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本文从娱乐的角度介绍了清末民初时期一种新的娱乐方式——电影,通过对它的如何传入中国,怎样被中国观众接受,以及电影放映场所等方面的考察,指出这一时期电影在中国的曲折坎坷的经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已经成为观众精神上的依托,成为娱乐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近期,主旋律电影成为中国影视的一道亮丽风景。相比过去而言,这些主旋律电影打破了普通观众对其的刻板印象,突出了可亲、鲜活与自然,赢得了好口碑和票房。那么,主旋律电影的出路究竟是更真实地表现历史,还是丰富地呈现人物的情感,或者加入更多受大众欢迎的商业娱乐元素?  相似文献   

3.
武侠片是中国电影特有的一种类型片,也是外国电影观众最感兴趣的中国电影类型片之一。惊心动魄的武术打斗场面成为这类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武侠电影自诞生以来发展至今,出现了不少经典之作,其中那些经过精心设计的武打场面至今让观众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电影的观众每年是以百亿人次计算的;一部优秀的影片,往往会拥有超过一亿人次的观众。对于那些在影坛上做出了卓越贡献,取得了优异成绩的电影艺术家们,政府、社会和观众给予他们很高的荣誉。这种荣誉集中地体现在中国电影的两项最具权威性的褒奖上,即现在已经成为一年一度的《大众电影》百花奖和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大众电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出现的一种普及性的电影月刊,也是中国销路最大的几种杂志之一,每期销售额一度达到过近千万册。一九六二年,这家杂志根据广大读者(也就是最积极的电影观众)普遍而强烈的要求,发起并举  相似文献   

5.
<正> 中国于去年陡地兴起了娱乐片大潮,然而它的真正的现实境况却很难令人乐观。当此潮头处于极为闹热的尖锋状态时,从电影文化市场传来的信息却很不妙——去年娱乐片拷贝销售情况极其平淡,电影观众人次继续沉降,据统计,一至三季度全国观众人次比前年同期减少了近十亿。而这,意味着是近十年来的最低“纪录”! 那么,“让娱乐电影成为我国影片生产数量上的主体”的构想是否应该检讨?使中国电影摆脱困境的出路是否应该别有选择? 如果我们不囿于“只有武打、侦破、滑稽、闹剧等题材的影片才是娱乐片”的偏狭定义,如果我们不将娱乐性作并不全面的理解,如果我们客观地看待电影作为特定娱乐型文化媒介的功能构成和电影为娱乐大众服务的社会本性,那我们就不必为我们的构想和选择而追悔。当一个新的构想刚刚画出逗号,当一种新的选择刚刚进入尝试阶段,没有必要在最初迈出脚步的当口就为方向问题而忧虑困惑。  相似文献   

6.
2007年,香港导演王家卫出任第59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主席,成为戛纳史上第一位中国主席。法国观众和媒体对此欣然接受,因为中国电影人是戛纳电影节的常客,每个月法国都有一部中国电影公映,法国人熟悉了中国电影。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6,(17)
正利用全球娱乐资源优势,做全世界观众喜欢看的中国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参与电影竞争,培养中国文化的受众群,这是中国电影人应有的文化使命和担当——DMG印纪传媒创始人吴冰2016年6月16日,上海国际电影节第二届成龙动作电影周,一袭深紫色低调着装的吴冰走上了领奖台,领取了当晚典礼两个分量极重的奖项——"最佳动作特技奖"和"最  相似文献   

8.
陈国战 《探索与争鸣》2022,(6):139-146+180
自1915年中国报刊上首次出现卓别林的名字以来,中国观众对卓别林电影的接受已逾百年。最初,卓别林被中国观众称为“滑稽大王”,这是他在中国获得的最早、也是最有影响的一副面孔。1930年代初,左翼批评家透过阶级分析的滤镜,赋予卓别林无产阶级同情者的身份。1952年,卓别林与美国政府决裂,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着力争取的世界知名人士,在苏联和中国又被塑造为受美国政府迫害的进步艺术家。新时期,中国密集译制卓别林电影,在接受过程中,意识形态因素退场,其电影喜剧技巧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卓别林电影在中国的百年接受史为跨文化接受史研究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可由此反观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迁的侧影。  相似文献   

9.
余习惠 《求索》2015,(1):178-182
中国武侠电影作为在国际电影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类型片,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新世纪武侠电影的文化国际传播以影片中特有的人物、景物画面为载体,以侠义文化、江湖文化、儒家文化等中国本土文化以及英雄主义、自由、爱情与和平等在内的普适文化为传播内容,使影片呈现出多样化的文化特征,这使得武侠电影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又符合现代文化走出国门的条件。同时,追求东方内核与西方形式的完美结合,兼顾中西观众的共有情感及审美习惯,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并为世界观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10.
●进入九十年代,中国电影大滑坡,观众骤然剧减。然而,世界电影市场却寻找中国电影。 ●有机遇、有挑战,中国电影如何选择?  相似文献   

11.
“以前看中国电影是因为喜欢其中东方的人物和风景,但在看《图雅的婚事》时,我被它的情节所吸引,而没有意识到这是一部中国电影。”一位德国影评人的评论,让《图雅的婚事》的导演王全安深有感触,这说明观众已不再是为影片的中国特色而打动,而是电影内部元素开始起作用,和观众有了真正的交流。  相似文献   

12.
今年年初,中国销行量最大的电影刊物《大众电影》评出了去年中国电影十大新闻。其中第一条就是电影上座率大幅度下降,仅城市观众全年就下降了百分之二十六,现在电影观众已从前几年的每年近三百亿人次降到二百亿人次。这种电影市场的萎缩也是一九八四年以来中国电影事业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观众为何减少? 据各方面专家分析,电影市场萎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社会上文化娱乐形式丰富多了。‘文革’期间舞台上只有几部‘样板戏’。中国人的文娱生活几乎只有电影。而现在,戏剧、舞蹈、音乐等文艺演出比较丰富多彩,各种群众娱乐活动亦很频繁,电影已失去了它以往独佔市场的特殊地位。近年来,电视机在城市和郊区趨於普及,是电影市场萎缩的另一个原因。大城市的电视台现在几乎全天播出节目,内容越来越丰富,也夺走了大批电影观众。许多营业录像播放也引走了不少电影观众。据统计,在全国十八万个电影放映场中,  相似文献   

13.
"超女"现象带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的“超级女声”活动热播荧屏,人气旺盛,影响力深远。在“超女”活动的背后有这样一组天文数字:全国报名人数达15万;每周有超出2000万观众热切关注“超女”活动,收视率突破了10%,最高收视率达三亿两千万观众,超过800万人发送短信投票等等。“超级女声”犹如巨浪狂飙,横扫中国大地,这也将注定“超级女声”必将成为2005年关键词之一。“超级女声”作为模仿“美国偶像”系列节目中的一个成功案例,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思考。有人说中国的娱乐文化已经从精英娱乐走向大众娱乐,也有人说现时代的青年人缺乏信仰,总是盲目地追求时尚,但我们不得不…  相似文献   

14.
“她经济”视角下解读小妞电影的女性凝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妞电影是好莱坞创造出来的一种电影类型,被中国的电影产业引进之后发展很快,甚至在短短几年之内改变了中国电影观众的性别比例。与传统电影的男性视角不同,小妞电影提供了大量女性凝视的机会,这也是中国流行文化中的一个较新的现象。本研究从"她经济"的视角来分析,揭示出这种女性的凝视是在"剩女"的语境中基于消费力的基础之上而实现的,小妞电影因而体现着浓厚的消费主义,并且延续了传统的性别主义。但在理解这些电影文本的时候,女性观众是被动地受着文化工业的操控,还是有着强大的自主性,这有待进一步的经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外来文化和娱乐多元化的双重夹击下,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浙江越剧受到空前挑战,市场日益萎缩,观众趋向老龄化.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与浙江构建文化大省的愿景息息相关.拓展越剧市场,培育越剧观众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刘晓庆,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的双料影后,由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总共拍摄了30多部电影。因她演技出众,扮演的人物性格多样,博得观众一致赞赏,成为中国当代最受欢迎的女演员之一。除了拍电影,刘晓庆在音乐、舞蹈、写作方面都具有颇高的艺术造诣。她以三本著作获得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资格。  相似文献   

17.
诗画传统的两个特质:诗画相通和诗画风格,深深地渗透到了中国电影的创作和表现之中,使得中国电影在西方大片不断涌入的背景下,依然能够留住一大批电影观众。中国诗画传统作为中国艺术的结晶和积淀,将为中国民族电影在未来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和审美动力。  相似文献   

18.
纪录片,在中国影视界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搭配”的尴尬境地。然而近两年来,配角也开始唱“大”戏了!纪录片,悄然成为观众喜欢的上座率高、票房好的片种,在大江南北红红火火。 我们将在本期及下期《文体娱乐》分上下篇介绍今日的中国纪录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正> 将影片划分为“宣教片(主流片)”、“艺术片”和“娱乐片”,是一种概念定义标准交叉的分类法,势必在实践中造成模糊和混乱的理论现象。但为了行文与交流,姑且还是沿用这不同论者都用的而其内涵界定并不相同的概念:娱乐片。 (一) “娱乐片”自有其大的时代氛围:在我国经济变革的八十年代之中,电影市场萎缩、观众人数下滑、电影生产发生“危机”,因此电影生产“转轨”,并导致电影文化观念相应的“转型”,由“教化型”转化为“娱乐型”,娱乐片遂成一股热潮。“娱乐片热”一面是针对观众审美心理机制(需求)而言的,但另一面无疑是影片的商业性、票房价值的一种反映。尽管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意义和角度不同,但终究标明了时代的进步。因为,它毕竟反映了对艺术接受规律的肯定,同时也反映了对艺术生产中经济规律的重视。当然,也是一种政治的进步,能让中国老百姓真正地从电影中获得娱乐,正说明中国电影的这次“转轨”和电影立化的“转型”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然而,近三年来关于“娱乐片”的种种议论,可使人看  相似文献   

20.
<正> 面对着商品经济的大潮和消费文化的大潮滚滚而来,中国电影大胆而又果敢地进行了一次大转向——娱乐片热出现了。它伴随着流行歌曲和迪斯科,汇成了一种引人注目的娱乐文化时尚。虽然影圈内外对这种转向议论纷纭,沸沸扬扬,但不管怎样,中国电影长期被忽略了的大众化、娱乐性,今天被提到了极重要的高度,这应该说是社会文明发达的表现,这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我泱泱大国十一亿人民文化娱乐的格局里,如果没有娱乐电影的兴起,就很难说是丰富活跃的现象。电影自打它呱呱坠地,娱乐的天性就与生俱来,只不过我们长期以来扭曲了它的性格,在“文以载道”的思想影响下,因过份强调政治教化作用,使其在提心吊胆中变得冷峻而矜持。当政治民主开放的气候来临,它压抑的个性一旦解放,就必然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