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善的理由     
张丽钧 《中国减灾》2011,(6X):45-45
<正>单位号召大家为灾区捐款,同事老陈捐了200元,工作人员便按照规定将他的名字和捐款数额记录了下来。老陈问:"你们记这个干吗,是不是还要公布啊?"对方回答道:"是。"老陈于是说:"那就请再退给我100元吧,我只能捐100元了。"工作人员不解地说:"公布出来是为了让您觉得光彩啊!您怎么反倒要少捐呢?"老陈  相似文献   

2.
笔者与老陈共事了十几年,从当他的把手徒弟开始,对老陈可以说相当了解。在我周围,的确不乏呼风唤雨叱咤风云的将才、学富五车足智多谋的贤人谋士和英勇果敢冲锋陷阵的斗士,当然也免不了有不学无术专事投机钻营沽名钓誉者。而我认识的老陈却十几年如一日地在“公安调研”这方田地里笔耕不辍,其苦、其艰、其烦、其累局外人难以想像。老陈播下的种子收获了许多硕果,其中最大的一颗就是他获得了福建省“五一奖章”。  相似文献   

3.
正"老陈为人公道,办事利落,从不徇私偏袒,我服。"1月17日,在博白县亚山镇民富村,庙背屯76岁的老人陈基民和记者聊起老陈时,一脸敬佩的神情。"老陈老陈,找他准成!"这位被村民左一口右一口叫着的"老陈",就是民富村党委书记、调解委员会主任陈家广,现年68岁,一个外表看着高大硬朗,内心温暖细腻的人。自1999年担任村干部至今近20年以来,陈家广坚持不懈做好事,竭尽全力解难  相似文献   

4.
枝叶总关情     
1996年3月23日,福建省东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兼县接待处主任陈荣泗,荣获福建省机关后勤"十杰"称号和省"五一"奖章。消息传开,许多熟悉他的人都说:"这荣誉,老陈当之无愧!"年过5旬的陈荣泅在县直机关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工作岗位上,已渡过了22个春秋。他始终坚持一个信念:我是50年代入党的老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为党为人民尽心尽责地干好工作。老陈身兼数职,分管县政府机关后勤行政、财务、食堂、小车班和接待处等部门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为了搞好工作,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不分节假日,有时还带病坚持工作。有一次,因赶着…  相似文献   

5.
岁末年初,许多职场人总会莫名其妙地焦虑起来。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家的焦虑可归纳为三点:一是焦虑年底加班,二是焦虑来年职业规划,三是焦虑“经济危机”。俗话说“一年之际在于春”,但对于许多职场人士而言,却是“一年之急在于冬”。快要过年了,但在年前,工作任务却如泰山压顶般地堆过来,仿佛是把一年的事情集中在年终的最后几天里。采访对象:老陈.女。53岁,制鞋厂工人午饭时间,记者终于采访到了老陈。虽然只有短短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老陈还是很热情地端茶倒水。  相似文献   

6.
有人认为人大主席是虚职,陈隆荣却认为乡镇人大工作大有可为,他自1999年当选竹山县城关镇人大主席以来,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已这一理念—— 1999年元月,时任镇党委副书记13个年头的陈隆荣全票当选为竹山县城关镇人大主席。这时一些老同事碰到老陈,便不无关心地说:“退‘二线’到人大,你该清闲清闲了吧?”但老陈没有这样认为。近几年来,他在镇人大主席岗位上辛勤耕耘,把人大工作深深植根于广大人  相似文献   

7.
周何停 《公民导刊》2010,(10):58-58
问:我的大哥与邻居老陈因山林边界纠纷发生打斗,致使老陈右臂骨折。案件发生后,大嫂立即通过120送老陈去急救。大哥已投案自首被刑事拘留。大嫂支出了医疗费一万多元。老陈的伤势经鉴定为重伤。村调解主任告诉大嫂,如果维持两家山林的边界现状,不再争吵;此外,一次性支付老陈伤残赔偿费三万元,达成和解协议,村调解委员会可以请求检察院对大哥不起诉。  相似文献   

8.
四圈,你慢些走啊杜建辉5月3日清晨,接到陈裕德爱人打来的电话,说老陈已经走了,临别十分安祥,长出一口气,就撒手西兰……。尽管我早有思想准备,但听到这塌天心碎的声音,仍不禁黯然神伤,心绪纷纷。想到老陈临别前15天神志清醒,就是水米不进,清瘦异常,苦可馨...  相似文献   

9.
老陈的家事     
刘正权 《中国保安》2013,(15):76-76
腊月二十八,天气特别寒冷,整座城市都笼罩在阴湿的雨雪里。连续几天,灰蒙蒙的天空,迟迟见不着阳光,让人走在街上就有一种落泪的冲动……晚上十点多了,几个中层干部在押运大队的办公室里等着大队长老陈。此时,老陈正捧着几张“淮安保安押运人员考核成绩汇总表”在楼梯走道问看得入神。窗外雪花飘飘,夜色已经弥漫开来,封锁了尘世的喧嚣,世界仿佛拥着雪白的棉被疲惫地睡去,路灯在雪花的笼罩下显得格外苍白仿佛烘烤着一颗颗潮湿的心,随着簌簌的雪花一起缓缓倾诉。  相似文献   

10.
颜穑 《就业与保障》2008,(12):16-18
印记:休息与劳动同等重要 市民老陈清楚地记得,实行双休日以前,一到星期六下午下班就猛踩自行车往父母家赶,星期天一天就洗衣服、做家务。一天半的休息时间就是用“忙碌”来形容,周末过得比上班还要忙。老陈说,“当时哪里想到什么每年有假期可以出门旅游。也只有老师有寒暑假,很多人都羡慕。”  相似文献   

11.
北京:遭遇下岗的三个中年人学院路街道办事处的老陈领着我们在一大片残砖断瓦中找了半个小时,才算找到了付曙光的氛这里原来是一大片平房,一家房地产公司要在这里开发“东升园小区”,原有的平房大部分已被拆毁。付曙光是剩下的几户钉子户之一。他说,他没有搬走的原因是没有地方可去。房地产公司补偿了付家14万元,这些钱只能到远郊区买一个单居。到了那边离他原来的单位很远,一来往返不便,二来到那边更没有办法找活干了。付曙光原是北京混凝土制品二厂的工人,几年前因车祸失去一条腿,两年前下岗。其妻王士珍是北京皮件厂的工人,今…  相似文献   

12.
正深秋的大足区中敖镇金盆村,乍暖还寒。跨上摩托车,发动油门,大足区人大代表、金盆村村支书谭兴田又开始了奔波。摩托车是村干部们下村的主要交通工具,老谭做了这个村近20年的村支书,上坡、下坡、拐弯,村里的每一处路况他都了然于心。打工回乡盼有家一路颠簸,他在路边一处红白瓷砖相间的新房旁停了下来。"老陈,在屋没得——"谭兴田大声冲屋里喊。寻声而出的是这家新房的主人陈本贵。由于生过大病,陈本贵处于半瘫状态,走路颇为吃力。没等谭兴田走进屋,他就着急地问起了  相似文献   

13.
艾婧 《时事报告》2010,(1):91-92
江西南昌的小张在义乌工作了4年.单位给他办理了各项社会保险,他个人所交的社保费有七八千元。2009年初他回南昌工作,新公司也给他办了社会保险。他一直放不下义乌那边的养老保险,几次想回义乌退保,但觉得损失太大又不甘心。  相似文献   

14.
习惯危险     
每一个在派出所工作过的人恐怕都有那么一两次经历危险的时候。那年秋天,辖区的一个村民来报案,说妻子被一个贵州人拐到贵州省黄平县纸房乡去了,要求派出所前往解救。我们一行四人乘火车出发。到了黄平县公安局,刑侦大队的领导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凑巧,他们“打拐办”的主任老陈曾到我们派出所辖区来解救过一个被拐卖的妇女,由于本所配合,解救工作很顺利。为了表示感谢,老陈决定自己协助我们办理这起案件。在去纸房乡的路上,老陈开始向我们介绍一些黄平县的情况。原来,黄平县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地区,治安状况很差,常常发生持刀持…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天门市一领导没有任何理由,找一个非国有控股企业的老总索要200万元,老总忠于职守,只同意借不肯白送,该领导就下令将他抓起来往死里整,并把他打入大牢……这位被迫害者就是曾被评为“湖北省优秀企业家”、“湖北省劳动模范”的湖北金天贸工农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陈远豪。不给钱就抓人2000年5月29日上午9时多,天门市政府的某领导打电话给陈远豪说:“老陈啊,市里完成今年上半年的任务还有点困难,你安排200万元,我派人来拿!”话一讲完电话就挂上了。拿了“尚方宝剑”的办事人员一见陈就说:“市领导要我们来拿200万,今天这笔钱要到位,不…  相似文献   

16.
1962年的一天,卓玛丽华出生在甘肃省夏河县一个藏族家庭。这时,他的父亲黄建功(丹正加)已经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平叛中牺牲九个多月了。他成了烈士的遗孤。他不知道自己的生日,后来,长大的时候,他来到父亲的坟头,给父亲倒上一碗酒,给自己倒上一碗酒,两人里外默坐、相对无语的时候,他知道了父亲坟碑刻石的时间,1962年3月26日,于是,他把这一天定为自己的生日。  相似文献   

17.
馋宗公案     
秋蟹谣老陈在我浙江朋友里面,算得上相当出彩的一位。孝悌仁厚,器识词章,都可以入谱,十几年前我们刚刚认识,他写短诗,一个字不用自撰,后两句《世说新语》里拿出来,前两句借鉴的现成大白话儿,浑然天成。有诗为证:一手执酒杯,一手执蟹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拿蟹做的文章,蟹也平添几分雅。老陈是一个老饕,自家厨房重地,脱排油烟机边上,贴着毛笔写粗重浓黑十个字,叫“宁可居无竹,不可食无肉”。  相似文献   

18.
柴静 《今日浙江》2008,(17):61-61
十年的勤俭之后,王二说,他终于买房啦。 然后他在MSN上传了篇文章给我,转帖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就业与保障》2011,(5):4-4
小保:农民工老王在某工厂工作了两年多,厂方一直没给他上工伤保险。前不久,他在搬重物时砸伤了左手。工厂给他支付了医药费,厂领导还亲自去医院看望,并给了他二千元慰问金。老王很感激,再没提出啥要求。最近厂子给他们上工伤保险,他听说定残可以享受伤残津贴,于是去当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做了鉴定,为九级伤残。为了享受工伤待遇,他又打算做工伤认定。有了劳动能力鉴定,还要进行工伤认定吗?  相似文献   

20.
他曾是一个富商,因为缺少法律知识,生活给了他教训的同时也成就了一位“律师”。于是,在吉林长春总能看到一位年逾六旬的铮铮老人忙碌奔波的身影,他扶危济困、不畏权贵,义务给老百姓打官司的行为,也一时被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