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湘江战役的组织、策划、部署、实施的主体——国民党为视角,阐释湘江战役的大体进程,探讨国民党中央与地方势力之间的利益协调和冲突的复杂关系及其对湘江战役进程和结局的影响,进一步审视湘江战役。  相似文献   

2.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是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虽然学界对湘江战役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存在研究范围较小、高质量学术成果不足、研究呈现"趋热性"特征等问题。湘江战役的研究一直存在争议,从研究成果分析,主要集中在起讫时间与兵力折损方面,至今尚无定论。虽然对湘江战役本身的胜败评价不一,但对其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湘江战役的研究,应加快构建湘江战役集群化问题框架、强化海内外学者交流合作、加强战役对比研究、丰富跨学科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
正2021年4月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广西桂林全州县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向湘江战役红军烈士敬献花篮,考察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中国革命能成功?奥秘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困难再大,想想红军长征,想想湘江血战"。  相似文献   

4.
2021年4月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广西桂林全州县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向湘江战役红军烈士敬献花篮,考察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中国革命能成功?奥秘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困难再大,想想红军长征,想想湘江血战".  相似文献   

5.
湘江战役遗址(遗存)保护及烈士遗骸收殓保护工作开展以来,慕名到桂林接受湘江战役主题教育的各类干部培训班和研学旅游群体越来越多。在各种因素影响下,湘江战役教育资源集中所在地出现无序竞争,管理不规范等现象;教学上大多停留在参观遗址地和纪念设施、图片展示、橱窗式实物陈列等方面。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对湘江战役教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融合,从而打造精品,形成品牌。  相似文献   

6.
<正>一、湘江战役的历史意义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之战,是决定长征前途的命运之战。湘江战役很惨烈,但它的历史意义非常巨大。择其最重要者,有三点:第一,湘江战役充分暴露了错误路线的错误决策给红军带来的严重恶果,为中央错误领导的垮台敲响了丧钟。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八万六七千人,到达湘江过第四道封锁线的实际兵力还约有6.5万人。经过湘江一战,红军折损3万多人。这是人民军队创建以来受创最重、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红  相似文献   

7.
湘江战役沉淀着中国共产党人丰富的精神内涵,它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战胜艰难险阻、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奥秘——革命理想高于天。湘江战役之所以那么残酷,牺牲那么惨烈,是由于当时我党"左"倾教条主义者占据了领导地位。我们之所以纪念湘江战役,热情讴歌湘江战役精神,在于广大的红军指战员在形势极其危急的关头,在生死系于一线之际,革命理想高于天,以不怕牺牲、排除万难、敢于胜利的勇气,突破了蒋介石铁壁合围的湘江防线。  相似文献   

8.
正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主要纪念设施有湘江战役大型烈士群雕、突破湘江纪念碑、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湘江战役烈士英名廊、清石园等。1934年11月,进行战略转移的中央红军进抵湘桂边境,蒋介石集中30万兵力,在湘江布下第四道封锁线,欲将中央红军全歼。  相似文献   

9.
<正>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央红军在广西桂北湘江地区与国民党军展开了一场生死存亡的战役,史称湘江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经过一番苦战,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16,(2)
正湘江默默地流淌,流向远方,岸上的灌木密集葱郁。原本波澜不惊的江流里,几十条小船散乱而随意地停泊着,水田里一些居民漫不经心地耕作……在湘江战役纪念馆的前厅,一幅油画展现了兴安县界首镇1934年前的景象。这里,因80年前发生了一场惨烈战斗而闻名于世。"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1934年,中央红军在这里打响了长征以来的第一大战役——湘江战役。中央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和中央第一、第二野战纵队8.6万人  相似文献   

11.
周丽杰 《党建文汇》2006,(10):22-22
红军长征中的湘江战役是人民军队创建以来受创最重、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中央红军在进行湘江战役之前,连续突破国民党设置的三道封锁线。这使蒋介石对粤军和湘军的作战不力十分恼火,于是凭借所谓湘江“天堑”,筑构更坚固的第四道封锁线。在红军还未完全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时,蒋介石任命老牌反共分子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统领湘、粤、桂军和中央军,共26个整师、30余万兵力,全力“围歼”红军。  相似文献   

12.
<正>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后指出:“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3.
湘江战役被认为是红军长征史上最惨烈、最悲壮、最关键的一战.由于博古、李德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在湘江战役期间陷入蒋介石在桂北兴安、全州、灌阳设置的包围圈.在这生死存亡之际,红军指战员发挥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强有力的作用,激励红军战斗精神、宣传动员群众、团结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力量,从而为中央红军突破湘江提供了思想政治保障,使思...  相似文献   

14.
桂北是一块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圣地。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史上最壮烈、最关键的一次战役,它实际上包括两重激烈斗争:一是同"围剿"中央红军的国民党军进行生死血战;二是同党内的"左"倾思想路线作斗争。湘江战役直接导致在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从此翻开了中国工农红军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在湘江战役中,广西"新民团"配合桂系军队多次向红军发起攻击,给红军造成了重大损失.红军主力渡过湘江后,民团武装对过江红军的追击和对未过江红军掩护部队的寻歼较为积极,也使红军遭受了较大的人员损失.湘江战役前后民团武装的表现,使中共领导人认识到广西的民情条件不适合建立根据地,从而作出了进军贵州的决策.  相似文献   

16.
1934年,在广西桂北一带发生的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在这场气壮山河、惊天动地的战役中,数万红军将士奋不顾身、前仆后继,视死如归、浴血奋战,以损失过半的沉重代价,掩护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为红军保存了骨干力量和珍贵火种,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而又极其悲壮的一笔。  相似文献   

17.
刘强伦 《湘潮》2006,(10):18-20
湘桂边界,湘江源区,古朴幽静,山奇水碧,风光旖旎。但在1934年11月,这片宁静的土地上却发生了红军长征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湘江战役。当时,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将中共中央机关和数万中央红军包围在湘南和湘桂边境地区,在博古、李德的错误领导下,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冒险西渡湘江。在此生死存亡之际,彭德怀不畏艰险,不计个人安危,在湘江战役中承担起了最紧迫、最困难的任务,为中国革命度过这一最危急的时刻做出了重大贡献。建议放弃硬闯第四道封锁线1934年10月16日,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的第一天。傍晚时分,彭德怀在检查完部队准备工作后,突然拉着…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9月17日,中共桂林市委党校、桂林市行政学院、桂林市社会主义学院、共青团桂林市团校举行2019年秋季学期主体班开学典礼,市委副书记、市委党校校长白松涛为主体班全体学员上开学第一课,桂林市政协副主席、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汤桂荔主持开班典礼。白松涛副书记结合主题教育从湘江战役体现的精神、丰富的内涵,以及弘扬湘江战役精神推动桂林高质量发展等三个方面,以  相似文献   

19.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在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战役中,担任全军殿后的我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浴血奋战,出色地完成了掩护党中央、中革军委率领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抢渡湘江的任务。终因敌众我寡,孤军作战,弹尽粮绝,全师将士大部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20.
邓晓明 《奋斗》2006,(10):10-13
桂林山水甲天下,美在桂林东南60公里的阳朔漓江段;桂林山水垂青史,壮在桂林东北50公里的兴安湘江段。桂林有漓江的绿水秀山,更有湘江的红色记忆.湘江源头在桂林正东不过10多公里,由此向北,湘、漓两江源头逆向平行流淌了近百公里,湘江奔向长江,漓江注入珠江。这山水灵秀的桂林市兴安县,曾两次改写中国历史,一次是秦始皇在此修建“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一次是长征之初,在这里发生了决定红军命运的湘江战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