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羊 《中国人大》2013,(24):35-35
家住湖北省宜昌市长阳老城区的覃婆婆,再也不用担心菜炒不熟了,因为天然气公司已通知她,管道改造已完成,供气趋于稳定。这项民生工程正是人大代表提出建议、人大监督推动落实的结果。宜昌人大始终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监督工作的立足点,有力推动了一批民生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特殊困难群体生活问题,织好一张覆盖全民的基本民生安全保障网,是党和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民政部门的基本职能. 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面广人多程度深,民生保障工作困难多、任务重、责任大.做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受灾群众、困难群众和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等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与全国人民共同迈向小康社会,是民政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当其冲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3.
民生至上     
<正>保障民生是民政工作的首要关切。李立国部长在2010年全国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上讲话中指出:各地民政部门牢固树立民生至上的理念,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首要任务扎实推进,呈现出科学发展的良好态势。部领导把民生保障提升到推进民政工作科学发展的新高度,表明在民政工作进入发展创新的关键时期,着重加强民生民政的研究,不断深化民生民政意识,对进一步完善落实基本民生保障、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民生是民政工作始终如一的主题。胡锦涛总书记说:"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更要加大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就民政在民生工作中的作用而言,民政工作在民生保障中发挥着"最兜底"的作用,在发展民主中承担着"最基层"的任  相似文献   

4.
张国成 《当代广西》2012,(21):32-33
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河池市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力促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建设,重点推进教育、医保、就业、社保、体育、文化、人口计生、安居等10类民生保障工作,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就。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民生项目支出87.76亿元,同比增加18.77亿元。其中,教育、农业、社保、医疗卫生及住房保障等五大重点民生支出达80.57亿元。  相似文献   

5.
万国威 《人民论坛》2022,(22):30-33
中国式现代化是与我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民生保障工作的蓬勃发展相伴而生的,自改革开放以来快速推进的各项民生福祉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内容丰富、详实可靠的例证。中国式现代化在民生保障领域的科学内涵是指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特征,通过高质量发展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从而确保全体人民同步共享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未来我国民生保障事业应当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下,始终坚持以共同富裕为首要目标,积极优化民生保障项目的顶层设计,切实强化家庭综合风险的识别和管控能力。  相似文献   

6.
钱信松 《群众》2022,(7):67-6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扎实有效推进共同富裕。近年来,宿迁市人社局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快推进便捷化、信息化、社会化、系统化改革,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领域关键小事,不断增强民生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7.
民生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如何立足本职工作,运用检察职能来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8.
《政协天地》2011,(12):49-49
汪洋在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上强调要把握好五个关系:一是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关系。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促进就业是实现民生保障最有效的方式。要注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工作,夯实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基础和社会长治久安的群众基础。二是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本着对历史、对人民的长远和根本利益负责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细数2011年人大监督的大事,我们发现,最抢眼的依旧是温暖且持之以恒的民生情怀。对民生保障和改革的加强,对广大百姓幸福感的关注,成为过去一年监督工作一道靓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现阶段新的实践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应该肯定,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我们在民生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生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但同时也应看到,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弱项和不足,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章丘市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民生,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围绕食品安全、就业、教育三大民生问题,不断加大跟踪监督力度,切实增强监督实效,有力地推动了民生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了惠民政策的进一步落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高度重视民生的新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的提高、新的升华,当然也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期待。因此,深刻认识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思想,对我们在实践中切实做好当前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人大监督作用的基本要求。2021年以来,罗山县人大常委会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理念,将增进民生福祉放在突出位置,创新全过程人民民主监督方式,从人民群众关注的一件件民生实事入手下功夫,努力绘好服务民生的"工笔画",推动人大监督工作抓实、落细,走深、做实。  相似文献   

14.
解决民生问题,密切警民关系是新形势下公安机关工作的根基,是公安工作不变的主题。基层公安机关要充分认清保障民生的意义和当前公安工作与保障民生存在的距离,切实从尊重民权、保障民生、集中民智、赢得民心等方面着手,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新期待、新要求。  相似文献   

15.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发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事业,必须以清晰的、科学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民生观作指导。这就需要在理论上彻底澄清"民生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事情,过去没有民生问题或民生问题解决的很好";"民生问题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不是经济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应该解决的事情,不能引入市场机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现程度越高越好,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高福利民生"等四大误区,剔除干扰我国民生事业的错误思想观念,从而推动我国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以及民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周恒新 《群众》2022,(10):11-12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全面解决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环保、社会治安等问题,集中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用“六个显著提升”描绘了江苏现代化建设的美好前景,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了明确要求。站在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上,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省委、省政府部署,统筹民生保障政策,以人民为中心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7.
李一宁  张泰 《群众》2014,(12):21-22
<正>江苏实施民生幸福工程近4年来,无论是各级党委政府对民生的重视程度、推进强度、投入力度,还是民生的工作内涵、保障标准、实际成效以及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都得到较大幅度提升。工作中呈现出不少亮点和有益经验:一是保基本、兜底线。政府坚决抓好底线民生,为困难群众生活托底;致力于强化基本民生,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共同努力和持续奋斗,创造更高层次保障的质量民生。二是抓均衡、  相似文献   

18.
恽淇丞  刘丽华  解航 《群众》2008,(4):42-43
近年来,常州市坚持把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放在战略高度来看待。作为全局工作来推进。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利益问题,先后实施了“慈善常州”、公交优先、“五房”住房保障、公园免费敞开、菜市场改造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的民生实事,形成了民生工作“十大亮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武穴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人大肩负的重大使命,坚持以人为本,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摆在人大监督工作的突出位置,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交口称赞。  相似文献   

20.
燕平 《重庆行政》2010,12(5):11-12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格外引人注目。全会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中,都突出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方面的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充分表明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