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的农村改革为乡村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以及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改革在维系了一个时期的乡村发展之后,已有的动力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中国乡村发展需要新的动力机制和体制保障,急需新一轮的改革和制度创新。乡村治理,是一种新型基层政治的理想术语,它包含了乡村政治中的新机制与新实践,因而是乡村政治管理中的新模式、新概念。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新政治分析框架的治理和善治理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俞可平 《新视野》2001,(5):35-39
一 迄今为止,政治学家发明了许多分析社会政治现象和政治生活的理论框架,如阶级分析、经济分析、制度分析、政治系统分析、政治决策分析、政治沟通分析、政治文化分析等等。目前,在分析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政治发展方面,...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乡村精英治理:局限与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当代中国乡村精英治理的功能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乡村精英治理开始成为国内外学者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乡村精英不仅能促进农村社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村社区的整合,而且能促进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但是,在乡村精英的治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局限,如乡村精英的权力过于集中、乡村精英治理制度缺位等,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因此主要可以通过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完善政府权威的约束、扩大农民政治参与、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等途径解决乡村精英治理的局限性,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当前我国政治沟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世虎 《唯实》2004,31(7):37-40
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 ,政治沟通在增强政治体系合法性、激发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以及保证政策有效运行等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 ,从我国的政治沟通的现状来看 ,我国在政治沟通的主体、通道、信息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 ,要高效地发挥政治沟通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当务之急应在政治沟通形式的创新、政治沟通通道的拓宽以及政治沟通制度的完善等方面采取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三农"问题和国家现代化的关注,中国的乡村治理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成果。起步于20世纪初的中国乡村治理研究在研究范围上呈现逐步拓展的趋势;研究范式上注重制度分析,同时也开始注意对有关乡村治理事件的过程分析;研究方法上宏观的理论分析与具体的实证研究兼有,研究视角也呈现多样化的态势。但由于学科限制等因素,对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乡村治理问题研究还不够重视,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等也需要改进和调整,这些都为当前乡村治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从政党制度与民主政治两者之间关系的一般理论着手,分析和探讨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对民主政治建设的作用,然后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把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作了一个基本的梳理比较,在比较之中就可以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看出中国民主政治化进程的优势和发展潜质。  相似文献   

7.
党际沟通是政治沟通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党际和谐的内在要求,更是中国现代化有序推进的客观需要。基于中国政治生态的客观规定,党际沟通特指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通过一定通道进行信息交换与传递的政治过程。在中国,党际沟通具有鲜明的特性,包括沟通主体的平等性、沟通目标的一致性、沟通层级的对应性、沟通信息的丰富性、沟通通道的多样性和沟通过程的规范性。就沟通通道而言,常见的有会议制度、文件制度和大众传媒三种。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给予很大关注,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农村基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道路。文章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各个时期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乡村自治制度的探索进行了阐述,并分析这些探索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稳定与政治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两个学科诞生及其意识形态学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证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为主导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的诞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得到理论与实践证明.而这两个学科研究的有机整合与党的理论工作武装和相关建设有效结合,预示并推动了意识形态学学科研究的形成与发展.本文在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诞生的哲学证明基础上,就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研究有机整合形成意识形态学进行了立论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0.
丁文 《北京党史》2013,(5):31-35
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决定了中国的政治格局和政党格局。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既借鉴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又坚持了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从当前研究情况来看.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形成、特点、功能以及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等。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的基本框架.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的历史沿革,到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以及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创新的难点和重点,研究内容涉及了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背景下乡村关系失范的宏观体制根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村民自治的实施与推进,中国乡村社会形成了以国家行政管制和村民自治为核心内容的"乡政村治"政治格局.按照制度文本上的规定,乡镇政府是农村最低一级政权,村民委员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二者之间是"指导-协助"关系.然而,现实中乡村关系却存在着失范乃至冲突的一面.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乡镇行政职能的有效履行和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乡村关系现状的分析,以"国家与社会"关系为视角,着重从理论上分析了乡村关系失范的宏观体制根源.文章认为,乡镇政府对村委会的过度干预、村委会的附属行政化是当前乡村关系的主要难题;乡村关系失范的宏观体制根源,主要包括国家的农村发展战略、压力型行政体制、权力与利益的自我膨胀性、制度供给的短缺、现行的财税制度、党政美系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近三十年来,中国乡村政治研究界流行的各种理论框架在深化我们对乡村政治问题认识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弊端。这不仅与学者们在理解中西方差异上的分歧有关,同时更是学界在理解乡村历史与现实之间所彰显的张力使然。将国家基础权力理论作为乡村政治研究的新框架,不仅有利于弥合中西方之间的差异,而且能够较好地关照当下乡村社会的现实。  相似文献   

13.
如何有效地推进民主政治,特别是如何实现民主,实现何种民主,与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政治发展的历史轨迹、国家的统辖面积和国民的整体素质密切相关。在中国,政治发展的特殊轨迹和乡村群众的民主素养成为乡村民主政治建设推进的核心掣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探索,乡村民主主体在参与民主化进程中的被动性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笔者试图从民主意识和我国的政治体制层面对其进行分析并寻求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政治创举。协商民主优于西方传统代议制民主,更适合中国国情的需要。将中国协商民主制度与西方协商民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看出二者具有共性和个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其内在的制度优势,若能再借鉴、吸收西方协商民主政治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且结合中国的国情实际,必将有助于我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促进民主政治发展,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同时,要深刻把握中国语境下的协商民主是不同于西方社会的,发扬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优势,可以为人类民主文明发展的高度,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沟通智慧,也为人类和平发展繁荣贡献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政治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使我国的多党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着眼多党合作的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在继承中创新、在开拓中前进、在总结中升华.就我国政党制度的国情基础、基本特征、衡量标准、政治准则、价值功能、民主党派性质、无党派人士作用,政治协商规范、民主监督内涵、实现政党关系和谐、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作用等,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理论观点和政策原则,初步形成了中国多党合作理论体系,把多党合作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制度创新的经济学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制度经济学家运用正统的经济理论分析了制度创新的需求和供给,探讨了政治企业家在制度创新中的作用,研究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国家的制度创新职能以及制度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从而构建了完整的制度创新的经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7.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乡村治理的关系是目前农村研究的一个新的学术领域.文章认为研究的内容可以从改革后的乡村治理入手,着重从村财收入、社区组织资源、村庄社会关系和村庄稳定四个方面来考察乡村治理变化.在研究方法上,可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影响乡村治理的多维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不同区域的多元乡村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乡镇党委公推直选作为党内基层民主制度的创新,必然引起乡村政治文化的回应与变迁;制度创新要求以一定的政治心理、政治感情、政治信仰、政治思想和政治能力等政治文化作支持,同时又以先进制度价值和科学制度规范引导并促进政治文化的适应和发展,使乡镇公推直选制度创新与乡村政治文化在这种诉求-回应机制的作用下协同共进。  相似文献   

19.
席文启 《新视野》2012,(2):52-57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内容.“三统一”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形成的标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核心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三统一”的认识平台、制度平台和操作平台,“三统一”统一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应从“三统一”的角度深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完善制度设计,改进制度实践.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它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这项制度是我国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则是这一制度的奠基人.关于多党合作的研究是当代中国重大政治理论课题.阐述毛泽东多党合作的理论与实践既是对一代伟人历史功绩的缅怀也有助于这一理论课题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