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两年以来,在打击和震慑黑恶势力犯罪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从W市扫黑除恶实践来看,黑恶势力犯罪周期性特征明显,打小打早战略基本符合实际,黑恶势力犯罪趋利性特征显著,黑恶势力犯罪手段隐蔽化程度提高,专项斗争形势依然比较严峻。专项斗争即将进入"治本"阶段,有些地区表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展从"推进"变为"掘进"。这不仅表明扫黑除恶正处在攻坚时期,还意味着今后扫黑除恶工作的内涵更广、力度更大。从战术上看,"纵深掘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应该至少包含"掘漏鱼""掘早小""掘黑财"和"掘黑伞"等四个实践路径。但是,根治黑恶势力犯罪战略的逻辑向度应该表现为,通过完善刑事司法制度供给,有效提升治理能力,并最终实现黑恶势力犯罪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自2018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湖北省高站位组织推动、高要求推进落实、高标准建章立制,形成了对黑恶势力的压倒性态势。近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湖北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年主要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3.
随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深入推进,正确依法处置黑恶刑事案件财产成为专项斗争取得战果的重要标志.检察机关作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要职能部门,依法准确认定黑恶财产、铲除黑恶势力经济基础是办理黑恶刑事案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为"扫黑除恶"提出更高要求,亟需充分运用大数据,并纳入法治轨道。应建立法治化的大数据"扫黑除恶"管理机制,依法确定大数据"扫黑除恶"的数据标准,依法建设大数据"扫黑除恶"数据协同机制。基此防止"打黑"变"黑打"的现象在大数据"扫黑除恶"工作中重演,使大数据成为"扫黑除恶"的关键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5.
黑恶势力是社会毒瘤,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秩序,侵蚀党的执政根基。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作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大决策部署,当前已取得阶段性胜利。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也是扫黑除恶"第二战场"。如何准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惩治与改造黑恶势力罪犯,对于确保专项斗争始终沿着法治轨道深入推进,夺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2018年1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在全国开展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大决策部署.2020年作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收官之年,取得显著的成效,基本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在历史的新起点,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构建扫黑除恶长效机制,需要建立源头治理机制、建立综合治理机制、建立...  相似文献   

7.
扫黑除恶与反腐败斗争相结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黑恶势力犯罪与贪污腐化犯罪的形态也在不断翻新,甚至出现高度伴随的趋势。因此,探索如何在新时期惩治黑恶势力犯罪与贪污腐化犯罪,在司法实践中怎样把扫黑除恶与基层反腐斗争有机结合是重中之重。为此,中央在2018年决定开展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运动,这项斗争是近年以来规模最大、程度最深的社会净化运动。当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程已过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实效。通过分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已取得的成就和反思其中的不足,我们认识到"扫黑"必须"破伞",扫黑除恶与基层反腐败必须紧密结合起来,实行联防联动。为此,既要加强地方各部门的协作,建立和完善数据资料共享平台,也要调动基层群众的积极性,强化基层政权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的主体作用,更需要加强黑恶势力犯罪的防控研究,主动、坚决破除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积极利用大数据分析案件,实现精准定位、精准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以及贪污腐化犯罪,在社会管理和司法领域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惩治涉黑涉恶保护伞事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败,实践中司法机关面临行为人行为方式更为隐蔽、涉及领域更为广泛、攫取利益的方式多样化、知识能力水平大幅提高、扫黑战果与"打伞"成果不匹配等问题,应厘清相关实务探索的理论支撑,沿着刑事法律政策适用和理解的脉络,从提高认识、强化履职、案例引导和规范监督制约等角度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2000年首次提出打黑除恶专项活动,到2018年初,党中央高瞻远瞩将其升级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并明确提出要把扫黑除恶与反腐败斗争结合起来的战略定位,既是对过去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阶段性成果的总结,也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态势经验的总结。推进扫黑除恶与反腐败斗争相结合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同步谋篇布局、同步协作联动、同步到位打击、同步督导问责的基本路径,切实跳出部门、行业的"小圈子",形成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的跨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纪检监察、组织、宣传等多部门大协作、大联动相结合的战略格局,努力打好扫黑除恶与反腐败斗争相结合的"主动仗"、"攻坚仗"和"持久仗",推动扫黑除恶与反腐败斗争相结合不断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法律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所谓"法不责众"只不过是少数违法分子自行壮胆、自欺欺人的托词,但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和社会现象,"法不责众"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这也是法律适用的疑难点之一。以群体违法犯罪为基本特征的黑恶势力犯罪的生成和滋长与"法不责众"有一定关联,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利于矫治"法不责众"。在扫黑除恶中要采取多种措施,克服与摆脱"法不责众",包括:完善立法,协调"法"与"众"的冲突,解决有法难责众、无法可责众问题;扫黑除恶要坚决贯彻"打早打小"策略,扼制黑恶势力从寡到众、从小到大的演化;对黑恶势力的侦查取证要深入发动群众,应强化扫黑除恶法治宣传,树立社会主义法律信仰,让人民群众认识到法律应当而且可以责众。  相似文献   

11.
针对黑恶势力犯罪活动猖獗的情况,湖南省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通过这一斗争,分析出黑恶势力犯罪的五大特征。在把握了犯罪特征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按语     
正为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党中央决定,在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按照"一年治标、二年治根、三年治本"之目标不断推进,成效显著。在专项斗争治根之末,治本之初,针对涉黑涉恶问题新动向及发展态势,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以下问题应着力研究。第一,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切实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把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和反腐败、基层"拍蝇"结合起来,把扫黑除恶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既有力打击震慑黑恶势力犯罪,形成压倒性态势,又有效铲除  相似文献   

13.
自我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全国各地各级人民法院依法履行职责,对破坏营商环境的黑恶犯罪案件,依法进行了公正审判,有效发挥了审判职能追究其刑事责任,使涉黑涉恶犯罪分子和他们的"保护伞"得到了法律的严惩,为当地社会秩序、营商环境质量的改善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对破坏营商环境的黑恶犯罪的审判过程中,人民法院总结了大量关于扫黑除恶的审判经验,为将来能够在扫除黑恶犯罪中更好的发挥审判职能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公民安全、稳固基层政权的重要决策,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必然选择。在黑恶势力逐步从硬暴力转向软暴力、帮派转向公司、黑色产业转向白色产业以及寻"伞"到变"伞"的转型背景下,基于传统的组织犯罪理论,黑恶势力将给我国公民安全、经济发展、政治环境以及政权稳定带来连锁性威胁。当前,扫黑除恶需要坚守法治思维,维护现代法治基本原则,在此前提下创设新型法律制度,应对黑恶势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扫黑除恶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重要环节。扫黑除恶既是赢得党心民心之战,更是彰显法治权威之战。在汲取既有经验的基础上,要明晰新形势下黑恶势力犯罪防治的方向和重点,把握当前黑恶势力犯罪出现的新特点和新趋势,灵活应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协调好打早打小与打准打实间的关系,着力构建防治涉黑涉恶犯罪长效机制,严格落实相关政策要求,牢固把握法治基准底线,多措并举根除黑恶势力,确保专项斗争始终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前行。  相似文献   

16.
进一步深入推进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是刑侦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黑恶势力是恶势力和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合称,目前呈现高度组织性、较强暴力性、逐利性和垄断性、对公权力的腐蚀性等特点。现阶段应强化对打黑除恶工作指导原则的深刻认识,强化业务精通打黑除恶专业队伍的建设,丰富和完善打黑除恶侦查工作的机制建设,加强打黑除恶情报信息搜集和研判,注重吸收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以不断提高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和百姓安宁。  相似文献   

17.
面对当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严峻形势,如何提升对黑恶势力犯罪行为的治理能力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课题。以“结构洞”理论为视角,对黑恶势力冲突行为的起因、发起过程、机制及条件等进行深入研究发现,黑恶势力在冲突中的发起行为存在着向上行关系借“威”(自主性)和向下行关系借“势”(规模化)的明显特征,主要通过占据“结构洞”的有利位置以实现成功发起,整个发起过程受到面子、人情等因素的影响。为此,提出了拳打发起者、剑指响应者、整市场之乱和织法律之网等扫黑除恶专项治理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石家庄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打掉的系列涉黑涉恶犯罪案件进行汇总与剖析,总结出现阶段黑恶势力犯罪呈现出骨干成员相对固定、团伙结构日趋松散,犯罪组织日趋隐蔽、逃避打击手段智能化,非法攫取经济利益蔓延各个领域、基层政权渗透现象加剧等特点;在打击工作中存在专业力量、依法打击力度、政法机关间协作配合需进一步加强等问题。同时对下一步防范打击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打击黑社会组织犯罪是我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的重点。虽然我国打击黑社会组织犯罪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日本在打击暴力团犯罪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为了更加有效地打击黑社会组织犯罪,应从制定相关法律条文、设置专门执法机构、培养高素质一线办案人员、建立客观合理的考核机制以及加强国际间合作等方面入手来改变我国当前打击有组织犯罪问题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自2009年6月启动的重庆市"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具有重要的标本意义。"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是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纯洁政法队伍的重要举措。重庆开展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基本上遵守了法治原则,成绩的确不容抹煞,但确实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改进和完善。立足于刑事法治建设的视角,要深入推进"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就必须确保"打黑除恶"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切实恪守法治原则,使其经得起历史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