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明确提出德治思想并加以系统论述的是先秦儒家。古代德治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德化为本,以刑弼教;治人优先,修身为要;富而后教,教而后刑。江泽民同志提出的现代德治思想,从变化了的社会实际和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出发,赋予了德治以社会主义的时代新意。德治与法治是相辅相成的,“以德治国”不会冲淡“依法治国”,讲德治也并不必然导致人治。正确处理好官德与民德的关系,道德继承与道德创新的关系,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的关系,是德治能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正>人类社会治理模式一般概括地分为人治和法治两种。从社会治理模式来说,可以把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分为:德治、人治、权治和法治四个阶段。这四种治理模式整体上是依次递进出现的。德治主要是通过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传统习惯等来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原始社会就是这样,整个社会依靠氏族群居生活逐渐形成的各种道德、宗教、习俗等习惯来规范涉及氏族管理、婚姻继承、渔猎耕种、物质分配等各个方面。德治在封建社会的乡村也普遍存在,甚至在改革开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条件下德治与法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丽琴 《理论月刊》2006,(1):114-116
德治和法治的主要功能都是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维护社会的客观公正和保持社会的稳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人与人之间、市场主体与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因此更需要德治和法治双管齐下,发挥它们的互补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我国公民目前道德水平滑坡和违法犯罪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康德德治观引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德的德治思想丰富,颇具借鉴意义。在康德道德哲学中,德治可简约为意志自律,从中可推断德治不是人治,也不同于传统德治,而是每个理性的人以基准道德,即守法精神约束自己。康德用自然目的论从人与社会二个方面证明德治是道德的。从人性论、人类文化和伦理共同体三个方面论证德治如何可能,从中可断定,实践理性是德治可能的主体素质和准备条件,社会公正是德治的基本保障和正常期待。  相似文献   

5.
法治与德治虽然特性各异,甚至偶尔也会发生冲突,但是两者并不对立,而且可以走近,达到相互融合。法治与德治的融合既是法治与德治功能互补的需要,也是人性的两重性的要求。法律与道德的内在统一性以及内容的相容性决定了法治与德治的融合是可能的。法律源于道德,并以道德为终极归宿,又决定了法治与德治的融合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社会正为道德滑坡所困惑,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也为道德滑坡所拖累,因为法治实现需要伦理精神的支撑和道德力量的维系。当代中国道德滑坡与几千年德治理念的衰落有着直接的关系。扬弃中国传统的德治理念,实现儒家德治理念的现代化是中国法治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法治与德治虽然特性各异,甚至偶尔也会发生冲突,但是两者并不时立,而且可以走近,达到相互融合.法治与德治的融合既是法治与德治功能互补的需要,也是人性的两重性的要求.法律与道德的内在统一性以及内容的相容性决定了法治与德治的融合是可能的.法律源于道德,并以道德为终极归宿,又决定了法治与德治的融合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乌兰巴干 《前沿》2002,2(11):70-73
随着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 ,道德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和增强。管理与道德的结合 ,是管理思想的深刻变革 ,是管理科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人们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 ,在现代 ,企业与企业、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不取决于资源、人力的多寡 ,而取决于科技、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的核心是人不是物 ,管理成败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励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创新性 ,协调人际关系。人的管理关系既是生产关系 ,也是道德关系 ,管理关系的本质是道德关系 ,管理活动的关键在于协调管理的道德关系。因而 ,从对人的物理属性的研究转变为对人性之律和道德之律的研究 ,强调在对人的管理方面要把握住人性的特性和道德性 ,已成为管理科学研究的主攻方向。江泽民的“以德治国”理论深刻地说明了这一问题。治国本身是管理 ,管理包括法治和德治。社会管理更多的是靠德治管理。因为 ,同法律调节相比 ,道德对人的行为调节 ,其方法、形式要丰富得多 ,其作用也广泛得多。治国者须有德 ,治国必用德。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里 ,管理者是党、国家与人民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 ,管理者的道德行为不仅直接影响党和国家的形象、威信、力量和领导作用 ,而且对带动、影响广大人民群众 ,遵守职业道德 ,反腐倡廉 ,促进整个社  相似文献   

9.
乌兰巴干 《前沿》2002,25(11):67-70
随着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 ,道德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和增强。管理与道德的结合 ,是管理思想的深刻变革 ,是管理科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人们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 ,在现代 ,企业与企业、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不取决于资源、人力的多寡 ,而取决于科技、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的核心是人不是物 ,管理成败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励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创新性 ,协调人际关系。人的管理关系既是生产关系 ,也是道德关系 ,管理关系的本质是道德关系 ,管理活动的关键在于协调管理的道德关系。因而 ,从对人的物理属性的研究转变为对人性之律和道德之律的研究 ,强调在对人的管理方面要把握住人性的特性和道德性 ,已成为管理科学研究的主攻方向。江泽民的“以德治国”理论深刻地说明了这一问题。治国本身是管理 ,管理包括法治和德治。社会管理更多的是靠德治管理。因为 ,同法律调节相比 ,道德对人的行为调节 ,其方法、形式要丰富得多 ,其作用也广泛得多。治国者须有德 ,治国必用德。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里 ,管理者是党、国家与人民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 ,管理者的道德行为不仅直接影响党和国家的形象、威信、力量和领导作用 ,而且对带动、影响广大人民群众 ,遵守职业道德 ,反腐倡廉 ,促进整个社  相似文献   

10.
乌兰巴干 《前沿》2002,4(11):73-77
随着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 ,道德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和增强。管理与道德的结合 ,是管理思想的深刻变革 ,是管理科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人们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 ,在现代 ,企业与企业、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不取决于资源、人力的多寡 ,而取决于科技、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的核心是人不是物 ,管理成败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励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创新性 ,协调人际关系。人的管理关系既是生产关系 ,也是道德关系 ,管理关系的本质是道德关系 ,管理活动的关键在于协调管理的道德关系。因而 ,从对人的物理属性的研究转变为对人性之律和道德之律的研究 ,强调在对人的管理方面要把握住人性的特性和道德性 ,已成为管理科学研究的主攻方向。江泽民的“以德治国”理论深刻地说明了这一问题。治国本身是管理 ,管理包括法治和德治。社会管理更多的是靠德治管理。因为 ,同法律调节相比 ,道德对人的行为调节 ,其方法、形式要丰富得多 ,其作用也广泛得多。治国者须有德 ,治国必用德。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里 ,管理者是党、国家与人民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 ,管理者的道德行为不仅直接影响党和国家的形象、威信、力量和领导作用 ,而且对带动、影响广大人民群众 ,遵守职业道德 ,反腐倡廉 ,促进整个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