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人身自由是公民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以人身保障为核心的权利体系.《宪法》第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中排除那些通过非法程序或方法获得的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的规则,是一项重要的证据规则。但是我国现行证据制度发展滞后,尤其是刑事证据制度。违法证据排除规则作为一项重要的证据规则,虽然也出现在一些司法解释中,但是缺乏科学的统一规则,就我国司法实践而言,刑事诉讼中确定违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有必要。一、刑事诉讼中违法证据排除规则确立的价值(一)保护公民宪法权利的需要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同…  相似文献   

3.
超期羁押的实质是有关机构超出法定的期限,对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做出了限制。我国宪法第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人身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必须依法受到充分的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权利也应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4.
陈金鑫  薛林 《犯罪研究》2003,(1):37-40,58
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禁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或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此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自由权,这主要是基于宪法第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掺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可见,非法拘禁是一种严重剥夺公民身体自由的行为,对此无任何争论。非法拘禁罪客观上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身体自由的行为,至于对"他人"、剥夺他人身体  相似文献   

5.
收容审查应尽快纳入刑事诉讼法体系,使之成为一种刑事诉讼强制措施.而不再作为行政强制措施。理由如下:首先,收容审查作为行政强制措施弊病较大。第一,收容审查作为行政强制措施,不利保障宪法规定的公民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权利。我国宪法第37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由于收容审查的立法不完善,目前收容审查仅有国务院的原则规定和公安部的一些规范性解…  相似文献   

6.
司徒洁 《法制与社会》2012,(28):296+298
我国的搜查制度具有立法授权的分散性特征.《宪法》第37条和39条分别规定:"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刑事诉讼法》从第119条到第123条用了五个条文规定搜查的具体程序.此外,《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对公安机关的搜查活动做出了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对检察机关自侦案件中的搜查行为也做出了明确规定.搜查权力集中在侦查机关手中,因此我国的搜查制度还具有实际权力的集中性特征.总体而言,我国搜查制度主要存在本文论及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宪法》第37条和39条分别规定:“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刑事诉讼法》从第119条到第123条用了五个条文规定搜查的具体程序.此外,《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对公安机关的搜查活动做出了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对检察机关自侦案件中的搜查行为也做出了明确规定.搜查权力集中在侦查机关手中,因此我国的搜查制度还具有实际权力的集中性特征.本文对我国搜查制度在程序规则和司法救济制度两方面的不完善之处略陈浅见.  相似文献   

8.
宾语 《法制与经济》2008,(11):59-60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然而,记者在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城北乡岗胡村采访时却发现,这个多年来从没有向群众公开过帐目的行政村,非法拘禁村民成了家常便饭。  相似文献   

9.
一、扭送人犯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任何公民对正在实行犯罪或者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通缉在案的;越狱逃跑的和正在被追捕的人犯,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这一规定,赋予了公民可以扭送人犯的权利,确立了公民扭送是合法行为的法律地位。在我国,公民的人身自由是充分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新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人身自由,是宪法赋予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逮捕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最为严厉的一种强制措施,是在一定期限内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羁押,剥夺人身自由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这是保证案件的侦查、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我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因此,正确理解和适用刑诉法有关逮捕的证据条件,把握审查判断证据,准确区分和把握逮捕的证据要求,对办案实践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1.
美国宪法修正案第四条规定,人民享有身体、住所、文件及财物,不受国家不合理搜查与扣押,此项权利不得被任意侵犯.中国宪法第39条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惟当警方利用缉毒犬协助侦查小区内有无种植大麻、藏匿毒品时,个人住家的隐私权便对上了公共利益.究竟缉毒犬的嗅查是否为宪法意义上的搜查?想象警方带着缉毒犬在一间民宅的门廊外走动,缉毒犬突然坐下,表示嗅查到毒品,警方据此申请搜查证入屋后扣押大量毒品,试问此所查获的证据是否应予排除?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然而,记者在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城北乡岗胡村采访时却发现.这个多年来从没有向群众公开过账目的行政村,非法拘禁村民成了家常便饭。为了搞创收,村干部不但非法拘禁本村群众,甚至连他们在其他村的亲戚也不放过。城北乡陈圩村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退伍军人陈学芳老人,被岗胡村干部非法拘禁长达100多个小时后,才被其女儿拿钱赎回……村干部不但非法拘禁村民,要求他们的家人拿钱赎人,还得缴纳每天100元的看管费。法律专家指出:岗胡村干部的做法,已涉嫌非法拘禁、勒索和贪污。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某县检察院审查逮捕部门接到公安机关移送的一起强奸案件,经过审查,该案犯罪嫌疑人符合逮捕条件,遂决定批准逮捕。在审查起诉环节,发现公安机关法医鉴定错误,导致错捕犯罪嫌疑人。这种情况下,检察机关应否给予刑事赔偿?四川省营山县人民检察院刘捷刘捷同志:逮捕是刑事强制措施中最为严厉的一种,它将在较长时间内剥夺被逮捕人的人身自由。我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不受逮捕。”可见,人民检察院在正确适用逮捕措施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为了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人,侦查人员可以对犯罪嫌疑入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搜查。由此可见,搜查权是法律赋予侦查部门的一项重要权力,具有很大的强制性,直接涉及公民的人身、财产及隐私权等宪法性权利。与其它权力一样,搜查权亦为一把双面利剑,  相似文献   

15.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乃是为保障公民宪法权利在刑事诉讼中不受恣意侵犯而设置的工具性装置,其理论基础为震慑,其适用范围包括所有的“毒树之果”,其适用方式为强制排除,其申请主体为宪法权利受到侵犯之人.中国五机关2010年发布的“《两个规定》”中有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规定,对非法搜查与扣押取得的证据采取了裁量排除的立场,加上其中意在保障公民权利的规则与意在促进真实发现的规则之间存在交叉与重合,致使中国式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具体解释与适用方面必定导致一定程度的混乱,从而使其震慑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应当趁刑事诉讼法修改之际确立强制排除模式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同时另行制定单独的、适用于所有诉讼种类的、以发现真实为唯一目的的证据法典.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宪法第3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侵入公民的住 宅。"住宅是公民居住、生活和休息的场所,同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犯罪作斗争,对于维护公 民的居住安全和生活安宁具有重要意义。因 此,我国刑法第245条规定了非法侵入住宅 罪,即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 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 款罪的,从重处罚。  相似文献   

17.
<正> 法院应该如何处理非法所得的证据,是使得美国司法界长期困扰的一大难题。经过数十年的争论,美国最高法院试图采用更多方法保护和执行宪法第四条修正案中禁止非法搜查和没收的条款,于是在二十三年前,在马普诉奥伊一案中确定:"违宪搜查和没收所得的所有证据,同样不许在州法院中采用"。论证宪法第四条修正案赋予公民个人的权利没有受到侵犯,是法院判决中的一个重要组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宪法第12条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第13条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显然,这是典型的两种财产两种规定的做法,似乎旨在表明:两种财产的法律地位是不一致的,公共财产处于“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享受特殊保护(或曰特殊津贴),公民财产(私有财产)处于低人一等的平民地位,获得一般保护(普通待遇)。也就是说.公共财产是贵族大夫,私有财产是平民百姓。学者们的争论也证明了这一点:为…  相似文献   

19.
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内涵是,警察在调查取证时,如果违反宪法第四修正案(免于非法搜查)、第五修正案(不得自证其罪)以及第六修正案(获得律师帮助)所保障的宪法基本权利,获得的证据将不会被法院所采用。美国法院还进一步创设了“毒树之果”、“米兰达规则”以及相应限制规则,实现了对该规则的双向规制。我国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以成文法形式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从立法层面来看,我国并没有完全吸收其宪法基本权利的保障内涵;从适用层面来看,我国法院适用得当,但是说理不足,使该规则并不具有法定可预期性。加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宪法理论研究是更好实施该规则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原则是指在行政诉讼中对以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方法搜查、扣押或以其他非法方式取得的证据予以排除的统称.对于行政案件待证事实有证明作用的证据材料,如果缺乏合法性,就应当被排除在行政诉讼证据外或者被排除在定案证据之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现代法治国家通行的诉讼法原则,在行政诉讼领域,因双方地位不同,非法证据排除原则的运用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