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浅谈犯罪现场痕迹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行为总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环境条件下实施的,不管犯罪人的计划有多么周密,手段有多么高明,都不可避免地在犯罪现场引起一定的物的化学或物理变化。而犯罪行为是在犯罪心理的支配和调节下进行的,因此,犯罪现场痕迹是犯罪人的需要、动机、意志、情绪情感、习性以及其它心理成份见诸于犯罪行动的客观反映。我们可以通过对犯罪现场痕迹进行心理分析,推断犯罪人是具有何种心理的人,从而确定侦查的范围与方向,提高侦查工作的效率。那么,应怎么样进行犯罪现场痕迹心理分析呢?一、犯罪现场浪迹心理分析的步已(-)由痕迹的提取、…  相似文献   

2.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现场实施犯罪行为时,通过遗留在现场上有形物质痕迹而显现出来的某些特定的心理特点及案犯思维现象。它具有特定性、客观性、间接性、相对稳定性等特征。在侦查破案中,应用现场心理痕迹可以更为科学合理地、深入地认识现场物质痕迹、划定侦查范围、串并案件,为侦查破案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心理痕迹不仅对现场勘查意义重大,对于整个侦查实践也尤为重要。文章认为,利用心理痕迹勘查现场有充分的理论依据,犯罪心理痕迹的勘查应在现场勘查过程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我们要了解犯罪心理痕迹的内容,掌握勘查现场心理痕迹的方法,以便更好地为侦查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犯罪心理活动--犯罪行为活动--犯罪现场痕迹这一过程的逆向考察,探讨如何从遗留犯罪现场的各种痕迹及变动迹象上推断出犯罪人一定的心理状态,并分析了犯罪现场痕迹对犯罪人心理的若干具体反映及其在侦查活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是侦查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它包括犯罪心理痕迹、非犯罪心理痕迹和被害人心理痕迹,这些心理痕迹具有重要的侦查价值。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捕捉过程实际上就是其再现的过程,在分析现场心理痕迹时要注意一因多果行为、偶然因素的影响,同时,对心理痕迹的侦查价值应持理性态度。  相似文献   

6.
浅议现场犯罪心理痕迹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痕迹分析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新突破,具有重要的侦破价值。根据物质交换和转移原理,犯罪必留痕迹。犯罪行为遗留在现场的既有物质痕迹,又有心理痕迹。运用犯罪心理痕迹,可以刻画犯罪分子的个人特点,确定案件性质,判明侦查方向,缩小侦查范围,提高侦查效益。  相似文献   

7.
依据犯罪行为与犯罪心理及影响、制约和决定其的有关因素之间关系的心理学原理,对犯罪心理痕迹进行分析,以充分发掘犯罪现场犯罪信息源中的犯罪信息,这对开展刑事案件侦查工作,分析犯罪人的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活动以及"刻画"犯罪人,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犯罪现场的任何痕迹物证,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犯罪嫌疑人一定的心理痕迹。现场勘查中在重视物质痕迹的同时,注意认真分析、研究犯罪嫌疑人的的心理痕迹,对于确定侦查方向、缩小侦查范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是指罪犯在实施犯罪活动中,通过犯罪行为表现出来的某种特定的心理特征或者心理状态。它是一种以物质痕迹为载体的抽象的观念现象,具有依附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在侦查工作中,研究和应用犯罪心理痕迹,对分析犯罪分子的犯罪动机、实施犯罪活动的过程以及"刻画"犯罪分子均大有裨益。但是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并不是万能的,我们还要理性地看待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心理痕迹在案件侦查中的效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痕迹是通过犯罪现场的物质痕迹间接地反映出来的,它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抽象性、激活性、稳固性、无意识性的特点。心理痕迹承载于物质痕迹之上,二者之间相互印证。在案件侦查中利用心理痕迹可以分析犯罪人的犯罪动机、犯罪时的心态及其个性心理特征等,帮助侦查人员高效、准确地查清犯罪事实。  相似文献   

11.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研究和利用已成为我国公安理论研究与实务的重要课题,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对刑事侦查实务具有指导意义。将有形的案件现场勘查技术和无形的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结合起来,可以拓宽侦查思路、捕获犯罪线索、发现犯罪特征、缩小侦查范围、为侦查提供有效线索,从而提高侦破案件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犯罪心理画像技术的原理主要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即依据犯罪行为与犯罪心理一致性原理,从犯罪人的行为特征分析犯罪人的人格特征,从而描绘犯罪人的性别、年龄、种族、职业、文化程度、技能、社会地位以及生活习惯等特征,以此为侦查工作提供线索。变态杀人案件一般具有系列性、伴有性侵犯或者杀人后碎尸、抛尸等特点,行为证据丰富,案情带有较显著的心理痕迹。在变态杀人案件侦查中,犯罪心理画像技术能够通过对犯罪心理痕迹的提取、分析,刻画出犯罪人的性状,进而缩小排查范围,明确侦查方向以协助侦查。  相似文献   

13.
综合利用犯罪现场物质痕迹和犯罪心理痕迹,能客观再现犯罪现场、划定侦查范围、准确刻画犯罪嫌疑人,提高侦查破案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面对日益复杂化、暴力化、智能化的犯罪案件,办案人员在寻找犯罪嫌疑人时开辟了多种信息渠道,其中之一就是用心理分析的方法,从犯罪行为人在犯罪现场遗留的痕迹中寻找犯罪人作案时的心理痕迹,为进一步确定侦查范围和方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日益复杂化、暴力化、智能化的犯罪案件 ,办案人员在寻找犯罪嫌疑人时开辟了多种信息渠道 ,其中之一就是用心理分析的方法 ,从犯罪行为人在犯罪现场遗留的痕迹中寻找犯罪人作案时的心理痕迹 ,为进一步确定侦查范围和方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面对日益复杂化,暴力化,智能化的犯罪案件,办案人员在寻找犯罪嫌疑人时开辟了多种信息渠道,其中之一就是用心理分析的方法,从犯罪行为人在犯罪现场遗留的痕迹中寻找犯罪人作案时的心理痕迹,为进一步确定侦查范围和方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犯罪心理画像是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技术以及统计学研究资料,通过对犯罪现场的痕迹、物证及其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刻画和描绘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从而协助确定侦查范围的一种方法和技术。犯罪心理画像是科学的,其和刑事侦查具有一致性,但又不同于刑事侦查,其适用与否取决于犯罪现场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实性。犯罪心理画像的准确性现在还缺乏一个客观的测评标准,要防止犯罪心理画像操作中过分依赖犯罪行为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统计分析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犯罪现场勘查,是侦察人员对犯罪地点和遗留有犯罪痕迹、物品的处所,进行勘验和检查,以及对犯罪地点周围知情群众调查访问(俗称现场访问)和现场分析(俗称临场讨论)的总称。因此,研究犯罪现场勘查中的心理,应包括犯罪现场实地勘查、犯罪现场访问和犯罪现场分析等三个主要活动中人员的心理现象。  相似文献   

19.
犯罪现场是案件信息的来源,是侦查人员认识案件的出发点。注重收集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证对现场勘查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犯罪现场的复杂性,犯罪行为轨迹与生活行为轨迹存在重合的可能性,犯罪现场往往遗留有犯罪人的非犯罪行为轨迹和被害人的行为轨迹。犯罪人的非犯罪行为与犯罪行为常常是相互关联的,因此犯罪人的非犯罪行为就可能成为犯罪行为的补充。从现场分析角度讲,侦查人员在发现犯罪行为的同时清楚地认识非犯罪行为,为正确分析现场与重现犯罪经过提供思路与线索。因此,侦查人员在现场勘查时对非犯罪行为的收集及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犯罪活动是一种物质活动,任何犯罪现场都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物质的相互转移,即只要犯罪活动发生,实施犯罪者必然会从现场带走或遗留某种物质。但在实际现场勘查中工作人员往往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手印、足迹和工具痕迹的发现、提取上,对微量物证的发现、提取以及利用很少,主要原因是对现场痕迹物证缺乏全面运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