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永安大狱     
正当中国人民即将迎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之际,1945年7月.在福建的战时省会永安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国民党顽固派摧残进步文化力量的大逮捕事件。先后被逮捕者29人,被拘留者1人,遭软禁者1人:其中,中共党员、著名新闻工作者羊枣(杨潮)被虐死狱中。此案史称“永安大狱”’。又称“羊枣事件”。 卢沟桥事变后、华北大片国土沦丧,上海、南京相继失陷,东南沿海也日益吃紧。国民党福建省政府遂  相似文献   

2.
四集电视连续剧《羊枣之狱》,以45年前永安发生的“羊枣事件”为主线,将羊枣同志的光辉形象再现于荧屏,追怀先烈,总结历史经验,教育人民。这项工作是十分有意义的。但是,看了这部电视剧之后,我们却深感遗憾和惋惜。因为电视剧《羊枣之狱)(以下简称《羊》剧)在一些重要的情节上违背了历史的真实,出现了明显的失误。我们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有的是与羊枣同志一起工作的同事和朋友,有的是羊枣案件的被捕者,对羊枣事件的历史过程比较了解,我们感到有责任将电视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引起  相似文献   

3.
由中共永安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辑、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羊枣事件》一书日前在永安市发行。羊枣事件是抗战时期国民党当局在福建战时省会永安逮捕文化界爱国进步人士而制造的一起震惊全国的重大历史事件。该书围绕该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过程,选编有关资料汇集而成。全书约17万字,具  相似文献   

4.
伍老去世了!噩耗传来,我深深哀痛,在哀痛的情绪中,我不禁回忆起和他25年前第一次见面和交谈的历史意义。谈到第一次见面,不得不提起60年前即1945年7 月12日至8月初,爆发在福建战时省会永安和福建另几个县的大逮捕(也称羊枣事件)。当年国民党反动派  相似文献   

5.
今年10月初,我应约到福州和永安去辨认羊枣在四十年代永安《民主报》所写的几十篇有历史价值的社论,原以为这次一定可以在福州见到怀丹大姐,与她畅谈今古与彼此对人生的体认。谁知我10月6日到福州,而怀丹大姐却于8月29日悄悄地离开了这曾经经受苦难现在却充满了盛世气象的她无限热爱的人世。一个多月的时光流驶,竟使我们幽明永隔,永远无法交心了!我与怀丹大姐自1946年6月在福州分别后,只于1982年夏天庐山之旅的归途中与她匆匆见面  相似文献   

6.
由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发行、由省委党校《福建革命史》编写组编写的《福建革命史》一书,立论正确,资料丰富,重大事件均已纳入,结构和文字也很不错,我感到这是一本很好的书。由于我是抗战时期永安进步文化活动的参加者和1945年羊枣事件中的被捕者之一,1946年后又是省委城工部属下的一个党组织的负责人,对有关情况较为了解,因此,现在对书中与事实稍有出入的两处,提出订正。  相似文献   

7.
正"文萃三烈士"之钟尚文的事迹众人素来知道不多,他在福建的爱国英勇行为就更是鲜为人知了。笔者就所知的诉诸笔端,以飨读者。钟尚文(1914~1948),原名骆家骝,又名骆何民、仲达。江苏扬州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任中共上海沪西区宣传部长、组织部长。1940年初任湖南进步报纸《开明日报》编辑。1941年1月国民党特务查抄开明日报社,遭到逮捕,夏天逃出。1942年秋经友介绍到福建永安,化名钟尚文,任福建省物价管制委员会秘书,并参加由共产党人杨潮(羊枣)等组织的东南  相似文献   

8.
3、《国际时事研究》周刊。《国际时事研究》周刊,是一份评论国际时事、军事动向的刊物。它的部分文章在永安美国新闻处还作为他们的内部新闻资料寄发国内外。该刊主编杨潮(羊枣),编辑李达仁、谢怀丹。刊物出版前经在省政府编译室工作的董秋芳、赵家欣、钱念文、叶康参等人多方研究,想出一个避免国民党图书杂志审查机关审查的办法,即请刘建绪题写刊名,并征得编译室主任的同意,用社会科学研究所和省政府编译室的名义联合编辑发行。表面上是个半官方刊物就拒绝了书刊审查处老爷的审稿。  相似文献   

9.
全国罕见的红军标语群在福建永安被发现,上千条的红军标语分布在永安的11个乡镇、100多个村庄,以其特有的方式描绘出如火如荼的土地革命斗争画卷。永安红军标语群因其数量最多、密度最大、落款最全而堪称现存的红军标语博物馆。  相似文献   

10.
1950年1月中旬,我第29军87师奉命率第261团进军永安地区剿匪。当时的永安地区,除大田、宁化、德化3个县县城已被我军解放外,还有永安、三元、明溪、清流、宁洋5个县城和广大乡镇仍为国民党地方军和匪特组织所控制。师长林乃清、政委王义勋令我率师直侦察连和261团3连(当时我在师司令部任侦察科长)先于师主力进入永安地区查明情况,并相机攻占永安城。  相似文献   

11.
永安,位于闽中偏西,地处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的过渡地带,土地总面积2942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街道),常住人口34.7万人,城镇化水平61.6%。永安是原中央苏区的东线门户和战略要地。早在1928年,永安就有了党的活动。1931年6月,永安被毛泽东列为红4军"筹款区域"。此后近20支红军部队相继进入永安,开展土地革命,使永安一带初步形成红色割据区域。  相似文献   

12.
1934年7月15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由连城塘前、尧家畲进入永安境内洪沙,与护送其渡闽江北上的红九军团先头部队会师后,旋经麟厚、冷水溪、大小吴地前往漳平县属的香寮。到香寮后,先遣队突然又挥师永安城关,经洪田、湍石、上石,18日到西洋。先遣队一部占据永安城郊的黄历、桂口,19日形成对永安城的包围;一部经桃源直奔大田。先遣队包围永安的同时,红九军团军团部及后卫部队也进入了永安境内罗坊、安砂、曹远,22日到达永安城郊。至此,两路红军对永安城进行钳形包围。当晚,先遣队将阵地移交红九军团第七团接替后,继续北上。这一日,先遣队和红九军团在城外南来北往,自由驰骋,其势蔚为壮观。永安被围之敌惶惶不可终日,慑于红军的声威,他们不敢出城迎战,龟缩城内,瞎放枪炮以壮胆。先遣队为了完成中央交给的任务,在敌人没有觉察其入闽意图之前争取时间顺利渡过闽江北上,而对永安城围而不攻。红九军团接手阵地后,先遣队即穿过永安地区,直指闽江。  相似文献   

13.
永安位于福建省中西部,系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过渡地带,与原中央苏区县龙岩、清流、宁化、明溪、漳平、连城等县接壤,是连接闽西、闽北苏区的战略通道,历史上归属大闽西。土地革命时期,永安曾被毛泽东列为红4军"筹款区域",被中央局称为"根据地",被共产国际远东局指定为红三军团"作战基地",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不但是中央苏区向外扩展的重要战略基地,而且是中央苏区鼎盛时期的重要组成部分。永安人民为中央苏区的巩固和发展,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牺牲。  相似文献   

14.
1942年夏,杨潮偕夫人沈强从桂林到达衡阳,应聘担任《大刚报》的主编。杨潮,笔名羊枣,湖北省人,三十年代左翼作家联盟的作家,抗日战争开始后  相似文献   

15.
1944年,为了生活,我经考试被设在南平的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闻处东南分处录用当抄写员。年底,该处与永安分处合并,设址永安。1945年7月底,我受派长期驻福州,身份是美国新闻处驻榕特派员。  相似文献   

16.
永安历史上属大闽西。1934年4B成立的永安县革命委员会(后为永安县苏维埃政府),是中央苏区鼎盛时期的一个重要行政县;8月,改称“岩连宁边区革命委员会”,隶属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现留存在永安各乡镇有上千条红军标语.清晰记录永安苏维埃政权的创建、巩固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本文从红军标语的数量、部队落款番号、标语内容等方面分析论证永安苏维埃政权的普遍建立。  相似文献   

17.
永安历史上属大闽西范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永安是中央苏区的东线门户,曾被毛泽东列为红4军的“筹款区域”,苏区中央局称之为“根据地”,共产国际远东局指定为红3军团“作战基地”。永定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不但是中央苏区向外扩展的重要战略基地,而且是中央苏区鼎盛时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永安还是东方军入闽向北扩展的重要战略基地,是红7军团、红9军团北上抗日的集结地和《北上抗日宣言书》的发布地。当时,永安境内71%的区域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是福建省苏维埃政府领导的行政县之一。2013年7月,中央党史研究室发文正式确定永安属原中央苏区范围。  相似文献   

18.
永安市位于福建省中部偏西,是连接闽西、闽北苏区的战略通道,中央苏区的东大门。早在1928年,永安就有了党的活动,曾被毛泽东列为红4军“筹款区域”,苏区中央局确定为“根据地”,被共产国际远东局指定为红3军团“作战基地”。永安还是红军东方军人闽向北扩展的重要战略基地,是红7军团、红9军团北上抗日的集结地和《北上抗日宣言书》的发布地,  相似文献   

19.
1950年1月中旬,我解放军第八十七师奉命转入剿匪,师率第二六一团进军永安地区.永安地区原为国民党福建省第六行政督察区,辖永安、大田、三元、明溪、清流、宁化、宁洋及德化8县.当时,除大田、宁化两县县城为我均溪游击队和野战军剿匪部队解放外,其余5县县城和广大乡镇仍为国民党地方军和匪特组织所控制.为先期查明永安地区情况,师长林乃清、政委王义勋令我(当时在师司令部任侦察科长)率师直侦察连和二六一团三连先于师主力进入永安地区查明情况,并相机攻占永安城.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永安进步文化活动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五年九月八日——十日,在抗战时期福建临时省会所在地永安召开。当年在永安直接参加抗日文化宣传活动的老同志和各地代表六十六人出席了会议。学术讨论会发言热烈,气氛活跃。出席会议的老同志们回忆了当年他们以永安人民为依托,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的指引下,取得国民党内爱国人士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