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锥虫免疫抑制研究最早是由Goodwin于1970年报道的,他利用绵羊红细胞作为抗原来检查兔、鼠感染布氏锥虫后所产生的免疫抑制,以后其它学者也相继在刚果锥虫和活跃锥虫上进行过研究,并对其机制也进行了探讨。到目前还未见到国内外关于伊氏锥虫免疫抑制的研究报道,因此本试验旨在初步探索是否伊氏锥虫感染亦对机体产生免疫抑制,锥虫感染时间与免疫抑制有何关系以及抗锥虫药物治疗后又对其免疫有何影响?从而为伊氏锥虫研究以及为提高诊断和疫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主要抗原蛋白、持续性感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免疫抑制几方面论述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与宿主之间存在复杂的免疫相互作用,旨在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的设计与研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将160只7日龄肉雏鸡随机分为8组,除健康对照组和免疫抑制对照组的雏鸡外,其余健康雏鸡或以环磷酰胺复制免疫抑制的雏鸡分别按50、100、200μg/kg连续5 d肌肉注射人工合成胸腺五肽(TP-5),并于12、17、22日龄测定各免疫学指标.结果表明,TP-5对健康雏鸡及免疫抑制雏鸡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200μg/kg剂量TP-5肌肉注射能显著提高雏鸡增重和免疫器官指数,提高胸腺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和脾淋巴细胞分泌IL-2的功能,并能有效拮抗由环磷酰胺引起的免疫抑制,但不能对抗由环磷酰胺所引起的腔上囊损伤.另80只7日龄肉雏鸡被随机分为4组,以研究200μg/kg剂量的TP-5对新城疫疫苗免疫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证实,TP-5除能显著提高新城疫疫苗免疫雏鸡的各项免疫指标外,还能显著提高免疫抑制雏鸡血清的新城疫抗体效价.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国内外主要的鸡传染病之一,是一种破坏鸡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的病毒性传鸡病。主要感染幼鸡;使法氏囊受损而产生免疫抑制现象,结果使鸡在新城疫、鸡马立克氏病等疫苗接种后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我们对疑为鸡法氏囊病的鸡病料用电子显微镜直接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5.
应用抗鸡IgG单克隆抗体快速检测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抗体的研究王红魏云玲1)辛颜彬1)(解放军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心实验室050081)鸡传染性腔上囊病(IBD)是雏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鸡腔上囊严重损伤进而导致免疫抑制。检测IBD抗体...  相似文献   

6.
采集了安徽省6个主要养鸡地区65群鸡的185只病鸡共986份组织样品,对可引起免疫抑制性疾病的5种最常见病毒进行了PCR检测。结果,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禽白血病病毒(ALV)和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的群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分别为73.08%和40.91%、46.15%和25.95%、41.54%和17.84%、18.46%和7.57%、13.85%和4.86%,其中被检鸡之二重或多重混合感染的总阳性率为24.33%。调查结果证实,免疫抑制性疾病在安徽省的商业鸡群中普遍存在,并与鸡群疾病多而复杂、损失大相关。  相似文献   

7.
感染IBDV的雏鸡在接种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后血液中免疫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变化李晓明(甘肃农业大学兰州730070)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主要侵害雏鸡免疫系统,引起免疫抑制,使其对多种疫苗的应答能力降低。但有关IB-DV感染鸡群在接种传染性支气...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及体外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试验分体内与体外两部分。体内试验:将10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小鼠,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免疫抑制模型组、总黄酮灌胃试验Ⅰ组[50 mg/(kg·d)]、试验Ⅱ组[150mg/(kg·d)]和试验Ⅲ组[250 mg/(kg·d)]。上述小鼠试验28 d后,分别测定碳粒廓清指数和脏器指数(胸腺、脾)及小鼠血清IL-2、IL-4含量。体外试验:制备小鼠脾淋巴细胞悬液后,试验分为4组:沙冬青种子总黄酮作用组(试验组Ⅰ)、沙冬青种子总黄酮+Con A混合组(试验组Ⅱ)、Con A阳性对照组(试验组Ⅲ)、细胞悬液阴性对照组(试验组Ⅳ)。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噻唑蓝(MTT)还原法检测体外培养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表明,灌胃环磷酰胺可复制小鼠免疫抑制模型。不同剂量的沙冬青种子总黄酮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胸腺和脾指数、碳粒廓清指数和吞噬指数以及血清IL-2和IL-4含量,尤其总黄酮灌胃剂量为150mg/(kg·d)的试验Ⅱ组,可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胸腺和脾指数、碳粒廓清指数和吞噬指数以及血清IL-2和IL-4含量,与免疫抑制模型组比,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可显著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且这种诱导增殖效应与沙冬青种子总黄酮作用剂量呈正相关性。此外,Con A可协同沙冬青种子总黄酮诱导体外培养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上述结果提示,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可通过促进免疫器官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成熟,改善和增强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腔上囊病(IBD)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的腔上囊是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攻击的主要靶器官。由于腔上囊受损伤后影响B细胞的形成,产生免疫抑制,使机体对多种疾病的抵抗力下降,极易感染其它疾病。本试验旨在观察鸡感染IBDV强毒...  相似文献   

10.
通过给小鼠腹腔注射100mg/kg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模型,观察了100、200、400mg/kg剂量蕨麻多糖配合应用后对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FN-γ和TNF-α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蕨麻多糖能明显升高正常小鼠血清中的IL-6水平,呈剂量依赖关系;能升高正常小鼠血清中的IFN-γ水平,而对TNF-α水平无明显影响。环磷酰胺能降低小鼠血清中IL-6、IFN-γ和TNF-α水平,蕨麻多糖能拮抗环磷酰胺的免疫抑制,升高小鼠血清中IL-6、IFN-γ和TNF-α水平,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应用不同醋酸地塞米松剂量和不同猪源隐孢子虫sucp株卵囊剂量建立了昆明系小鼠感染模型。结果表明,用DEX免疫抑制的感染小鼠均排出隐孢子虫卵囊,非免疫抑制感染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均没有排出卵囊。卵囊排出高峰期平均在感染后第5~12 d,高峰期的OPG值为5.53×105~17.97×105。组织切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都有隐孢子虫虫体寄生,其中回肠黏膜微绒毛上的虫体数量较多。合适的卵囊和DEX剂量为每只17日龄小白鼠感染10×105个猪源隐孢子虫卵囊和灌胃DEX 0.03 mg/d。  相似文献   

12.
郑州地区犬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感染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采自犬养殖场、郑州郊区宠物市场、实验动物房、宠物医院以及郑州郊县农村的309份犬粪便样品进行了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同时用幼犬和SCID小鼠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隐孢子虫平均感染率为2.59%(8/309);犬养殖场、郑州郊县农村和实验动物房犬的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0.56%(1/179)、10.53%(2/19)、16.67%(5/30),而宠物市场、宠物医院的被调查犬未发现隐孢子虫感染。所查到的8份隐孢子虫阳性样品有6份来自1~3月龄的幼犬,表明幼犬更容易感染隐孢子虫。动物感染试验表明,犬源隐孢子虫不感染SCID小鼠和2月龄非免疫抑制幼犬,但能感染免疫抑制幼犬。组织切片用HE染色观察的结果显示,犬源隐孢子虫主要寄生在幼犬的十二指肠和空肠。根据卵囊形态大小和动物感染试验结果,将从犬分离的隐孢子虫初步鉴定为犬隐孢子虫。  相似文献   

13.
一、病毒持续感染 多年以来,病毒学研究者和临床医师主要注意急性发热病毒性传染病,例如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感冒、天花和麻疹等,它们潜伏期短、常继以急性症状,终于痊愈,推测病毒从体内消除。这类重要病毒感染由于疫苗接种,现渐渐扑灭;人们注意力则转移到病毒在宿主体内持续几个月甚至数年的传染病,常不管体内是否已产生抗体。这种持续感染虽然不引起严重急性疾病,但是由于它们长期存在,在免疫抑制患者中的活化,以及伴有慢性免疫性疾病或肿瘤,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抗不同株伊氏锥虫排泄分泌抗原抗体的交叉反应谢超孙恩贵刘俊华王祥生(解放军农牧大学军事兽医研究所长春130062)伊氏锥虫病免疫预防和免疫诊断一直是国内外学者非常重视的研究内容,但因为锥虫存在抗原变异现象,并对宿主造成免疫抑制,所以到目前为止尚无理想的...  相似文献   

15.
马立克病病毒(MDV)感染鸡可导致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肿瘤和免疫抑制。VP22蛋白是α-疱疹病毒被膜蛋白特有的成分,它具有独特的蛋白转运能力,能够将与病毒复制有关的蛋白质以及核酸等物质转运到细胞中,并且能够通过抑制cGAS-STING信号通路来帮助病毒逃避宿主的天然免疫屏障,但是VP22是否与MDV的免疫逃逸有关还未见相关报道,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主要从VP22的细胞核定位、蛋白转导以及免疫逃避等方面进行综述,加深对MDV病毒蛋白VP22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伊氏锥虫多因素致弱苗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的相关性刘俊华欧永春1)曹生福2)(解放军农牧大学军事兽医研究所长春130062)锥虫病的免疫预防和免疫机理是国内外兽医界和医学界正在探讨和急待解决的难题,由于锥虫不断发生抗原变异和免疫抑制,使这项工作遇到了很大...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发生于3~6周龄雏鸡的病毒性传染病。鸡群感染IBD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死亡,并导致鸡体的免疫抑制。鸡场如果消毒隔离措施稍有不慎,一旦爆发该病后,会连续发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于一个鸡场来说,掌握IBD在鸡场内的发病规律,及时采取  相似文献   

18.
接种IBD疫苗后鸡群抗体应答的研究孙彩琴,杨杰荣,林祖云(兰州华陇家禽育种公司730060)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鸡感染本病时,由于法氏囊的正常免疫功能遭受破坏,会导致对其他一些疾病的免疫抑制。因此,在大...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猪瘟病毒(CSFV)石门株强毒感染对免疫细胞的影响以及免疫细胞的变化动力学,用流式细胞仪对人工感染猪的白细胞凋亡以及CD4 和CD8 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攻毒后CD4 和CD8 T淋巴细胞比例急剧下降,CD4 T淋巴细胞比例在攻毒后第4 d和第7 d分别由攻毒前的26.87%下降到8.83%和13.86%,CD8 T淋巴细胞比例由攻毒前的28.17%分别下降到14.19%和17.55%.外周血白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显示,发病初期感染组凋亡细胞和早期凋亡细胞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CSFV诱导细胞凋亡是导致免疫细胞减少和免疫抑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病毒(IBDV)的自然宿主只限于鸡,但最近报告其它鸟类和实验小动物也有感染,火鸡为隐性感染(平井克哉,1979)。IBD是由于法氏囊(BF)受到病毒感染的结果,能导致免疫抑制。许多养鸡业发达的国家把IBD列为禽病的三大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