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一、建立粮食保护价制度的意义粮食保护价制度是一项非常重大的农业政策和粮食政策,从粮食收购政策对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影响程度上讲,其地位和作用,相当于1953年~1984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时的统购政策和1985年以来实行的粮食流通双轨制中的合同定购政策。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粮食流通双轨制政策则是建立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从而进一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产物,所以双轨制是一项过渡性政策。  相似文献   

2.
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是我国执行了长达三、四十年的一项基本国策.1953年国家在农村全面贯彻实施粮食“统购统销”.但执行之初出现过不少矛盾和问题,造成了农村关系紧张的局面.为了改进和完善统购统销,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55年在粮食统购统销中实行“定产、定购、定销”措施,从而使粮食统购统销政策能得以长期坚持贯彻执行.粮食“...  相似文献   

3.
略论我国企业家的职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论我国企业家的职业化胡江华肖智润一、市场经济呼唤职业企业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是现代企业制度。从企业制度的历史沿革看,其经历了“业主制”到“合伙制”,再发展到“现代公司制”三个阶段。前两个阶...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再次重申,要正确把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原则,这对于搞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按《决定》要求,贯彻十五大精神,通过深化改革,真正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适合我国国情的粮食流通体制。按照今年5月召开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Xi作会议精神,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原则是“四分开一完善”,即实行政企分开、储备与经营分开、中央与地方责任分开。新老财务帐目分开,完善粮食价格机制。改革的目标是,转换国有粮食企业机制,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理顺粮食价格机制,减轻国家财…  相似文献   

5.
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决定,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0年过去了,我们今天应当对邓小平首倡这一伟大变革的历程和创新成果作出总结,阐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伟大创造在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人类经济体制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创了市场是资源配置有效方式和经济发展最好手段的现代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和战略,开创了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全新形态和发展的更高阶段。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粮食价格是制定农产品价格的基础,直接影响着整个市场物价。建立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是深化粮食价格以及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对粮食购销价格体制的改革,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基本确立粮价体制的目标模式,即实现“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引导生产和消费”的目标,建立了新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价格管理体制的调控机制。一、关于粮食价格改革的模式在粮食购销价格的形成上,世界各国归纳起来不外乎四种模式,一是单纯的计划价格体制,这是我国过去40多年来实行…  相似文献   

7.
张卓元 《新视野》2000,(4):13-16
2000年是完成“九五”计划、全面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最后一年。从明年开始,我们将跨入第十个五年计划。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和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开始实施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关系到21世纪初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可以预见,今后5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对于我国的改革与发展,都是相当重要的时期。 深化改革,加快市场化 和城市化的步伐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体制已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形成,市场在社会…  相似文献   

8.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保证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保持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解决好这个问题,一是要抓好粮食生产,为社会提供足够的粮食和其他食品;二是要抓好粮食流通,把粮食和其他食品顺畅地从产区供应到销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和流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产决定流通,流通又反过来促进生产。近年来,我国又出现了粮食丰收而流通不畅的情况,说明现行的粮食流通体制亟待改革和完善。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和中央一系列指示精神,深化改革,推行“一主多辅”的粮  相似文献   

9.
兆康 《唯实》1995,(12)
最近几年,粮食问题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热门话题,人们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议论纷纷。究竟该怎样认识粮食流通领域的改革呢?今后改革的走势将如何?在此,我们发表一些浅见。 一、1993—1994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举步维艰 1985年国家开始对实行了32年的粮食统购统销制度进行改革:将粮食的统购制度改为合同定购制度,提高农村粮食销价;定购的部分国家按“倒三七”比例计价,定购外的粮食可以上市;统销制度仍  相似文献   

10.
继2001年浙江等8省市主销区实现粮食流通全面市场化之后,2004年6月我国又全面放开了主产区的粮食购销和价格。这标志着我国已初步实现了粮食流通市场化。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对于推动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产生了两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实现粮食经营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后,还要不要粮食流通主渠道?粮食经营市场化、市场主体多元化与粮食流通主渠道之间是否存在矛盾?我们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明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属于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商品,仍然需要发挥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粮食…  相似文献   

11.
对吉林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一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情况 1998年粮改以来,我省认真贯彻“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稳定了农民种玉米的积极性,为国家提供了超水平的粮食安全。但总体上看,体制不顺、政企不分、机制不活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粮食安全的成本过高。为此,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家连续发了几个文件,明确提出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国情的粮食流通新体制,探索“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从省委农办深入调查研究的结果看,对我省这样的主产区来说,彻底解决问题,就是要坚持市场化的目标取向,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对粮食购销和粮食生产的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实行粮棉油统购统销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53年起,我国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行了统购统销政策。这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以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称为新中国财经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1985年改行粮棉合同定购制度为止,这个实行时间长达32年之久的粮棉油统购统销制度,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建国伊始,粮荒逼人,形势严重新中国诞生伊始,粮食产需矛盾、供求矛盾十分尖锐。建国初期的几次剧烈物价波动都与粮食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进入1953年,即开始大规模有计划经济建设的第一年,粮食的收购和供应立即出现紧张局势…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有三个方面的亮点。首先,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第二,关于修改宪法的建议,是完善宪政体制、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重要措施。宪法既要保持稳定性,又要与时俱进。对宪法某些内容进行修改,是必要的。第三,胡锦涛总书记代表政治局向中央全会报告工作,这是党内权力授受关系决定的。将这一做法推向全党,并形成制度,将意味着党内民主有新的发展。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的精神,应该注意把握这三个方面的亮点。  相似文献   

14.
体制转型期是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新的发展阶段”就是体制转型期。这个时期的基本任务是在我国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这个时期要求我们党坚持不懈地进行新的实践和探  相似文献   

15.
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是我国执行了长达三、四十年的一项基本国策。1953年国家在农村全面贯彻实施粮食"统购统销"。但执行之初出现过不少矛盾和问题,造成了农村关系紧张的局面。为了改进和完善统购统销,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55年在粮食统购统销中实行"定产、定购、定销"措施,从而使粮食统购统销政策能得以长期坚持贯彻执行。粮食"三定"工作对于长期保证我国粮食的基本需要,具有一定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形成了有步骤地实现我国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今后15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我们将在这一时期内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五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之一。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建立与其相适应的所有制结构、现代企业制度、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以及符合国际惯例、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对外开放体制。所有这些都需要…  相似文献   

17.
尽管我国一直强调要防止经济陷入“权贵资本主义”泥潭,但由于转型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滞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不完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松懈,“权贵资本主义”的存在已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并对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危害。因此,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下大功夫,努力消除这一现象,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这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转轨经济学”。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生产还要不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指导?如果有,应该怎样去干预、去调控、去指导?这已不仅仅是理论问题,而是现实问题,亟待我们认真地加以研究和解决。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决策,无疑将会对我国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系的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国家的宏观调控体系。这二者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互相结合,相铺相成,缺一不可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粮食生产当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对粮食流通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超购加价,将统购改为合同定购等等。1987年对粮食的购销又实行了“双轨制”,即保住一块、放活一块,实行多渠道经营。这些措施,逐步改变了粮食流通体制过于僵化的弊病,对粮食生产进一步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仅仅是粮食流通体制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