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地域开发中心,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等国际组织于10月8-10日在泰国曼谷举办学校减灾教育研讨会,旨在加强社区减灾意识教  相似文献   

2.
抵御自然灾害,各国政府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但只有社区居民认知了风险并采取有效的备灾和避灾措施,才能将人员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在这方面,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一直不懈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社区减灾管理经验。例如,德国政府开展的社区风险管理、印度社区减灾行动和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在亚洲六国开展的社区减灾项目等。其中,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在亚洲国家实施的可持续社区减灾项目很具有代表性和借鉴意义。其项目成果《亚洲可持续社区减灾实践》这本书为不同方面的灾害管理者,如政策制定者、国家灾害管理者、地方灾害管理者、培训者和社区工作者提供了一套可实际操作的方法。译者将分三期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3.
世界减灾大会目的 联合国正致力于通过政策创新、提高公共意识、信息分享和建立伙伴关系的方式增强其对于各国和各地区减灾行动的协调和支持。 国际减灾战略(ISDR)的目标是通过提高对于减灾是可持续发展组成部分这一观点的重要性的认识来建立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社区,  相似文献   

4.
许厚德 《中国减灾》1999,9(3):58-60
1 1999年国际减灾日主题“防灾的收益”——科学技术在灾害防御中保护了生命和财产的安全。2 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处认为确定国际减灾日主题并组织活动,旨在提高全世界各行各业民众的减灾意识,使他们能够抵御他们的国家和社区由于自然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根据每年不同的主题,组织了与主题相关的各种活动,这些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地方的减灾能力,以及增强地方、区域、国家和国际广大范围对减灾的承诺。每年的主题活动在当年联合国国际减灾日(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达到高潮。1999年联合国国际减灾日全球统一是10月13…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南平市近年来紧紧围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推动城乡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从2008年开始,在所辖10个县(市、区)的23个社区开展创建活动。截至目前,13个社区被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有力提升了城乡社区防灾减灾能力,提高了城乡居民防灾减灾意识。一、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各级领导重视。各地都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末有考评。南平市民政局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纳入民政系统全年绩效管理考评指标体系,充分  相似文献   

6.
年前启动的"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得到了联合国驻华系统的支持。联合国系统共募集了约七千万美元的资金,用于支持四川、甘肃、陕西受灾民众和社区的紧急救援和早期恢复重建工作。这些资金中包括国际社会对联合国灾后重建援助呼吁的慷慨捐赠。为纪念该呼吁一周年,联  相似文献   

7.
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也是地震监测的重点地区,每年都不同程度地发生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较大损失。南宁市始终把加强社区综合减灾作为防灾减灾的重要内容来抓,以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为契机,采取强有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自2008年以来,南宁市先后有15个社区被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相似文献   

8.
《中国减灾》2012,(21):32
安徽省蚌埠市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方针,扎实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截至2011年底,全市共创建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8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4个。一是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成立由分管副市长挂帅,民政部门牵头,应急办、地震、国土、气象、水利等部门参加的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积极争取县区党委、政府的重视和相关部门的支持。连续4年以防灾减灾委名义发文,全面做好防灾减灾日宣传工  相似文献   

9.
正为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加强对各地创建工作的分类指导,河北省减灾委员会参照《国家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和《河北省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管理办法》等文件,在广泛征求各设区市减灾委员会和省直相关涉灾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河北省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并于4月2日下发各市县减灾委员会执行。该标准在"灾害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0月13日(星期三)是今年国际减灾日。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秘书处确定,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了解今日灾害,为了明天平安”。其目的是,从过去的灾害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人们的减灾意识,为应对可能发生的灾害做好准备。让居民认识到社区的风险,并学会与风险共存,这是减少灾害损失的关键措施,特别是有关地震、洪水和火山爆发的避灾和减灾知识。学习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包括正规的学校教育,也包括非正式的社区会议和讨论等形式。青少年应当是减灾意识和灾害文化培养的关键。青少年在学到相关知识后,可以向他的朋友,家人传播,并能有效配…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南平市近年来紧紧围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推动城乡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从2008年开始,在所辖10个县(市、区)的23个社区开展创建活动。截至目前,13个社区被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有力提升了城乡社区防灾减灾能力,提高了城乡居民防灾减灾意识。一、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各级领导重视。各地都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  相似文献   

12.
糜佳 《中国减灾》2000,10(1):20-22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了大规模的减灾工程建设。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灾害监测预报系统。目前全国已形成了由气象卫星、遍布全国的气象台站组成的气象监测和预报系统,由3000多个水文站、1000多个水位站等组成的水文监测网,由1300多个台站组成的地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减灾》2014,(6):34-34
5月9日上午,江苏省减灾委在南京市举行2014年防灾减灾宣传周启动仪式。江苏省副省长、省减灾委主任许津荣等省市领导、减灾委成员单位有关人员和社区居民共200余人参加了该仪式。启动仪式上,民政、人防、气象、地震等部门通过展板展示、发放资料、现场咨询等方式,宣传防灾避险应急知识。  相似文献   

14.
正自2008年民政部推动"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以来,江西省各地结合社区实际,通过整合各类防灾减灾资源,开展一系列防灾减灾活动,扎实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同时,江西省以社区防灾减灾项目为有利契机,积极加强与民政部的项目对接,加强与国际性公益组织的交流合作,逐步建立科学化、项目化社区综合减灾体系。目前,江西省成功创建了188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235  相似文献   

15.
孙旻 《中国减灾》2013,(12):24-25
社会组织是当代人类组织形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协调社会各界和各方面的资源、把有限的个体力量变为强大的集体合力的功能。在社区减灾工作中,社会组织因其工作性质和工作方式的不同,在社区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更能对社区减灾的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四川省成都市社区综合减灾服务标准试点是我国防灾减灾领域首个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锦江区莲新街道作为该项目试点单位之一,严格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积极组织试点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在完善社区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提升社区综合减灾能力、促进社区安全上取得了明显成效,成功推出了社区综合减灾的"莲新品牌"。  相似文献   

17.
由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秘书处组织的世界减灾日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球范围内公众、专业团体和社会团体的防灾意识,保护国家和社区免受自然灾害的危害。世界减灾日每年都提出不同的主题,并组织相应的活动。世界减灾日主题的提出,是着力提高各层次(基层、国家、区...  相似文献   

18.
马宗晋 《中国减灾》2010,(11):30-30
我国的减灾史第一段是新中国成立以前,很长一个时期都是赈灾为主,封建帝王的"祭天求恕"、"防灾吏制",民国时期的治水工程、赈灾扶民。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以“为人民服务”的方针,伴随各种巨灾,逐步建立了7个专事减火的科技部门——气象、水利、农业、林、忆地震、海洋、地矿;建设了7个灾害监测系统,共两万余个监测站点。  相似文献   

19.
社区减灾是现阶段各国发展防灾减灾的重要战略。只有将社区减灾工作做好,发展全民防灾减灾才有了基础。从被动到主动2011年5月10日,在北京市丰台区东铁匠营地区突然发生5.2级地震,丰台区东铁匠营街道立即启动应急救援机制,迅速协助居民撤离。这是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把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宝鸡市减灾委办公室和宝鸡市社区建设指导中心于2009年12月上旬在宝鸡市联合举办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讲习培训班。通过面授和函授相结合的灵活方式,组织全市各级防灾减灾和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