者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公平正义,定纷止争。同时,两者存在相互制约和监督的关系,民情舆论对法官司法予以评价和监督,而民情舆论也需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并实施,使两者在相互博弈中相互制约,相铺相成,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法官司法的公开、公正、公平。  相似文献   

19.
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是我国政治文明、司法文明的根本目标,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对维护司法公正,实现公平正义,负有法定责任。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民行检察监督目前是检察工作的薄弱环节,现有法律制约了民行法律监督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包括了六个方面,其中将“公平正义”放在紧接着“民主法治”的第二个方面,足见公平正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先决性。笔者认为,当前解决公平正义问题,尤须坚持生存公平、比例公平、机会公平,并将这“三个公平”辩证统一起来。坚持生存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所谓生存公平,就是给每个公民以最起码的生存条件,使其能够维持生命之存在,国家和社会对每个公民都同样确保生存公平。当然,我们不能将生存公平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唯一工程和全部内容。但是,首先要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