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说新语     
我国每年粮食损失浪费量大约相当于2亿亩耕地的产量,比第一产粮大省黑龙江省一年产量还要多。——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表示,我国一年损失千亿斤粮食腐败问题,社会最关注,百姓最痛恨,对党的杀伤力也最大。严惩腐败,要敢打老虎,勤拍苍蝇。——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过去我们主要依靠人口红利、资源红利、改革红利来实现经济增长。今后,要更多地通过产业结构调  相似文献   

2.
八面来风     
奈曼旗粮食系统党委对干部实行动态管理奈曼旗粮食系统党委坚持对企业领导班子进行全面考核,依据各企业领导人的管理能力、工作政绩,廉洁自律情况和群众信任程度,将领导干部排出位次,作为干部升降任免的依据。1997年在16个企业中,共调整班子成员38人,其中,提拔14名,调整7名,免职10名。通过实行动态管理,优化了领导班子结构,促进了领导班子建设。(卜范勤)阿右旗对干部实绩考核提出新措施一是把干部实绩考核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各级党政一把手必须对干部实绩考核负总责。二是科学合理分解考核目标。要求各苏木镇、旗直部门对旗委、政…  相似文献   

3.
粮食的稳定增长和有效供给,是保证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也是农业发展的最基本任务。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粮食生产沿革与再上新台阶之途径,在对全国粮食损失案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粮食产后系统控制之潜力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我国粮食5000亿kg奋斗目标与产后系统控制应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考核干部的重要指标国务委员陈俊生措出:要把逐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考核各级干部的一项重要指标。评价一个地方工作是否有成绩,不仅要看打了多少粮食,还要看农民收入增加了多少。他说去年农民人均收入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2%左右,而城镇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的事物多是复杂和变化着的,经验昭示我们:看问题,尤其是识别一个人,不能只从一个角度看其外表,而要善于透过外表,真正看清本质。看清了本质是理智和智慧的体现。 看清本质并不是件易事。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没有“时间考验”这个过程,仅凭第一印象就作出结论,难免失之偏颇,甚至实际情况与自己的断论大相径庭。古今中外,这样的事例很多。 据《唐语林》载,唐高宗时,尚书卢承庆有次负责对朝庭有关官员进行考评,适逢督运官安学因遇大风浪翻船而失了粮。这位“一言九鼎”的尚书凭此而当面给安学下的评语是:“监督运输竟损粮一船,属下中等。”没想到安学坦然欲退,没有丝毫解释和辩  相似文献   

6.
“由于设施简陋、方法原始、工艺落后,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惊人.粮食损失率超过8%,蔬菜损失率则是超过20%,每年仅粮食损失量就高达500亿斤。”农业部相关负责人7月3日说。  相似文献   

7.
党刊视点     
《当代贵州》2012,(26):8
《半月谈》2012年14期土地污染要治理更要预防看一看近年来由于土壤污染而造成的粮食损失,实在让人警醒:全国粮食每年因此减产100亿公斤;全国每年遭到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污染既然已经造成,就要尽心竭力治理。可是让人心情沉重的是,土壤修复说来容易做来难。怎么办?当然必须拯救。土地是宝贵的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无论有多少困难,我们都必须想方设法加以克服。通过不断研究、引进新的治理技术,通过创新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5,(3):23-24
<正>2014年全区种植业系统围绕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力争粮食生产不出现拐点、农业继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按照"四个转变、三个拓宽"的工作思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靠前指导服务,消除不利影响,减少灾害损失,确保了全年农业生产再次获得丰收,粮食总产在大灾之年仍然保持在550亿斤以上,再次为国家粮食  相似文献   

9.
正片面追求"上档次",用餐"只点贵的,不选对的";剩饭剩菜不打包;自助餐消费时超量取餐,"把花出去的钱吃回来"……这些浪费行为被全国人大常委会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专题调研组"点名"了。在2020年12月23日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武维华作珍惜粮食、反对浪费情况的调研报告,分析了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粮食损失浪费情况,并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近年来的粮食管理体制,处在左右摇摆不断变化的状态。1992年取消“双轨制”后,粮食经营进入无序市场经济时期,国家利益和农业经济都遭受很大损失。1994年,国家虽然采取一系列行政宏观调控的强制性措施,但由于需要理顺的问题很多,所以出现了许多矛盾。从总体上看,我国至今还没有形成比较稳定,取向明确,便于操作,形成体系的粮食管理体制。因此,在实践中常常使我们陷多与少,统与放的困扰之中。那么我国粮食管理体制究竟要如何确定?笔者认为,要设计科学合理的粮食管理体制框架结构,必须首先把握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粮食生产四年徘徊,日俱萎缩,因此寻求病因和出路再一次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一、深沉的忧患依据对1984年以来中国粮食生产形势的分析,粮食经济工作者认为:粮食问题严峻。1984年我国粮食生产第一次跨上了4000亿公斤的台阶,单产达到241公斤,人均占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历史上因为粮食问题而侵害了国土生态安全的话,那么今天的“退耕还林还草”则是对现代粮食安全问题定位的全面回归。一种机会主义的表现是:粮食一多就说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已经从数量阶段进入质量阶段;粮食价格一上  相似文献   

13.
兆康 《唯实》1995,(12)
最近几年,粮食问题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热门话题,人们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议论纷纷。究竟该怎样认识粮食流通领域的改革呢?今后改革的走势将如何?在此,我们发表一些浅见。 一、1993—1994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举步维艰 1985年国家开始对实行了32年的粮食统购统销制度进行改革:将粮食的统购制度改为合同定购制度,提高农村粮食销价;定购的部分国家按“倒三七”比例计价,定购外的粮食可以上市;统销制度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在粮食问题上受到了粮食生产徘徊不前,农民种粮积极性严重下降和国家财政补贴与年俱增,包袱越背越重的双重干扰。尽管1989年粮食生产形势有所好转,但我国的粮食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如何深化粮食体制的改革,正引起越米越多人们的普遍关注。一、当前我国的粮食生产形势自1985年粮食大减产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已经波动、徘徊了4年,1989年粮食生产形势有所好转,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074.5亿公斤,达1984年历史最高水平。但是,专家们认为,我国粮食生产所面临的形势仍然是严峻的。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5.
"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改革开放 30 余年来,国务院已进行了七次机构改革。梳理这几次改革中被撤并掉的部委,我们能从中看到一个不断进步的中国。朱镕基同志曾如此描述机构改革的阻力:1997年年底,他找几十位部长逐个谈话,没有一位部长主动表示自己的部门该撤。粮食部:最先被撤销粮食部成立于1952年。1953年,国家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农民生产的粮食全部卖给国家,全社会所需要的粮食全部由国家供应。粮食的收购、仓储、划拨、调运等工作由粮食部来完成。在物资匮乏的建国  相似文献   

16.
视野     
《先锋队》2015,(8):50-51
国家粮食局:鼓励民资入股国有粮企发展混合所有制最近,国家粮食局要求各地粮食部门创新粮食企业经营发展模式,积极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粮食企业"走出去",争取纳入地区"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布局多元主体共同发力的粮食产业新格局。国家粮食局鼓励粮食企业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粮食企业"走出去",争取纳入地区"一带一路"  相似文献   

17.
一、粮食生产和非粮食生产的关系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从长期的短缺状态一跃而成为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有不少的人乐观地宣称:“我国粮食问题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甚至因为出现“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连年丰收,粮食产量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形势很好。但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当前粮食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及经济建设发展对粮食的需求来看,粮食生产决不可放松,而应当把它放在首要地位: 一、粮食生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一、粮食问题的严重性粮食问题历来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最近三年粮食生产的徘徊状态,与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不相适应,因而使这一问题突出出来,而在经济发达地区,粮食生产的形势更为严峻。从苏州市的情况看,粮食问题的严重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某一年份内粮食减产量令人震惊。如1985年,苏州市粮食比上年减产15.7亿斤,减产幅度高达23.1%,减产的绝对量是建国以来最多的年份之一,减产的幅度超过其它地区一成以上。 2、十年来,苏州市的粮食总产量仍在  相似文献   

20.
柯克 《实践》2009,(9):40-40
问:国家采取哪些政策措施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调动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答:2007和2008年,国家主要采取粮食托市收购政策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调动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其中包括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实行国家临时存储计划等政策措施。2009年,国家进一步完善粮食托市收购政策,增加了国家补贴企业方式,引导和鼓励粮食企业入市收购。问:何为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