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法、德、英三角关系与欧洲格局重建朱立群冷战格局结束几年来,欧洲格局还在重塑之中,各种力量的角逐以及各种关系的变化,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欧洲的未来。在欧洲局势的演变中,美、俄虽然扮演着重要角色,但西欧各国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法、德、英三大国关系的变化,正...  相似文献   

2.
试述中美俄三国关系的新变化吕乃澄冷战后的国际形势正从两极格局走向多极化格局,在这转折时刻,主要大国的对外战略调整和大国关系的发展趋势,对国际关系格局变化及世界和平、安全与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本文着重论述的是中、美、俄三大国关系的新动向。国际舆论认为这...  相似文献   

3.
论60年代日韩关系演变及其影响王德复日韩关系不仅对日本和韩国至关重要,而且影响亚洲局势。本文试图对60年代日韩关系由对立到合作的历史演变过程、特点作初步探讨,阐明日韩关系变化的内在动因及影响,希求对冷战后日韩关系新变化及其走向有所启示和借鉴。一、简要...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的日美关系及其走势吴琚冷战年代,日美关系是以《日美安保条约》为标志,经济利益服从于战略利益,日本对美俯首称臣的“特殊”关系。尽管从50年代到80年代两国关系因贸易战、汇率战、技术战而一波三折,但因受“冷战”影响,最终都以互让结局。90年代,冷战...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美国作为独存的超级大国,为确保其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领导地位,不顾国际社会和俄罗斯的反对,不但继续坚持北约的存在,而且还把这个只限于保卫成员国领土安全的防御性军事组织变成了一个具有扩张性和进攻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成为以美国为主导、美欧协同在欧洲和全球推行强权政治的工具。“9·11”事件后,俄罗斯积极配合美国的反恐行动,使俄美关系大大改善,但美国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北约既定的续扩方针。一、北约东扩的背景。自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以来,北约作为冷战时期抵御苏联和华约…  相似文献   

6.
冷战后,美国的战略分析家就预言,由美国和欧洲组成的西方将主宰整个世界。然而历史并没有按照他们的设想和愿望发展,后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确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美欧同盟关系的调整有可能超过其他矛盾,成为这场变革的最主要内容。建构主义是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崛起的国际关系理论派别。关于它的理论方法和基本观点国内学者以多有论述。本文试图从建构主义的认同视角,对比冷战时期的美欧认同,探究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后美欧矛盾中的深层问题,并以此为基点,试窥美欧关系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英国外交的调整与走向王振华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总是同一定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直接有关。随着国际环境的变迁和一个国家自身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的发展变化,该国对外政策的目标、原则和设想就会不断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现实。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格局发生剧...  相似文献   

8.
0年代末90年代初苏美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终结,国际形势总体趋缓,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然而,冷战结束后的世界依然不太平。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连续两个多月的轰炸以及对中国驻南大使馆的野蛮袭击,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那么冷战后世界仍不太平的根源在哪...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战后,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划分世界的中轴位置从原来的美苏之间改变为西方与非西方之间。美国赢得了唯一的超强地位,同时世界格局正在多极化发展。欧亚大陆仍然是全球地缘政治竞争的中央舞台,美国与欧亚本地大国争夺欧亚地缘政治空间。欧亚大陆内部的地缘政治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大国关系为主线,形成新的地缘政治组合体。  相似文献   

10.
后冷战时期东盟国家地区安全战略孙福生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国际社会各种力量重新组合,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新格局正在形成的过渡阶段。在新形势下,由于内外战略环境的改变,东盟国家的地区安全战略也正在发生引人注目的变化,这无疑将对东南亚地区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二战以来传统的国际发展援助政策运行的宏观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国际发展援助政策受到猛烈冲击。由于所处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并受两德统一的影响,德国的发展援助政策所受到的冲击更为显著和典型。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90年代初以来,德国对其发展援助政策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发展援助政策呈现出政治化、弱化、实用化的特征,发展援助资金所占的国民生产总值比例连年下降,这些现象在冷战后西方主要发展援助国家的发展援助政策调整中极具代表性。一、发展援助政策基本原则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世界地缘政治斗争史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20世纪初,止于1945年;第二阶段始于1945年,止于1991年冷战终结;第三阶段自冷战结束迄今.与此三阶段相一致,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两次大调整,即从以欧洲为中心的多极格局转向以欧亚大陆为中心的两极格局,再从两极格局向新的格局过渡.但迄今为止,这一过渡尚未完成.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及地缘政治中心具有可变性,变化的原动力基于大国综合实力,尤其是经济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中美俄日四国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合作是四边关系的主流。在经济领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以及地区安全领域,四国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广泛、深入。而且,随着经济因素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非传统安全威胁越来越严重,四国在这些方面的合作越来越具有战略性。然而,在军事安全和意识形态这两个领域,美日和中俄之间的关系仍然具有某种程度的对抗性,战略互信难以建立,冷战格局的影子时隐时现。四国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在相当长时间内只能维持“冷和平”状态。  相似文献   

14.
自进入后冷战时期,现代国际体系始终处于转型的过程中.进入新千年之后,当前国际体系转型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变化就是权力的扩散与转移.本文为此较为全面地考察当前国际体系中权力扩散与转移的两层含义,解析国际体系、国际格局与“极”等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比较分析西方学者对后冷战时期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走向的不同看法与学术争论,并在此基础上剖析当前国际格局“多元无极化”的客观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亚太新战略郑保国一当人类迈向本世纪最后十年之际,世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东欧剧变、两德统一、华约解散、苏联解体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宣告了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崩溃。世界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在新的形势下,世界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各国相应调整其...  相似文献   

16.
南海问题自上世纪60年代末形成发展至今,在冷战时期、后冷战时期和新世纪各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每个时期的南海问题都对中国东盟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的中东格局黄文镛,任志忠1989年以来,东欧发生巨变,苏联急剧解体,华约集团解散,支配战后国际关系达40余年的两极格局终结。当今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冷战结束对中东格局有何影响,值得人们关注。一...  相似文献   

18.
九十年代中期中日关系辨析香港城市大学郑宇硕在90年代的前半段,中日两国都要为后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重大转变而调整其外交政策。过去亚太地区的安定繁荣,使中日两国得享令人满意的经济增长。到了90年代,这两个东亚大国都要检讨其过去的外交政策。本文希望从中国的...  相似文献   

19.
加速向多极化发展中的大国关系王德仁大国关系的变化是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重要现象与特征。冷战后,世界各大国力量消长和相互关系迅速发生了重要变化。美国从19世纪后半叶,即成为一个世界大国。第二次大战后,美国发动冷战,凭借其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全世界推行霸权主...  相似文献   

20.
均势理论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在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实践中的作用十分显著,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也有一定影响。冷战结束后,均势演变愈来愈依赖于多极化而存在,均势的作用也由于冷战后历史条件的变迁,有的延续至今,有的正处于新的演变过程中。“三角”关系作为均势的典型被当作大国的战略加以运用。面对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以新的视角来研究均势问题,将有助于推进我国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