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外3000万华侨、华人,长期与居住国的各个民族混杂而居,相互接触,互为影响。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生活上的频繁交往,导致华侨华人自觉或非自觉的受到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同化”。从总体上来看,他们主要受着两种不同性质的“同化”,一是自然同化;二是强制同化。长期以来,海内外学者对“强制同化”华侨华人问题贬褒不一:一种观点,认为它是“应该理解”的,对“民族接近”、“民族融合”是有利的,是“可  相似文献   

2.
人口问题是全球五大问题之一。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人口问题,是民族地区和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发展的战略方针之一是增强民族地区的人口素质,加速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一、从“两种生产”理论看人口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两种生产”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是社会生产这一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肯定了人的两重性——自然性和社会属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文中指出:“马尔萨斯撇开了人口运动的这些一定的历史规律。这些规律由于是人类本性的历史,所以是自然的规律。但仅仅是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人的自然规律,而这种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受人类本身历史过程制约的”。恩格斯也从一般意义上分析过人类自身和社会物质生产之间的关系。他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第一版序言中指出:“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这两段话,明确地指出了人口与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因素。人类社会出现后,人类自  相似文献   

3.
针对民族认同[1]危机这一世界性的课题,理论界提出了同化主义、多元主义和折中主义等解决方案。而土耳其的民族实践特别是针对长期存在的库尔德人问题所提出的"库尔德倡议"则为民族认同危机的解决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即对民族传统的现代制度化改革,使原有的民族认同在新的历史时期得以重构。这种思路对于我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也具有重要的启示。将传统的心性文化纳入现代法治与民主的轨道以确立当代民族认同的基础,把德性纳入制度的框架以保障民族认同的重构,并使德性成为民主的诉求将有力地推动民族认同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政策咨询     
原著撷英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和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这是两个不可调和的敌对口号,它们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两个阶级阵营相适应,代表着民族问题上的两种政策(也是两种世界观)。──摘自《列宁全集》第20卷第9页。单是正确地反映自然界就已经极端困难,这是长期的经验历史的产物。在原始人看来,自然力是某种异己的、神秘的、超越一切的东西。在所有文明民族所经历的一定阶段上,他们用人格化的方法来同化自然力。正是这种人格化的欲望,到处创造了许多排而被用来证明上帝存在的万民一致意见恰恰只证明了这种作为必然过渡阶段的人格化…  相似文献   

5.
许博渊 《人权》2009,(2):44-47
在人类历史上,一个古老民族一旦衰落,要想复兴是十分困难的,成功的机率极低,尤其对于犹太人这样的小民族来说。迄今为止,犹太民族还只是一个已经完成复兴的个案。其他数不胜数的民族一般都逃不脱两种前途,要么被别的民族同化,溶化掉,消失掉,好似天空飞过的鸟,掠过而未留影:要么封闭在大山深处,停止发育,  相似文献   

6.
从西周至战国中期(即至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为止),在今四川涪江以东,大巴山以南,三峡以西,贵州大娄山以北的区域内,有一个地方奴隶制政权,这就是历史上的巴国。巴的得名,系由于其统治民族是巴族。因此在这一时期中,历史记载的巴,应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地域,即巴政权统治的地区;另一种是指民族,即巴族。唯有将这两种不同的概念分辨清楚,方有助于我们认识这一段历史的真貌。本文的目的,在于利用文献和考古资料,对巴境内居住的各民族作一分析,以增加对西南古代史的认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思想现实生命力如何”这一问题的提出,作为一种既定的社会现实,是事出有因,非常自然的。但是如果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权威在历史关头产生怀疑甚至否定的话,实质上是在怀疑或否定人民长期血和泪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8.
民族融合、民族同化和民族文化融合概念辨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族融合、民族同化和民族文化融合是民族关系中存在的三种不同的现象。但在中国民族史的研究中 ,学界对这三个概念的使用却是非常混乱与不规范的。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学者们对民族、民族融合、民族同化、民族文化融合的定义理解与认识不清而导致的。而不加区别地使用这三个概念 ,将不能准确确定和反映历史上民族关系的性质与特征 ,进而会影响到对相关学术问题的深入研究。本文的主旨正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首先辨析这几个概念的含义 ,然后再结合中国民族史中的相关事例 ,来探讨民族关系研究中用语的规范使用问题 ,并以冀能引起学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同源论”与“同终论”是民国时期的主流民族历史叙事模式。前者认为国内各族有着共同的血缘起源,后者认为各族已经同化成为一个高度同质化的中华民族。这两种民族话语为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号召各族团结抗战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它们对国内各族的族际差异与自我认同缺乏包容性,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批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一个更包容族裔差异的历史叙事模式,为现有“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历史叙事奠定了基础。这段历史表明,民族建构是有限度的,在民族建构过程中要对各族的多元差异给予尊重与包容。我们要探索与完善我国既有的“多元一体”民族建构模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历史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试论宗教的社会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历史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即世界三大宗教)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有重要的影响。当然这样说并不是要否认原始宗教对人类社会的作用。马克思说:“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因而,这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自然宗教)”。这说明原始宗教的意识曾主宰了氏族部落人们的行动。但是,那些旧的自发产生的部落宗教和民族宗教,它们囿于一个部落或民族的范围,经常只能在  相似文献   

11.
陈培永 《桂海论丛》2013,29(5):21-24
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必须辨识并处理好三对内在矛盾,即社会主义理想价值与现存社会现实的矛盾,民族国家奋斗目标与人类社会历史普遍进程的矛盾,一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矛盾。解决这三对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应致力于推进社会主义理想的现实呈现,更好利用资本主义而不是被其同化,努力开辟出具有世界意义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上实现的两大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其中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理论的内容是这两大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成功地解决了中国民族解放,实现民族平等,消灭民族内部压迫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问题。邓小平不仅对毛泽东思想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就如何实现中国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方式、途径、道路等问题上,站在时代的高度,总结我国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借鉴他国兴衰成败的教训,提出了他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思想理论。邓小平在具…  相似文献   

13.
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民族有其自身发生、发展的规律。民族问题是指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民族问题十分复杂。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民族问题的内容和实质不同,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也不相同。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和当代社会主义的实践,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岐视和民族压迫,实现各民族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根据各国的历史条件和民族关系,可以采取三种不同的政治形式来解决民族问题。这三种不同的政治形式是民族自决权、联邦制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自决权就是被压迫民族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直至建立独立民族国家的权利。联邦制是由两个以上的共和国或州、邦组成的联盟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有些同志说,这三种政治形式都是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形式,都是马列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上的基本原则。在我看来,这些同志的观点不完全符合马列主义的原意。因为马列主义的原意  相似文献   

15.
一国或民族的文化,是该国或民族为人处世的潜意识表现,体现为心理惯性和行为习惯。因而人和国家的行为,也是其文化的反映。这两种惯性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一家或民族的发展,甚至是命运。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文化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各个历史阶段表现迥异,可谓文化使然。对此,可从"道"的体现窥知一斑。  相似文献   

16.
江静 《中国保安》2012,(10):36-39
人力防范概述 安全需求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基本需求,而安全防范正是满足人类安全需求的重要手段,即通过准备和保护工作,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其中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安全防范是历史的产物,是人类为生存抵御自然或人为灾害的一种自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但是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等多种原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各民族之间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主要表现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和与发达地区的差距逐渐扩大的趋势。民族间的差距,是当今世界一种客观存在的现实。它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形成的差距。这种差距的发展轨迹是单向的,即先…  相似文献   

18.
思南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地区。全县有汉、苗、土家、记佬、蒙古等IS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6万多人,占1995年底总人口的47%。其中有苗族10万多人,占总人口的18.6%.占少数民族人口的390h。这些少数民族基本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作为历史遗留问题落实民族政策得以识别恢复的。由于思南苗族在语言、文字、服饰以及本民族生活习俗等方面被汉族或土家族自然同化较深(包括印江、沿河、德江、务川等县乃至整个黔东北地区都同样如此),因而,学者们往往忽略了对他们的研究,本文就思南苗族作一点粗浅探析,求教于行家,以期引起学者们对…  相似文献   

19.
藏缅语民族的死亡起源神话包括"分寿岁型"神话与"不死药型"神话两类。这两类神话包含着藏缅语民族对死亡三个层次的认知:首先,死亡观念是在与永生观念的对照中凸显出来的;其次,人的寿岁的意义是在与其他事物之寿岁的对比中被赋予的;最后,自然死亡的观念是非自然死亡观念的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为,民族干部是民族的优秀代表,他们同本民族人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了解本民族群众的风俗习惯、情感、愿望和要求。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地培养民族干部,提高民族干部素质,使之全面具备领导和组织民族地区两个文明建设的能力,已经成为实现民族地区迅速发展的重要坏节之一。这不仅仅是共同富裕的问题,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四化能否在边疆民族地区实现的问题。一、当前的民族干部及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古至今,民族发展的任何一幕历史,无不透射出民族干部的重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