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社会信用的历史沉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所讨论的信用是基于市场关系的一种多层面的社会关系。传统的中国社会建筑在婚姻和血缘的基础之上,确切地说,建筑在家族的基础之上,以自然经济为主体,市场仅为补充,这就使得“亲情”成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的纽带,并由此发展出“忠”、衍生出“义”及“人情”,而信用仅仅作为一种从属的社会关系而存在。  相似文献   

2.
圈子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形态,为人类社会结构的变迁演化提供了一种解释框架。在中国,圈子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传统与社会心理基础,其价值理念与运行规则从社会领域向政治生活场域的渗透,具有明显的负面效应。圈子文化所衍生的隐性的社会结构力量对党内关系的解构与异化、权力腐败的诱致与扩散,使政治生态面临劣质化风险,应从观念改造、清除特权、消解主要领导干部“被围猎”困局、完善防止利益冲突制度、落实主体责任、提升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执行力等方面构建防治党内关系中圈子文化蔓延的整体思路。  相似文献   

3.
蔡扬波 《学理论》2023,(4):49-51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安全“”团结奋斗”等内容。文化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文化安全对增强国家凝聚力具有保障作用。国家安全凝聚力是因维护国民安全需要而产生的一种聚合力、向心力,是国家和人民在追求国家安全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力量。新时代,国际形势异常严峻,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防范西方文化霸权对中国文化的冲击,确保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积极推动国际文化新秩序的建立,有利于在文化差异中寻找共同点,为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4.
正生态危机实质上是文化危机,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社会主流意识,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生态危机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文化危机,因为文化可以分为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在工业革命过程中,人类将科技系统地用于征服自然,肆无忌惮地掠夺自然,获取最大限度的物质增长,满足人类自身无穷的欲望,自此科技在文化发展中逐渐成为主流,人文逐渐被边缘化,现今仍延续着这样的趋势。所以,生态危机所表征的并不是文化危机而恰恰是人文文化危机,可以说,认识这一点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以及生态文明的构建无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季建林 《党政论坛》2010,(21):25-26
人类价值体系的发展,是一种文化的历史选择。历史选择中的文化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生产方式是人类文化的最重要因素,它决定了—个社会的基本特征。构成人类文化的还有其它要素,如地理、民族、人种、制度、宗教、风俗、语言、文艺等,考察人类价值体系的形成与演进,不仅要考察生产方式,还要考察文化的其它功能与特点。这些文化因素的功能与特点,对价值体系的构建发挥重大作用并赋予价值体系的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6.
思想是人类独有的精神瑰宝,是照亮人类前行之路的灯塔,它指导着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穿越千年、历久不衰的力量。正如拿破仑所说,“世界上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之下。”然而,思想也是时间和实践面前的“易碎品”,如果思想不创新、不上进,就会落后于时代、落后于实践,就会给事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相似文献   

7.
李玉山 《学理论》2008,(3):74-76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文化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社会生活之中。发生于六千年前的中华龙文化.揭示了中华民族生殖崇拜的历史、中华民族对初生生命的崇拜、中华民族对生命创造力的崇拜。从“生龙”和“卫龙”到“神龙”的演化历史表明.有着六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绵延起伏、生生不息、和谐万古,成为横亘世界人类历史而没有中断的唯一伟大文明,充分体现了中华龙文化的高贵气质。  相似文献   

8.
我们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关于和谐文化的思想,如“和则生物,同则不济”,“和而不同”,“礼之用,和为贵”之类,这是一笔宝贵财富。但有一点我们要明白,学说是一回事,现实又是一回事。可以说,人类社会在前社会主义社会时期并不存在和谐社会。庄子在《马蹄》中描述的,“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知乎君子小人,禽兽可系羁而,乌鹊之窠可攀援而窥。”似乎是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想世界。其实原始社会,就人与自然关系说,人是自然奴隶,对自然绝对依赖和崇拜,图腾和自然拜物教就具有象征性。就人与人的关系说,虽然没有阶级社会那…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21,(2)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备受关注。它是一种政治哲学,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学说,人类命运共同体和马克思唯物史观紧密相连,从旧唯物主义到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和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全球化伴随世界历史的进程而发展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解之间的关系,对于更进一步顺应全球化的发展态势、更好地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10年9月21日《解放日报》刊发题为“把握网络文化的现代性”的文章,分析在网络文化推动形成的“地球村文化”中,中国如何找到自己的文化位置和价值基点。文章说,与传统文化形态相比,网络文化是一种形式更为开放,内容更为多元,  相似文献   

11.
一、“文化发生”的界定我所说的文化的“发生”,指的是当人刚刚成为人时,以及人类靠着血缘聚集为人群(即形成部落或部族)时文化现象的出现。文化和人类是同时出现的,二者的历史一样久远。人  相似文献   

12.
贾士祥 《学理论》2008,(6):90-90
仔细观察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十分有趣。有的文化,具体说来,比如某一种主张、主义、学说、思想等等,虽然是努力地培育、推广、灌输,却难以被人认同,终如过眼烟云,扎不下根;而有的呢,只要一经提出就不胫而走,风行天下,虽饱受打压,仍打而不倒,生生不息。孔子的思想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13.
《瞭望》2011,(34):64-64
文化复兴既是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又是必要条件和最高标准。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只有创造了新的文化形态,才能引领新的社会形态发展和最终确立。中国文化曾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但从19世纪初却开始明显式微。当前,随着综合国力迅速增强,深度参与全球化进程,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也开始回升,“文化复兴”到了急迫而必要的历史节点。  相似文献   

14.
雷丽平 《学理论》2010,(5):61-62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掀起了“东正教热”。东正教是俄罗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东正教热”的出现是一种文化现象。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特别重视俄罗斯出现的“东正教热”,既要分析它的文化因素,也要认真总结苏联在宗教问题上的教训,引以为鉴,尤其对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搞好政教关系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从文化学的视角来观察,我国以立法形式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并同时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具有强烈的文化指向和丰富的文化意蕴,其重大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影响必将是深远弥久的。文化特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设立,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历史活动现象,具有强烈而鲜明的文化特征。其一,符号性。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成就是文化,而文化的最基本的要素就是符号。人类文化世界乃是由绚丽多彩千姿百  相似文献   

16.
共同体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迄今为止以民族国家为成员的人类社会最大的共同体,是全球化运动的必然结果。当代全球化的主要任务就是破除以往虚假的普遍性,重建真正的普遍性,这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当代全球化的建设性逻辑。这种新的普遍性即人类共同价值。从其本质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指世界各民族在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善”,是一种新的普遍性;从其产生和形成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在世界各民族的交往中历史地自然形成的;从其思维方式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以国家和民族主体间性不同于霸权理性的“交往理性”为核心,以“协商主义”为原则的思维方式;从其内在结构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价值应包括生存价值和发展价值,是二者的统一;从其基本内涵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文化共性和文化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其核心共同价值的构建,实际上提出了一种人类的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内涵需要从新文化价值、新文明范式和新文化经验等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7.
徐培华 《学理论》2008,(9):12-13
人文精神可以说是人类文化最根本的精神,或者说是人类文化活动的灵魂,它是一种文化的自信,它的内容体现在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当今中国人文精神的重建,对我们民族精神的塑造、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徐才 《理论探讨》2006,42(3):141-144
人类的文化是人的诸种能力演化生成的编码系统。人类文化的基本内容也可分为四大类:本能文化和权能文化、智能文化、类能文化。四种文化所蕴涵的四种能力构成自催化、自合成的超循环运动,使社会具有了“发生即长存”的内在生命力。人类的权能文化是人类文化基因中的控制系统,它是基于权力、货币和知识这三个基本点的转移而历史性地演变的。知识是人类智能的结晶,它不可穷尽,无法独占的本性将使权能与智能达到最本质的统一。在知识力量的冲击下,社会权能结构正在按照知识的本性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觉是随着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而提出来的。文化自觉从基本词义上看,所表达的是作为主体的人在文化方面的自觉程度。从历史来看,文化自觉经历了个体文化自觉、群体文化自觉和人类文化自觉三个发展阶段,人类历史的发展本身也表征着人类文化自觉的历程。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新型文化形态——网络文化,有与其他大众传媒文化所不一样的特点。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网络迅速普及,其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当然有利也有弊。而在我国种类繁多的教育中,中职教育就占据很重要的方面。在新时期下成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新的机遇和新的途径,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