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政党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新型”,是以显著的制度效能为事实依据的。新型政党制度之新,深刻体现为“我们如何看待政党制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之新。新型政党制度概念蕴含着新的类型学标准,以政党制度是否达成预设的制度效能为依据,对政党制度作“新旧之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概念明确了“建设一个怎样的政党制度”“怎样继续建设政党制度”的目标方向。进一步激发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潜能,是使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
探究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的文化基础,对于深刻把握这一制度的历史本源、实践本质和发展取向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辨析价值。以人民民主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文化是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之源;以和合文化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之基;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中国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之本;以国家构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之题。有鉴于此,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文化基础建构路径在于:坚定文化自信,建构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的话语权;开发文化资源,提升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的政治效能;创新文化理念,拓宽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从合作理论的视角出发,就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政党合作理论基础而言,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合作"精神的文化特性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政党合作理论基础的文化之源;人类社会的合作思想探索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政党合作理论基础的思想之源;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中的政党合作理论,以及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一系列的政党合作论断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政党合作理论基础的理论之源。  相似文献   

4.
“中国速度”是因为中国政治体制的巨大动力,特别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巨大力量,从而受到世界关注。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充分彰显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新特质与新因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历史交汇与新型政党制度雏形成长,多元一体与新型政党制度契合发展,因协商民主而生柔性制衡合作方式,以民为本是其为民参政之基石。厚植于中国土壤的特色新型政党制度,在世界政党制度之林中发出了迷人的“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从确立到坚持完善再到不断发展,始终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国化紧密相关。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国化奠定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与实践之基,改革开放以后新型政党制度的坚持和完善是马思主义政党理论中国化关键时期,新时代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与实践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国化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70年前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得到了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为新型政党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使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具备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三个完全不同于旧式政党制度的规定性特征。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应该不忘多党合作建立之初心,把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  相似文献   

7.
当前,构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这既是加强我国政党制度建设、促进政党关系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现实需要,也是对我国60多年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历史必然,还是应对西方政党制度挑战、正面回应对我国政党制度质疑之理论需要。近年来,关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研究的视角、方法、深度和广度上都取得很大进展,但从总体上与丰富生动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运行实践比较,相对滞后,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应该采用科学的比较方法、历史研究的方法、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政党制度研究,着力构建成熟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硬实力持续增长,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展现出区别于一党制、多党制等旧式政党制度的比较优势。它以一种新的制度模式屹立于世界政党制度之林,成功突破了西方政党话语垄断的藩篱,"失语"问题初步解决。然而,在"西话主导、西强我弱"的国际话语格局下,进一步增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话语权,彻底解决"挨骂"困境,需要双重"形塑":对内增进民众的话语认同,坚定制度自信;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蕴含的世界价值,获得更广泛的世界认同。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立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经历孕育、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进程。新型政党制度生成和运行必然有其内在价值追求、运行方式、功能效用、检验标准。从价值追求来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设计的初衷在于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运行方式来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法律框架下开展合作;从功能效用来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有利于政治参与、利益整合、民主监督、维护稳定;从检验标准来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找到了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这个人民民主的真谛。新时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必须面对新的时代课题,不断革故鼎新,优化政党监督环境,提升制度话语权,完善政党协商机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之力。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民主党派的进步性集中体现在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民主党派的政治代表性是中国政党制度特色之体现,是参政党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管理的政治前提,是中国政党制度优势之体现,是实现多党合作的必要性因素之一。现阶段,增强民主党派的代表性是适应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1.
政党理念是政党的灵魂,统领着政党的理论纲领和路线政策及其实现方式。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党理念及其实现方式与中国各民主党派的理念及其实现方式,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源泉。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理论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得以完善的理论基础之石。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产生和变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以来,西方国家近现代的政党思想就开始在中国传播。甲午战争后,国内开始出现了政党萌芽。自辛亥革命后,我国先后产生了几种政党制度,但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在中国的土地上成功地生根发芽,并成为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一种政党制度。文章通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分析认为:多党合作制度的成功源于它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相匹配、协调、融合的制度均衡状态,而其他政党制度的失败则恰恰与之相反,多党合作制度的产生是中国近现代政党力量博弈的结果,而它变迁的轨迹则由于路径依赖和学习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型政党制度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其生长的动力源自制度创新。从“中国土壤”中“生长”体现了新型政党制度创新“源”与“流”的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的创新源流主要有文化源流——承袭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历史源流——基于具体国情的现实需要、理论源流——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指出新型政党制度的“新”之所在,三个“新”表明新型政党制度创新的三个重要维度,即代表利益维度、政党关系维度、决策制定维度。新型政党制度创新的优越性集中体现在妥善处理了党际关系;以党际关系的和谐促进社会的稳定;以社会大局的整体稳定为社会生产力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治国理政和治国安邦的重要制度支撑。"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述蕴含着理论深度、战略高度和思维广度,涵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治国理政之制度基石、创新制度建设路径三种价值维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我国政治发展实际相结合的政治文明成果。科学性的理论构建与本土性实践构建使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深深地根植于中华大地之上,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利益维度、功能维度与效果维度等三个方面展现出了较强的比较优势。新时代在"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的鲜明对比下,我们要善于发现并肯定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比较优势,不忘初心续写我国新型政党制度自信新篇章。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我国政治发展实际相结合的成果。在利益维度、功能维度与效果维度等三个方面展现出了较强的比较优势。新时代在"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的鲜明对比下,我们要善于发现并肯定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比较优势,不忘初心,续写我国新型政党制度自信新篇章。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出的"新型政党制度",是面向全世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出的自信表达。理解新型政党制度之"新",在关注其功能内涵之外,还可以从比较(中外比较、历史比较)、实践和政党地位的角度全面领会中国政党制度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8.
开拓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民主资源,加强政党制度的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多元的复合结构,处于结构核心地位的是民主政治。在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过程中,需要加强政治文化建设,扩大政治参与和实现政党制度运行机制的法制化。这是完善我国政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根据我国国情,在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型政党制度,对中国自身以及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在介绍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涵义的基础上,研究国际视阈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点,分析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意义,寻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宣传策略,从而达到提升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影响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体系建设,对于当代中国统一战线事业的发展,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和人民民主政治的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党理论领域的学科建设,都有非常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必须对政党制度、政党制度研究、政党制度理论研究和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研究作相对明确的界定;要把握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研究的基本思路、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