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受乡土规范的代位性、农村经济发展的有限性及农民权利观念的消极性等因素影响,现代社会的农民法律意识依然淡薄。随着市民社会的发展、法治社会的构建及市场经济的深化,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已是当务之急。从现实出发,改善农村的法律环境、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是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农民发展权保护的法律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德昌 《行政论坛》2009,16(3):52-56
发展权是一种新型人权,而农民发展权是农民自由参与和增进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等全面发展并享受发展利益的权利.农民发展权是一种母体性权利,其保护对促进农民主体性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在实践中,农民发展权保护严重缺失.究其原因主要是:二元体制的弊端,政府责任的缺失,维权组织缺位和主体权利意识阙如等.加强农民发展权保护,首先,消除二元歧视,确立农民发展权的法律主体地位;其次,强化政府职能,增强政府培育能力;再次,培植维权组织,引导农民组织化维权;最后,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培育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地位和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地位和作用探析张军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但人的活动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意识的支配,因此,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与之相关的意识——法律意识的地位和作用,也就兼具了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双重意义。一、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  相似文献   

4.
当代农民与传统体制下的农民相比,不论是自身素质、生产生活方式和政治讼求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农民的民主、平等、法律意识明显提高,参与国家和社会政务、事务管理的途径发生了新的变化,民主监督进一步强化.群众来信来访、农民的口头传播议政等途径和方式,必将成为今后农民政治讼求的新走势,必将对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发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如何依法培养我国的新型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时代背景下,培养我国“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也应该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我们应在农村大力实施“五五”普法,树立和加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实施《职业教育法》,锻造农民的就业能力;施行《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可再生能源法》,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提高农民的自治能力;严格推行《义务教育法》,培养新型农民从娃娃抓起。  相似文献   

6.
农民的公民意识问题及其增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农民的公民意识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民公民意识缺乏系统性,呈现"碎片化"状态;不能正确认识权利与义务关系,法律意识比较淡薄;旧有的农民意识虽日益"边缘化",但现代公民意识还不够强;政治参与意识较差,参与主动性不高。增强农民公民意识,必须加强对农民的公民意识教育,大力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不断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7.
中国法治化过程是渐进发展的过程 ,要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价值目标 ,必须实现三个方面的突破 :一是大力培育全民的法治观念 ,使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对法律的信仰大大增强 ;二是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 ,强化其为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提供有效制度安排的能力 ;三是保障司法独立与司法公正。然而 ,中国在推进法治与建设现代民主国家的进程中 ,不能忽略近 13亿人口中有 9亿农民在农村的国情 ,依法治国的推行难点是上述三个方面在农村的整体推进。农村的法治氛围和农民的法律意识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中国法治化的进程 ,没有…  相似文献   

8.
刘安华 《学理论》2010,(17):136-137
农村司法是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和必要保障,必须加强农村司法权威建设。为此,我们应当健全农村法律体系,实现农村司法独立,创新农村司法制度,加强农村司法队伍建设,培育和谐的司法文化,提高农民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9.
失地型群体性事件近几年来呈多发的趋势,预防或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保障农民的利益诉求。因此,有必要加强失地农民的权利保障,限制地方政府权力;完善利益表达和协调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矛盾监测预警和调查处理机制;提升农民法律意识和社会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10.
李剑 《学理论》2009,(19):115-116
我国学者对法意识的研究具有抽象性与概括性的特点,但在强调法律意识所具有的社会性的同时,并没有能深入的研究法律意识在个体意识层面上的形成机制、功能结构等问题。忽略了法意识的内在向度。从而使得法律意识的理论范式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与明晰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转型期法律意识变迁的基本矛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转型期法律意识变迁过程中充满了各种矛盾,其根源于法律意识发展变化所依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条件的巨变。社会转型期法律意识变迁的基本矛盾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方面: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律意识之间的矛盾;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法律意识相对滞后的矛盾;法律意识的增强与司法权"疲软"之间的矛盾。而法律意识的增强与司法权"疲软"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法律意识变迁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基层法院工作,与农村村委打交道多些,在村委换届中曾看到这样的镜头:村民们拿着村委会组织法和刑法,就他们看到的问题向村干部讲起了法律课,而我们的村干部则无言以对。这一情景令人喜忧参半。喜的是农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律知识增多,秋菊们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6,(2)
由于社会个别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局限性以及家庭法律意识教育的不足,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普遍薄弱,这直接导致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的增多,势必会影响依法治国的最终实现。因此,应当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氛围,完善高校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措施,提升家庭教育中的法律意识教育,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法律实践活动,自觉培养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6,(4)
分析了当前法律制度建设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医疗保障立法滞后、法律监督与实施机制薄弱和医疗保障法律救助制度不完善三个方面,进而提出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法律体系、健全农村医疗保障监督管理制度、增强农民的医疗保障法律意识、加强农村医疗保障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等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增强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杨坚,兰亚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各个领域改革的深入,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笔者认为强化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对于领导干部正确运用法津、自觉守法,依法行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一、领...  相似文献   

16.
关于公民法律意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法律意识教育是通过有目的地对公民施加法律观念的影响,使公民接受所传授的观念,进而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公民法律意识教育的目标,是确立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培养其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公民法律意识教育的内容,包括法学基础理论和现行主要法律.公民法律意识教育具有途径的多样性、环境的制约性和对象的自主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高等学校的本质要求。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要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为了对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作出科学评价,我们于1999年9月至2000年3月,对部分二年级本科生(非法律专业)的法律素质状况开展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收回645份,回收率为81%,有一定的代表性。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孙成娟 《学理论》2013,(18):238-239
列宁曾把法律意识视为法制建设的核心环节。在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的时代背景下,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应该得到足够重视。增强法律意识不仅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和适应日益增多的国际交往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依法行政的关键是增强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的提高,要经过认识的滤化,实践的催化和机制的固化,它是认识、实践、机制三方面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法律价值的冲突与选择———兼谈法律意识的现代化郭艳我国目前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与冲突对包括法律文化在内的社会文化各领域都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而法律意识是合乎逻辑地包容在法律文化之中的,而且又是法律文化最基本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