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婚姻自主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府歧视性对待HIV感染者 /AIDS患者婚姻自主权的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本就存在对HIVAIDS相关者的羞辱与歧视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成为剥夺HIV感染者 /AIDS患者的婚姻自主权的理由 ,其根源是要求个人人权屈服于政府的干预手段 ,使人权的目标与社会公共利益对立起来。正确的法律选择是尊重HIV感染者 /AIDS患者婚姻自主权 ,采取正确合理的干预措施 ,真正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2.
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欢 《法制与社会》2012,(1):126-127
检察机关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是目前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在我国,建立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机制,以诉讼程序来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已经成为一种紧迫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市场失灵的表现之一是在提供公共产品和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这要求政府作为社会公益的代表,进行适当干预,其手段之一是价格管理。但政府在管理中也会出现失灵现象,从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本文从春运铁路票价上涨谈起,就公共产品定价行为中涉及的消费者权益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宪法文本中作为人权限制理由的四个利益范畴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连泰 《法律科学》2006,24(4):37-44
我国宪法文本中依次出现了四个限制人权的理由公共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是公共利益的形式表达,社会利益是公共利益的实质表达,集体利益是公共利益的除外形态。  相似文献   

5.
增进和维护公共利益是政府的职责,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为了使政府在实现公共利益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也为了防止政府滥用公共利益侵犯或限制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厘清公共利益的内涵,并正确定位政府与公共利益的关系.政府在界定公共利益时,要遵循相应的法律原则,建立规范透明的程序制度,保证公众的参与权与表达权.在做出征收等行政行为时,要进行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衡量,如果对公民权益造成损害不可避免,要选择对公民权益损害最小的方式进行.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不是对立的,在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同时,也要强调对公民个人利益的保护,公民的信赖利益受到了损失,行政机关要对其损失给予合理补偿.  相似文献   

6.
在刑事侦查中强调的对人权的保护已经不仅仅指“物理性”人身保护而且还包括体现“精神性”内容的隐私权。侦查行为是为了揭露和惩罚犯罪而设的必要的强制手段,是国家行使公权力的重要方式,其保护的是公共利益和群体利益,是具有正当性的国家行为。为了维护整个社会的安全和稳定,不可能照顾到每个个体的自由权力和隐私权,甚至有时还要牺牲个人的隐私权利。侦查行为与隐私权存在着天然的冲突性,但二者之间又必须进行平衡。一方面必须保证政府的足够的取证能力,从而维护公共的利益;另一方面还应防止政府肆意侵犯公民的合法权力。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免受国家侦查权的侵蚀,国家侦查权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达到侦查行为在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实体真实与程序真实、维护秩序与追求自由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李黄骏 《法制与社会》2014,(12):198-200
在洛克的政治思想体系中,财产权占据了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是其个人主义在财产理论上的映射。在他看来,只有个人的利益和需要才是明确和本质的;而社会或政府只是个人利益的派生物,只是维护个人利益的工具;而社会或政府只是个人利益的派生物,只是维护个人利益的工具;与个人利益相比,社会和公共利益是模糊和非本质的。  相似文献   

8.
社会公共利益是指以社会公众为利益主体的,涉及整个社会最根本的法律原则、道德的一般原则及隐藏于它们之后的与时代相适应的公平正义观念。经济法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实现社会公平、和谐的重要法律制度之一,经济法立法必须以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重要内容,经济法中的公益诉讼应是社会公共利益实现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9.
黄长江 《法治研究》2009,(11):78-81
学界对律师社会责任的理解和表述,不能从理论上给律师社会责任一个正确的定位.从而给广大律师实践社会责任一个理论上的指导。因此.有必要从基础理论上对律师的社会责任问题给予一个再审视。以衡平委托人与委托人之外的社会公共利益冲突为视角.借用“在确保股东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实现企业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福利最大化”这一“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为向导。提出律师社会责任应当是一种“建立在以‘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为基础.以衡平委托人与委托人之外的社会公共利益冲突为延伸和有机组成”的责任的观点。意图从理论上给律师社会责任寻找一个正确定位,并求教于对律师社会责任有关注和研究的同仁。  相似文献   

10.
桂晓伟 《法学评论》2023,(1):153-163
如何为信息技术发展奠定坚实的伦理基础,并为实现美好生活提供妥善的制度安排是数字人权研究面临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在理论上,数字人权的人性基础源于人的社会属性在智慧社会的拓展,而其法律渊源来自基础人权依据情境变化的拓展以及重要国际人权文件的背书。在内容上,数字人权由“网络接入权”和“数据自主权”两项衍生人权及其相关特定权利组成,并以防御、尊重、保护和促进机制维系个人、网络企业和国家三元结构的良性运作。在实践中,数字人权以“能力路径”为指导,通过创造良好的外部机会和提供有效的内在驱动提升个人数字素养,以在人权保障和企业发展之间找到恰当平衡。本研究既深化了数字人权理论,也为其与实践对接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