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大花园里,有一朵奇苑──竹片书法艺术.它与传统书法的最大不同就是在书写工具上不是用毛笔而是用竹笔。这种竹笔是用比筷子还要细的、长不过尺的竹片做成的。用这种竹笔所写的各种书体气势宏伟,刚柔并济,令人叹为观止。这种“折竹作书”的独门竹片书法艺术的创始人,就是有“竹书怪杰”之称的王渊华先生。王渊华,1950年出生于福建省的福清市。他幼年失学,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仍凭着惊人的毅力坚持自学,从小就培养了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浓厚兴趣。他学习书法以传统为本,拜古碑名帖为师,广泛学习各家所长,并融会…  相似文献   

2.
徐九武 《黄埔》2011,(5):62-63
与欧阳中石、沈鹏并列为书坛三位艺术大师的贺惠邦先生是我书法界中的挚友。其追求书法艺术之执着,研究书法艺术功力之深厚,特别是对2008年北京奥运所作出的杰出贡献,都让人倍感钦慕和敬佩!他是当之无愧的毛体书法流派的倡建者、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3.
一代伟人毛泽东不但是叱咤风云的革命家,也是伟大的诗人和书法家。他以那笔走龙蛇、恣肆雄浑的书法艺术,给中国书法艺术园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将中国书法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提到了一个新高度。笔者认为毛泽东的书法艺术大致可分为以下发展阶段。一九二一年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个时期毛泽东承受国学传统教育,打下了严谨而深厚的书法功底。他广  相似文献   

4.
我与贺惠邦1978年就一起工作过。后来,又在潍坊市直机关同一个大楼办公,一个大院安家。两人相见之谈,总离不开书法艺术。因此,我深知他对毛体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贺惠邦出版的毛体书法集我有三个版本,作品200多幅。我经常逐幅逐句地观赏品味,感觉毛体书法魅力无穷,使我心底开朗、豪情满怀。  相似文献   

5.
他热衷于书法艺术,作品曾入选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展、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还连续三届荣获福建省工商系统书法比赛一等奖;他更热衷于推动永定县的书法事业发展,追求用书法艺术来展示客家的文化,为此将自己的公司关司,腾出场地无偿供爱好者交流和展出。他,就是龙岩市政协委员、永定县政协委员、永定县书法协会主席、永定客家书画院院长戴贵煌。  相似文献   

6.
今年42岁的周森身兼数职,他不仅担任河南省政协委员、中国三峡书画院院长、北京成信置森书画院院长、国防大学书画院副院长、河南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河南省海联会副会长及美国亚洲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还是河南省慈善总会副会长、中华慈善大使和世界和平大使。众多头衔的获得源自他多年来对书法艺术的执著追求,也源自他那颗扶贫济困、助人行善的博爱之心。苦练书法一举成名1964年,周森出生于大别山革命老区安徽省金寨县。12岁那年,在朋友家里偶然看到一本破旧的《三希堂法帖》,法帖上俊秀飘逸的神态和灵动飞舞的线条使他对汉字书法艺术产生了…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6,(20)
正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的传统基石,自秦统一文字以来,到三国、魏晋时期,直至如今,可谓一脉相承。其中,5种基本字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皆已发展成熟,有了丰富的书法理论。而历代各具特色书法名家亦是蜂拥辈出,使得书法艺术蓬勃发展、传承不息,成为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创作中的重要一环。在台湾,也有一位将文字用心画出独特生命力的书法家。他秉持"自  相似文献   

8.
关瑞林 《黄埔》2007,(6):58-58
在当今的书法艺术界,有一批书法艺术家以弘扬中华书法艺术为追求,肩负书法艺术探索的神圣使命,潜心研究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操守着艺术家应保持的那份“宁静志远,淡泊明志”的心境。保国安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位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家。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人们开始注意到,在书法的艺苑中有一位勤耕不辍、笔底生辉的中年人,他就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书画联谊委员会委员、书法家田雨欣先生。田雨欣先生早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他从小受家庭熏陶,酷爱中国书法艺术和古典文学。在数十年的临池过程中,孜孜不倦,对篆、隶、草、楷、行诸书体都进行  相似文献   

10.
经过多年的书法实践,我感到书法虽然也是写字,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字,而是一种文化,即审美意义上的创造。判断一个书法家创作是否成熟的标志,不全看他是否仿古人仿得像,而是看他有没有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换言之,要看他有没有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语言,即能够通过笔墨、线条、字法、  相似文献   

11.
走近刘照渊──记著名书法家、民进党员刘照渊本刊记者邓清也许是因为刘照渊自小喜静的性格因素吧,他选择了枯燥的书法艺术作为终身的志趣和追求。三十出头的他个子不高,瘦瘦的,白白静静,总是穿着那件干于净净的茄克衫。许是因为有了这么一种世俗的缺憾,在他的书法中...  相似文献   

12.
曾经是名人书法,如今成为书法名人的锡澄君儒雅平实,谦和诚笃。每次见到他,我总被他的微笑所打动。那微笑里深藏着一种大气的美,大朴的美,绚烂的美,一种从生命之根开放的人性的乐善、清净与尊严的美。一如他的书法艺术纯静、清蔚与大气,传递着锡澄君的艺术审美理想与现代人文关怀。他的睿智慧颖、沉毅执着使他经历过长期的"读书真事业,磨墨静工夫",终于完成了书法艺术追求的从临摹到创作的过渡,内质的嬗递和精神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晓音 《黄埔》2006,(5):58-59
为了弘扬毛体书法艺术,2005年底,国家邮政局正式发行了“当代中国书法名家贺惠邦”书法邮票。据悉,这是新世纪以来第一个发行书法邮票的书法名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十多家有影响的报刊都作过报道。此事引起众多书法爱好者和邮票收藏者的关注。贺惠邦何许人也?其书法有什么特点?本文简要述之。贺惠邦,山东莱阳人。1962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现为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秘书长、毛体书法研究创作中心主任、人民艺术家、一级书法家、教授,是目前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毛体书法家,被誉为“毛体书法带头人”“毛体书法艺术传人”。他从事毛…  相似文献   

14.
刘兴隆的甲骨文书法艺术胡振宇今年61岁的刘兴隆是中国老年书画研究舍创作研究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顾问和教授,个人成就载入《中国当代书画家大辞典》。40多年来,他精心研究甲骨文和古文字学,临写甲骨文拓片和各体书法。著有《新编甲骨...  相似文献   

15.
韩磊  晁珊珊 《小康》2013,(4):85-87,84
他没有获得奥运会金牌却胜似金牌、却获得了奥委会一致的赞誉和感激,他是书法进入奥林匹克第一人,是唯一被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萨马兰奇收藏书法作品的中国书法家,也是第一个以书法艺术让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所接纳的中国书法家。  相似文献   

16.
前年,吴南生同志在广州等地展出《憨斋藏联》并出版了同名作品集;最近,他又将再一次专题展出并出版他珍藏多年的历代书法。这无疑是又一次展示中国书法艺术的盛举。  相似文献   

17.
朱守道印象     
梁华旭 《黄埔》2006,(1):62-63
在书坛上,有不少是专攻书道的职业书法家,也有一些是有本职工作但对书法艺术孜孜不倦的双栖人,现供职于全国人大机关同时又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的朱守道就属后者。他现任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司长兼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近日,他同笔者谈起他的工作、与海外侨胞的翰墨因缘,以及书路跋涉的艰辛与快乐,在此不妨记录一二,以供同好。心系海外翰墨缘朱守道的书法幼承家学,以汉魏碑刻的雄强、古朴为本色,融合宋明时期儒雅洒脱随意赋形的文人书风,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书法作为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8.
悟性孔奇1950年出生于湖北通山一个书香世家,祖籍山东曲阜,系孔子第75代孙。孔奇从小受父亲书法艺术的熏陶,本是军人的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巧遇中  相似文献   

19.
令年8月,任上海中福古玩城茶室,记者应邀出席上海收藏文化研究所上海舒同书法艺术研究会举办的《中国梦·福光普照 秦建强书法艺术研讨会》。在主宾呼朋唤友、嘘寒问暖之际,有一位老者穿梭其间,从头到尾忙碌得可以。  相似文献   

20.
汉字,从殷商甲骨到隋唐的楷书,走完了它字体演变的漫长道路。在这段时间里,书法艺术随同汉字的演变,也不断地发展,并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宝藏。但是,书法艺术的发展更有其独特的演变过程。我们现在所見到的北宋以前的书迹,多数为尺牍,诗卷、佛经、公文、刻石、墓志等很难看到以书法艺术创作本身为第一目的的作品。这时,没有所谓书法艺术与书写内容的关系问题,书法只是表现文字内容的手段,是为文字内容服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