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中国大学的种种弊病,让人感到失望甚至痛恨。而大学自治早已成为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2.
曾颖 《民主与法制》2011,(18):29-29
5月23日,清华大学第四教学楼被命名为“真维斯楼”,引起极大争议。  相似文献   

3.
<正>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曾对当时的社会中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风俗浇漓,发出过深深的忧叹。这些情况在目前中国的大学中同样也令人忧虑。大学时代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之一。孔子曾说三十而立,四十  相似文献   

4.
梁忠厚 《求索》2013,(9):126-128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由之更加明确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一贯要求.也为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哲学基础。本文分析和研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标准。阐述和表明了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支撑因素,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更高的理论视点和更深的认识层次上。进一步论述和阐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你的自我感觉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别人如何看待你。在很多人前不发言,怕被人说自己笨.其实你低估了自己的承受力;当你过分注意你想要得到的东西,脑子里就会有很多理由你为什么需要它,这样会导致你细想自己的弱点;坐在前排。并不一定能带来多大好处。但它确实能表明你已经克服自己的恐惧。如果您正在寻找培养自信的方法,那这篇文章一定不能错过。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学管理的未来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正面临新的历史转折与前景选择,呼唤人类新的伟大觉醒。在实现新的伟大觉醒、正确把握转折方向和选择发展前景的21世纪,大学肩负着重要使命;中国大学的使命更多、更重;从中国大学的历史昭示和中国大学的现状分析中,我们可以预测,21世纪的中国大学,其外部关联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必将有新的重大变革;变革的总趋势是,对外主要是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对内主要是学术本位的凸现。  相似文献   

7.
文化自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主体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与自觉践行,二是来自于比较对象,通过和别的民族文化进行比较而得到的心里优越感。当代中国文化自信是中国自信的力量之源,与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一起构建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话语体系。围绕着文化自信,我们应当弄清楚四个维度:一是何为文化自信;二是从何坚守文化自信;三是为何要坚守文化自信;四是何以坚守文化自信,才能在各种思潮的激荡中保持文化前进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有其依据的。道路自信来源于道路选择的正确性,理论自信来源于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制度自信的依据是制度本身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三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的发展都是自洽的,自被列强强行打开国门之后,传统文化在近代部分知识分子眼中就成了中国失败于列强的罪魁祸首.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反而成为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绊脚石.中国之所以被列强打败,表面上看输给了西方的船坚炮利,而实际上通过他们的层层分析,得出的结论却是败给了西方文化,从而引发了问题意识的错位.国人应该好好反思,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应保留什么?其中分清生存和生活的问题,这是中国文化走向自信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1.
王淑合 《人民公安》2008,(14):60-61
民警来信: 我是一名派出所民警,今年26岁,招聘到公安机关已经有6年时间了,在这6年里,我总是感觉不平静。由于公安机关的改革不断推新,我的工作岗位也在不断变动。一开始我被分配在市局特警大队,这个工作我还是比较喜欢的,那段时间也是我从警以来最愉快的时光。谁知道这样的好时光持续不到两年,就赶上了公安机关的警力下沉。  相似文献   

12.
自信与自满     
云溪子 《小康》2009,(2):94-95
自信不可无,自满不可有。这个道理,不知者寡矣。然而,不少人、经常包括吾在内,明知自信不可无而缺乏信心,明知自满不可有而自负。这是为何?  相似文献   

13.
黎尔平 《人权》2007,(1):46-47
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标志着中国人权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与政府对人权高度重视相一致,人权教育是促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式。近年来,一些地方部门在人权教育方面已走在大学的前面,如湖南、广东等地对与人权密切相关的公安、司法和新闻等部门开展了人权知识教育活动。大学生是知识的接受和传承者,是未来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和管理者,在大学生中普及人权知识对整个国民人权意识的提高,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希良  钟惠英 《前沿》2013,(7):16-18
理论自信包含理论主体、客体、中介和评判标准等构成要素。理论主体是理论的人格化,具体可分为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非党员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普通党员和普通群众五类;理论客体只能是理论自身,可从广义、中义和狭义上理解;理论中介包括信息传载媒介、社会发展成就、正式和非正式制度三类;评判标准包括理论自信的主体资格、理论自信的力量来源和评判指标的基本构成三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跨越困难重重的2009年,中国经济收获了一份漂亮的“V”型成绩单,已无悬念的“保八”创造了领先世界经济的奇迹。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传统节日往往意味着团聚、纪念、新生,通过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活动,我们能从祖先留下的节日遗产中,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恩泽,充分地领悟到数千年来中国人民遗留下的宝贵生活经验和人生智慧,深切地体会到传统赋予我们的巨大文化力量。确立文化主体性,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意蕴,在传承其核心主题与符号元素的基础上,推出更多富有时代气息的节庆活动,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从历史中汲取前行动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如果从价值哲学和文化哲学的高度统观当代中国面临的文化形势及其格局,就会发现存在着中国传统文化、近现代西方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文化的三足鼎立局面.这三种文化都在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都试图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它们也在此消彼长的复杂关系中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面对当代中国文化领域“中、西、马”三足鼎立、彼此矛盾而又互补的局势,无论是在中、西、马三种文化之间的选择,还是对其中某一种文化价值的自信,都存在着深刻的文化心理纠结.可以说,纠结与自信,现实与理想,既对立又统一,构成了我们时代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8.
陈恩智 《重庆行政》2020,(1):102-103
中国梦的提出本质是建立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传承的基础上。从基础、动力、路径选择三个层面探究文化自信与中国梦的内在关系,正确认识文化自信,对推进中国梦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一、文化自信是中国梦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讲话中再次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深刻体现出文化自信之于国家、民族的重要意义。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刻的自信,其所承载的深沉、持久的力量是中国梦形成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拥有强大的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她既有丰厚的历史滋养,又有现实的革命再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理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最内在的根基,理应成为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文化发展格局中的精神性符号。  相似文献   

20.
中国语境下的文化软实力与其初始概念有本质区别,在多元社会思潮涤荡、传播和持续扩散的时代背景下,坚守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和思想高地,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创新力,持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就要进一步坚定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自信心,这种自信体现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