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所谓人民主体地位,是指劳动群众在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支配地位和主导作用,其主要体现在:社会历史是由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和决定力量;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人民群众享有对国家和社会最广泛最充分的管理权和监督权,人民群众是我国国家权力运作和社会生活管理的主体,这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规定和核心要求;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价值取向上,人民既然是历史和财富的创造者,也应该是利益的享有者,社会文明发展的一切成果应该由全体人民共享,人民也是社会利益分享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个基本要求,其中首位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主体地位,就是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发展的根本力量。群众路线的实质,就是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党章》规定了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从群众路线的内涵看,包含群众的四种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3.
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本立场,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贯穿在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始终。无论从历史和逻辑、还是从理论和现实,离开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来谈党的领导,将会陷入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离开党的领导来谈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将会陷入没有方向的盲动主义。从根本上说,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二者统一于以"四个伟大"为生动实践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群众工作的主客体是统一的,主体是主客体,客体是客主体。把握群众工作的主客体统一规律,才能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树立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观念,才能调动和组织人民群众的力量,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必须重视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学习者;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者;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者。现阶段人民群众接受理论的程度取决于广大个体的利益要求是否被满足。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直接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6.
人民群众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体,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力量源泉。当前脱贫攻坚战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忽视了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具体表现在贫困群众存在"意识贫困"、"权利贫困"和"能力贫困"三个方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尤其是要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把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深刻理解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主体地位,要从三个维度出发去解读.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主体,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主体,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接受主体.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由于政权性质的根本变化,党群关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执政党的地位为我们党更好地维护、代表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从而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供了新的条件。同时,执政地位、环境、条件、任务的变化也使党群关系呈现出新的特点,使我们党在处理党群关系方面面临着新的课题、新的要求和新的考验。新时期如何做到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需要我们对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追求,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并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首先,人民主体地位集中体现为“人民至上”这一根本立场,体现了群众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理论来源和最大的政治。其次,人民主体地位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保障,体现为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人民民主。最后,人民主体地位体现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绿色发展,改善人民生态环境,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三代领导集体的人民群众观是统一的,毛泽东的人民群众观在于把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统一起来并纳入到国家治理体系中。邓小平的人民群众观主要体现在充分肯定人民群众的积极作用,肯定知识分子的作用,反对个人崇拜。江泽民从党群关系角度肯定人民群众的的历史主体地位,对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进行了扩大,肯定新的社会阶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群众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核心。邓小平的群众观源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毛泽东的群众观一脉相承。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党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改革开放的实践、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紧密结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新境界。面向新世纪,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握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对邓小平的群众观进行了多方面的重申和发展,不仅从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展示着党的群众观的时代特征,而且从党对人民群众的从属地位、服务作用进一步揭示了党与群众的关系。在新的历史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把落实党的群众观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人才观有机地统一起来,把全党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认识和实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人民主体性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主旨,贯穿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各个领域的改革之中。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要尊重人民的认识主体地位,积极向人民群众学习;要发挥人民的实践主体作用,依靠人民群众推动改革深入;确保人民的价值主体归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人民的审美主体旨趣,不断促进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独将生态文明作为一章进行论述,并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由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驱动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者,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需要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需要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必须推动生态民主以及生态法治的建设,运用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与方法以及建立健全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机制。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和重要保障,只有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才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国际国内各种情况的变化,对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要求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历史主体思想,为无产阶级政党确立了根本观点和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了人民主体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人民主体地位做了一系列新阐释新发挥,突出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概括提升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优势,突出了人民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根基。以坚持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为核心和起点,逻辑地展开论述坚持人民赋权主体地位、人民监督主体地位,以坚持人民利益主体地位为逻辑归宿,实现了人民的利益主体与价值主体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6.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明确"为了谁",这是一个根本的价值取向。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只有人民才是真正的历史主体、社会主体,中国共产党在任何时候都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群众路线,是服务人民群众的路线,只有紧紧依靠群众,凸显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利益诉求,党员干部的一切工作必须以人民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根本评价标准,才能把群众路线实践好、贯彻好,才能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当前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针对"四风"问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增强预腐防变、抵御风险的本领,始终成为人民的公仆,做真正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合格党员。  相似文献   

17.
人民群众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民为本;这是由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与执政理念以及特定的社会现实所决定的。而构建“民本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政府,要求政府的职能定位由审批型向服务型转化,建立健全民主化决策机制,并构筑起对人民群众的情感工程。  相似文献   

18.
做好新形势下的党报群众工作,必须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立足新的实践,适应新的任务,坚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积极探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党报群众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因此,始终做到“四个坚持”,是做好党报群众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一、始终坚持群众立场。党报必须坚持植根于群众中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这是党报地位和性质的要求。党报是党和政府的的发挥,都必须以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自己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群众立场,实际上…  相似文献   

19.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求,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执政理念。是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努力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人民群众接受、运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必须始终立足于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最终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并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