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公安部十三局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一次全国预审学术讨论会于五月十日至十五日在北京召开。二十四个省、市、自治区和部分公安院校从事预审工作、预审教学和科研的八十二位同志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二百六十六篇,在会上宣读了五十四篇。与会同志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预审学许多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会议开得生动活泼。与会同志回顾了五十多年的预审工作实践和预审理论研究的历史,大家认为,预审学是公安学和法学综合性的、新兴的应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预审制度和预审活动的基本规律,反映了预审学所具有的特殊  相似文献   

2.
预审制度比较研究,可以使预审制度乃至预审学的研究,跨入更深层次、更为科学的境地。预审制度的比较研究,包括纵向的,即预审制度的形成,发展变化的阶段性的比较研究;横向的,即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法系的预审制度之间的比较研究。比较鉴别,有助于认识和论证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应当建成的预审制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预审的概念、性质、地位、职能等问题.是预审理论中的基本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作出科学的概括,是预审理论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完善预审制度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发表过不少颇有见地的文章,出版过各种预审学教材,对上述问题作过一些探讨和论述,但尚未开展深入的讨论。笔者拟对我国预审的性质、概念、职能及改革完善预审制度的设想等问题。略陈  相似文献   

4.
侦审一体化后,预审学依然是我国公安学科体系内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侦查讯问学代替不了预审学。预审学科的理论创新、讯问范围扩展、难于深挖犯罪、办案质量下降等问题,都必须通过发展预审学科来解决。新形势下促进预审学科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预审基础理论研究;调整侦查讯问和证据调查的内容;加强如何提高办案质量的研究;开辟应用性研究的新领域;调整预审学科体系,整合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如何提高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质量?如何增强监督工作实效?重庆市南岸人大常委会建立的“人大常委会会议专题预审制度”,对此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重庆南岸:探索专题预审长期以来,基层人大常委会会议受时间短、议题多等因素制约,在审议相关议题时不够充分,客观上存在审议质量不高,甚至有走过场的现象,影响着常委会监督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对此,作为监督工作的一种探索和创新,重庆市南岸区人大系统地建立常委会会议专题预审制度,开了全国先河。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我国预审理论研究中,对预审概念的表述主要有两种:其一,“预审,是在刑事诉讼中,预审部门为了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揭露和证实犯罪,依法对被告人进行讯问和调查的活动及其有关的制度规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一九八六年版《预审学》)  相似文献   

8.
我国构建预审法官制度的否定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不宜引进预审法官制度。预审法官制度本身存在着定位模糊的问题;预审法官权力在内容上不明确;预审法官与审判法官在主体上存在交叉可能;我国缺乏预审法官制度存在的土壤;西方部分国家限制甚至取消了预审法官制度。我国侦查程序中的制约模式应当加强检察审查和(自我)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9.
对清末至民国刑事诉讼中预审制度的建立与废止的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清(朝)末至民国(国民党南京政府)刑事诉讼中预审制度的建立和废止的时间及其演变过程,是研究中国预审制度发展历史的重要课题之一。80年代以来,随着预审学术研究的全面开展,预审界的一些专家、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益的考证,既有共识,也有差异。相同的结论是:清朝末年从西方引进了预审制度,在刑事诉讼法规中写进了预审的条款;国民党南京政府时期取消了预审制度等等。不同点归纳起来主要有:  相似文献   

10.
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讼诉法)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要经过预审程序。9年来,对预审制度在刑事诉讼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学术界争论不一。概括起来有三种观点:一是公安机关侦查范围内的预审论。这种观点认为预审是一项侦查活动,是侦查的继续和发展。其作用是查明案件的全部事实真相;二是独立于侦查范围之外,为起诉、市判作准备的预审论。认为预审是公安机关侦查结案以后,为检察院起诉和法院审判进行的预备审理。其作用在于审查侦查所查清的全部犯罪事实;三是检察院正式起诉或者法院正式审判的  相似文献   

11.
宫雪主编的《预审学术论文集》即将由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书是由第一次全国公安预审学术讨论会上宣谈的论文辑成的。它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对社会主义中国公安预审工作的广阔领域,展开了比较系统的科学研究和广泛深入的探讨。《预审学术论文集》读后使人赏心悦目、印象深刻的有三点:第一,特点突出。公安预审学是公安科学的一个分支。《预审学术论文集》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它以正确的观点、翔实的内容、严密的逻辑、流畅的语言,着重阐明社会主义中国公安预审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和原则,反映社会主义中国公安预审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揭示社会主义中国公安预审工作的规律。同时,这部书里为每篇论文,都语出有源、繁简适中,由实际工作经验升华到学术探索,以求实、自强、进取和创新的时代精神,来体现  相似文献   

12.
《天津政报》2015,(2):26-27
<正>津国土房资〔2014〕292号各区、县国土分局,滨海新区规划国土局,各有关单位:为严格执行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74号),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8号),进一步加强我市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结合我市工作实际,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进一步提高对用地预审工作的认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是《土地管理法》确立  相似文献   

13.
预审办案工作在刑侦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当前预审办案工作既面临挑战,也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为此,要以专业化建设为切入点,努力推进预审办案工作新发展.一是要加快预审办案专业化体制建设;二是要建立健全预审办案工作运作机制;三是要加强预审办案规范化建设;四是要高度重视预审专家人才队伍建设;五是要加大深挖犯罪工作力度;六是要完善预审办案考核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革命根据地时期是刑事预审制度重新确立并独立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预审规则是我国现行侦查预审最重要的制度来源。综观这一时期预审的文本规定和实际运行,革命政权确立的预审制度虽然具有区别于以往制度的鲜明特色,但其内在的结构性缺陷导致程序的侦查功能过度强化、诉讼性和独立性较差,缺失制衡诉权、保障人权等现代性精神。这一状况的形成与特定时期的文化理念、法律渊源、体制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语境化解读根据地时期预审制度,对推进现行预审制度的改革完善不无助益。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公安机关整体办案的效率,使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动态治安的需要,市公安局党委经过充分调查论证,对原实行的“预审工作的范围,由拘留、逮捕人犯开始”(《公安部预审工作规则》第三条)的预审受案范围进行了重大改革,建立了“预审工作由收容审查(以下简称收审)开始”的新的预审受案范围制度。通过二年多的实践探索,证明这一改革的效果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和业务工作服务,为了满足广大公安保卫人员学习公安业务知识的需要,从今年起本刊将陆续开辟侦察、预审、治安、保卫、公安管理等公安各学科,专业的讲座专栏。这期先刊登预审专题讲座,第一讲,各国预审制度的比较;第二讲,预审目标管理;第三讲,测谎器的原理与应用。如能系统地读完这些讲座内容,你将获得许多公安专业知识,对提高您的业务素质大有裨益。同时,您有什么意见和要求,望能及时告诉我们,以便把讲座办得更加符合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德国、意大利都曾照搬法国的预审法官制度,又先后于1975年和1988年通过新的《刑事诉讼法》予以了废除。但德国和意大利并未完全废除预审制度,而是根据其本国的实际情况,构建起了具有其本国特色的预审制度,原由预审法官行使的侦查和部分司法裁决职权,改由司法警察、检察官、侦查法官、中间程序或初步庭审程序法官等来行使。因此,在德国和意大利的刑事司法语境中,虽无"预审"之名,但仍有"预审"之实。  相似文献   

18.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21,34(4):111-119
当前,我国预审机构呈现多元化设置的状态,刑事预审制度核实证据、侦查监督核心功能流于形式,分流案件的基本功能缺失,承续侦查、深挖犯罪的功能逐渐退化。产生存续危机的原因在于:立法未及时顺应侦查体制的变化对预审制度的规范体系做出调整,未能构建起适应预审制度良性运行的组织系统,预审主体的履职能力与岗位需求不匹配。应基于现行刑事诉讼构造,构思改良方案,立足于刑事预审制度的本原功能,进行改良设计,加强预审队伍专业化建设,以实现预审功效职能的本位回归。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预审制度起源于1931年1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颁布的训令,立法于1979年7月我国颁布的第一部《刑事诉讼法》中,它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97年6月公安部作出侦审合一的刑侦体制改革,但目前侦审合一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它既有改革相配套的制度和措施跟不上的原因,又有侦查人员破案任务重和素质能力弱,无法适应改革要求的原因。未来的预审工作,除了允许侦审合一的多种形式存在外,应当继续推进侦审合一;提高现有侦查人员侦查、预审素质;实行受过专门训练的公安、政法院校侦查学专业或者相近专业毕业的学生准入侦查部门的制度。  相似文献   

20.
自1931年12月至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革命根据地建立的预审制度,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不同时期:(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初创时期.设置了预审的机构与人员,规定了预审的职权与任务以及预审人员的条件,提出了预审工作规则.(二)抗日战争时期是发展时期.预审机构有多种称谓,进一步明确了预审的任务,制定了《审讯工作基本条例》,提出了预审的工作方针与原则,对预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认真总结预审办案经验,开展了预审学术活动并取得丰硕成果.(三)解放战争时期是变化时期.预审机构出现了“侦审合一”与“政刑公开”的组织形式,颁发了《审讯守则》,继续探索预审办案的新路子,预审理论研究持续进行.本文阐述的是第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