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新疆骆驼口疮病发病地区和未发病地区的绵羊和山羊群中,有与骆驼口疮病相类似的疾病流行,经病毒形态和临床观察,证明骆驼、山羊、绵羊口疮均为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病毒所致。为对三种寄主的病毒的理化特性和血清学关系进一步研究,我们分别对骆驼口疮病  相似文献   

2.
在临床上见到骆驼、山羊和绵羊发生的口疮病症状极为相似。但从流行病学调查又观察到,在羊每年发生本病,而与羊常年混牧的骆驼是首次罹患,那么从三种动物分离的病原体有何关系,是不是同种口疮病毒?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而进行了本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1.抗原:①驼骆口疮病痂皮悬液毒抗原(驼毒):采自发病驼口唇部痂皮病料,去毛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进行骆驼传染性口疮病原分离鉴定研究中,采用SPA—固相免疫电镜法检测口疮病毒,获得较好效果。 (一)材料和方法 1.抗原 (1)骆驼传染性口疮病毒:取自人工感染发病驼痂块,按常规方法作1:10(W/V)稀释,—20℃冻结保存,使用前水浴融化,4000rpm离心30分钟,取上清备用。  相似文献   

4.
羊口疮病毒(Orf Virus)是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成员。关于痘苗病毒的复制机制目前已经搞清(F.Fenner等1974;A.Nagayyama等1970;D.E.Hruby 1979),可是对于口疮病毒的有关问题还未深入地研究,有几位学者对病羊口唇粘膜、试验动物的皮肤活组织以及病毒感染的细胞培养物作过超薄切片观察,但未能充分说明口疮病毒与细胞互相作用的详细机制,以及子代病毒形态发生的全部过程。我们采用奶山羊睾丸原代细胞(MCTC)  相似文献   

5.
采用MDBK细胞对西昌市某山羊场疑似患有口疮的山羊病料进行分离培养,经动物回归试验、PCR、遗传进化分析等对分离毒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病料在MDBK细胞上产生致细胞病变;接种病料的山羊出现典型的传染性脓疱;PCR从分离毒株中扩增出F1L基因片段,该基因片段序列与口疮病毒(ORFV)参考株FJ-SL2、FJ-SL1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8%、99.5%,亲缘关系较近,遗传进化分析处于同一分支上。本研究从疑似口疮病料中成功分离鉴定出1株口疮病毒,遂将其命名为ORFV XC13。  相似文献   

6.
羊口疮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GenBank中登录的羊口疮病毒(ORFV)序列(Gu320351),针对OrfV的B2L基因保守区域设计了4条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OrfV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并进行了特异性试验、敏感性试验及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用建立的LAMP方法对OrfV阳性样品扩增产物的电泳呈特征性梯状条带,而绵羊痘病毒、蓝舌病病毒、口蹄疫病毒、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山羊痘病毒及健康山羊皮肤的扩增产物电泳后均无扩增条带。建立的LAMP方法对OrfV的最低检出量为5.3fg,比常规PCR方法高1 000倍。表明建立的LAMP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对6份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显示,OrfV阳性检出率为83.33%(5/6),与常规PCR的符合率为100%。本试验为羊口疮病例的临床诊断和OrfV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用有毒力的活病毒免疫接种法 已知有一些引起局部罹患,机体迅即康复而获得良好免疫力的病原性弱的病毒。当养畜者认为适宜的时机,可以利用这类的病毒进行人工感染使易感动物获得免疫。当传染病流行时,在不安全条件下,利用这种方法能使动物由此而免于死亡并减少由于复发其他疾病招致的损失。 例如,这样的接种,已经在印度应用于骆驼痘。包括对全部吮乳仔驼的痘病毒感染。这样年龄的动物,具有良好的营养,不致由于接种而导致象利用粗植物饲料的骆驼那样能引起  相似文献   

8.
由于球虫的寄生常常引起羔羊大批死亡和生长发育受阻、生产性能下降。我们为了摸清陕西省绵、山羊球虫的种类、分布和感染状况,于1986年5月~10月份采集了200只山羊和100只绵羊的材料,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1990年6月10日~7月15日,在内蒙古额济纳旗西河一带的绵、山羊中,爆发一种以皮肤发炎、结痂、龟裂为特征的传染病。此病发病范围广,来势迅猛。为查清病原及其流行情况,我们对病羊进行了诊断性药物治疗试验、病理解剖和实验室诊断,确定本病是由金黄色萄萄球菌引起的坏死性皮炎病。  相似文献   

10.
我国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按Freundt等(1979)介绍的方法,较系统地鉴定了我国山东、山西和新疆三个地区分离保存的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其中2株是经过山羊传代保存的强毒株,2株是经过鸡胚保存的毒力减弱株。结果表明,上述4株病原在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和血清学反应等方面均与丝状霉形体山羊亚种国际模式株PG,相一致。因此,我国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是丝状霉形体山羊亚种(M.mycoides subsp. Capri.)。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甘肃省羊群流产严重的病情,我们对不同地区6个县1047只绵山羊进行了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弓形虫病感染率为17.19%(180/1047)、衣原体病为34.38%(360/1047)、布氏杆菌病未检出。弓形虫病和衣原体病并发感染为73.9%(133/180)。初步证明,甘肃省羊流产的病原为弓形虫和衣原体。  相似文献   

12.
国产盐酸土霉素按30mg/kg剂量,肌肉注射1~2次,对实验感染的绵山羊边虫病具有明显疗效,治愈率为80%。未治疗的对照羊4只,全部死于急性边虫病。贫血是绵山羊边虫病主特征之一。治疗羊只在红细胞染虫率降到带虫水平后,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不再下降,但贫血恢复缓慢。未治疗的对照羊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一直下降,终于以高度贫血衰竭而死亡。在山羊边虫病流行区内蒙古额济纳旗对36例自然发病的山羊边虫病进行治疗,疗效100%。  相似文献   

13.
羊口疮病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羊口疮病毒主要感染山羊和绵羊,近年来发现其也可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多种动物,为一种人兽共患病。对羊口疮病毒的病原学、基因组结构、应用研究、免疫学特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已鉴定的几种病毒重要免疫调节蛋白和毒力基因及其功能进行了详细阐述,较为深入地探究了羊口疮病毒干扰宿主免疫系统及其免疫逃避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4.
动物衣原体病是由鹦鹉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一种传染病。病原可通过病畜禽的排泄物、分泌物及流产胎儿胎衣在动物之间和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播,有的动物还可经呼吸道、交配等而传染。 (一)羊的感染 鹦鹉衣原体的羊衣原体株可引起羊的以流产为主的多种疾病。1981年在西苏格兰一群绵羊中有156只母羊发生流产,约占11.4%,Brodie等(1983)认为是由鹦鹉衣原体引起的,流产期间和流产后的血样分析,大多数流产羊有高滴度的鹦鹉衣原体抗体。Martinov(1883)报道,在保加利亚15个地区的3808只绵羊中有1263只发生流产,补体结合试验(CF)所检流产羊中有653只是衣原体引起的,占52%,其抗体滴度为1:32~1:2048。Andreani(1983)对意大利部分省的绵、山羊流产作了流行病学调查,在7个省27群的440只绵羊中,衣原体阳性105只,占23.86%,群患病为23/27;并证明从法国进口的21只绵羊和3只山羊也患有衣原体病。Purohit等(1983)在对印度的绵、山羊衣原体性肺炎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阿拉善左旗绵(山)羊吐草病流行严重,1984年以来危害加剧,发病率可达10%~15%。骆驼、牛和人也常发生类似疾病。在病区采集牧草、饮水、土壤和患羊血液、毛、骨骼等样品共51份,分析测定常量和微量元素,发现环境氟、钼含量较高,铜、硒较低。临床观察170例,患羊呈现一种综合征。病初不易被发现,轻者消化紊乱、贫血和运动障碍;重者翻胃吐草,可见齿斑和臼齿磨灭不整,羔羊常见瘫痪。病理学检查20例,以骨、肌肉、心肌、肝、肾营养不良和皱胃慢性炎症为主。用自制的绵山羊吐草防治散治疗170例,有效率1O0%;治愈153例,治愈率90%;预防1500例,仅8只发病,发病率控制在0.6%以下。试验证明,该病为地方性慢性氟中毒,并继发缺铜和缺硒。还探讨了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6.
捻转血矛线虫寄生在山羊、绵羊、黄牛、鹿及骆驼等反刍动物的第四胃,偶见于人和猪的小肠,可引起捻转血矛线虫病,有很大的危害作用。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国内亦见于全国各地,尤其在一些牧区的羊群中流行严重,对山羊、绵羊的感染率达70%~80%以上。用特效的化学驱...  相似文献   

17.
山羊关节脑炎(Caprine arthritisencephalomyelitis,CAE)是新发现的一种传染病。临床病理上呈综合征表现。在病原未确定前有过不同的名称,如仔山羊传染性白细胞脑脊髓炎、地方性山羊慢性关节炎等。1980年至1982年克劳福德、契威斯和苏珊等教授先后研究证明:引起此病的病原与绵羊威斯那(Visna)、进行性肺炎(OPP)不同,是一种反录病毒,称为山羊关节脑炎病毒(CAEV)。为了提高对此新病的认识,探讨检疫诊断方法,提供防制依据,笔者特地用自然病例和实验感染(剖腹产的SPF)动物从临床病理、免疫扩散及免疫荧光角度做了研究。其结果,2~4月龄仔山羊呈慢性脱髓鞘白细胞脑  相似文献   

18.
羊传染性脓疱皮炎(Co-ntagious Ecthyma,CE)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传染病,除羊易感外,鹿、麝牛、驼、牧犬也感染发病,而且人也感染。我国部分省区有CE爆发和流行的报道。由于该病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本病的诊断与免疫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一)CE病毒具有高度嗜上皮性 CE病毒属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具有高度的嗜上皮性,病毒通过损伤的皮肤和上皮感染,主要感染幼羔,病毒的入侵途径主要是嘴唇、足端、生殖器的皮肤和粘膜。幼羔皮肤娇嫩,容易擦伤,皮肤的损伤及出牙均造成病毒易吸附于这些部位的上皮细胞中,病毒在这些地方的上皮中繁殖,引起增生、变性(空泡化),膨大性变性,产生胞浆内包涵体和液化,从  相似文献   

19.
于1987年从甘肃省陇东类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区采取临床可疑的山羊、绵羊病料,进行了一系列病原诊断研究,结果:排除了相关致病因素,如梅迪,维士那,山羊关节炎脑炎(CAE),衣原体及相关致病菌感染和寄生虫侵袭;最终从21例山羊6/6例绵羊病变肺组织中培养分离出支原体13株/4株,分菌率均在60%以上,分离株经初步鉴定后,经英国国际支原体鉴定中心(NCTC)最终鉴定均为绵羊肺炎支原体(M.ovipneumonia);以分离株人工感染健康山羊7只,绵羊3只,结果6/7的山羊,2/3的绵羊于接种后第14天始形成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病变,并以7/7山羊,2/3绵羊病变肺组织中收回原接种物;以琼脂双扩散,试管凝集反应及间接血球凝集试验进行抗原性研究结果证明,分离株与绵羊肺炎支原体标准株(y—98)具有共同抗原性。从而不仅首次确证了该地本病是由绵羊肺炎支原体所致,且对山羊和绵羊都具有很高的感染率和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构建并筛选表达新城疫病毒(NDV)F蛋白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F),通过PCR扩增F基因,克隆至pMD18-T Simple载体,进行DNA序列分析和遗传进化关系分析。将测序正确的F基因克隆至笔者所在实验室自行构建的新型鸡痘病毒穿梭载体pTS2GFPV150中,获得重组质粒pTS2GFPV150-F。然后将其与鸡痘病毒FPV282E4株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进行同源重组,挑取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噬斑,经多轮筛选获得重组病毒rFPV-F,应用PCR、RT-PCR、Western-blot等方法对重组鸡痘病毒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成功获得NDV F基因及重组F基因的鸡痘病毒rFPV-F,并证实F基因已被整合到鸡痘病毒基因组中,且在感染细胞内被成功表达。本研究成功获得了1株表达NDV F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为下一步开展动物体内免疫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