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百年间对辛亥革命的反思,最常见的观点是推翻帝制成功,构建共和失败。其实,在辛亥革命发生前后,人们所接受的共和观念远非现代意义上的共和。中国古代、西方、日本观念与中国近代历史环境四者的交叉融合,使时人对共和的理解偏重于民主、革命、政体三重要素,进而影响到制度的构建与发展。辛亥革命前夕,各方对共和的争论与表达尤为充分,本文选择了语义分析的视角来探讨当时中国知识分子所普遍认可的共和语义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并剖析了语义上的误读对现实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影响深远.它首创中国民主,提出主权在民,启蒙了民众的民主理念和民主精神;倡导法治精神,彻底改革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结构,开辟了治国的新模式;扩大政治参与,使民众政治参与意识增强,政治参与主体多样化,政治参与范围明显扩大,并开辟了政党政治的新时代.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法治等新思想、新观念深入人心,开启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闸门.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赶跑了皇帝”为中国人民走向独立和解放扫除了最大的障碍;“中华民国”的创立是专制时代结束,民主共和世纪到来的重大标志;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留给20世纪的中国最为宝贵、最有价值的伟大思想成果。它的精神是永存的。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把中国从落后、专制统治下带入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大门,他的民主共和思想得到了初步实现,但由于封建势力的异常强大和顽固,力量薄弱的资产阶级未能在中国真正实现民主共和,但他的革命精神和民主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并激励后人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后,两次复辟,民主共和观念并未深入人心。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根深蒂固,以致民主、共和等的制度建设难以建树。现代性的生成,如果不靠制度建设,仅仅靠强人人治,必然是种瓜得豆”结果。  相似文献   

6.
在清末民初的政坛和社会转型的巨变中,唐绍仪是一位大起大落的著名人物.在少年时代,他以幼童身份出国留学,被撤回国后辗转进入仕途,由最初清王朝的一般涉外官吏,累迁至对外事务大臣.辛亥革命以后,他以“拥袁共和”的形象出现在南北议和的舞台上,并荣任民国首任内阁总理.此后,他为谋求共和统一而四处奔波.面对袁氏及北洋军阀的倒行逆施,他又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反袁、护国护法的道路.作为一名留学生出身的年轻的新型外交家、政治家,他竭力维护民族权益,为民主共和政治而不遗余力.在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唐绍仪因势利导,纵横捭阖,鲜明地留下了新型的政治家、外交家的足迹.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获得了基本养料,既而受到康有为的启蒙,并在流亡日本期间接受大量西方政治法律思想的熏陶,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宪政观。梁启超对中国宪政制度模式的设计,历经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再回归君主立宪,走向开明专制,最后拥护共和这样一个过程,体现了他对近代中国宪政道路的理性思考。梁启超宪政思想的精髓,为当下中国宪政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宝贵启示。  相似文献   

8.
陕甘宁边区公文制度的改革杨永华一、公文制度改革的提出和试点我国的公文,从商代开始至南京临时共和政府的建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由于历代的沿革,无论种类和名称,还是内容与形式,都有很大发展。在中国公文制度的历史上,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南京临时共和政府,占...  相似文献   

9.
护国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在20世纪中国社会推翻帝制趋向共和的抗争中,爱国华人华侨始终心系祖国,以实际行动参与和支持了国内的变革运动,他们的贡献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0.
张东荪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他以"哲学兴趣为主,而又不能忘情于政治".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夕,张东荪追随梁启超等进步党人,积极参与民国政治,发表了大量关于内阁制理论的文章,从共和论、政制优劣论、法治国论、统治权总揽论、内阁制性质论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内阁制思想.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作为一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民主共和新局面,成为近代中国崛起的起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各民主党派以不同形式来纪念辛亥革命:一是积极参与国家举办的大型纪念活动;二是组织座谈会、研讨会;三是发表文章、出版文集及举办书画展览等。通过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不断强化着民主党派对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先生的记忆。  相似文献   

12.
鲁迅是一位独特的作家,是新文学的代表人物,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辛亥革命后,鲁迅第一篇白话体小说《狂人日记》,开启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崭新的一页。其后,他又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以及晚年创作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等。本人就鲁迅创作小说的艺术谈一些见解,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鲁迅的小说。  相似文献   

13.
当代共和主义可以分为两派:一派重视"积极自由"的观念,强调民主和政治参与,其主要代表为哈贝马斯;另一派重视"消极自由"的观念,强调法治和权利,其主要代表为佩蒂特。与当代其他共和主义者相比,佩蒂特不仅对共和主义思想给出了最为详尽的论证,而且还提出了一种系统的共和主义理论。这种系统的共和主义理论由三个部分组成:首先,佩蒂特提出了一种共和主义的自由观念,它既不同于自由主义的消极自由,也不同于传统共和主义的积极自由;其次,他阐述了一种政府理论,并且规定了共和主义政府的四个方面;最后,他表达了共和主义的两个理想,即平等主义的理想和共同体的理想。  相似文献   

14.
在对现代性的批判与反思上,沈从文的小说创作契合了西方浪漫主义思潮。他批判都市文明、质疑启蒙运动、反对历史进化论,使他的小说呈现出鲜明的浪漫主义精神特质。他在批判的同时,企图对现代性进行修复与救赎,对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出了不同于中国现代启蒙思想作家的思考与设定,其思想性质属于审美现代性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今天来到北方辛亥革命的发祥地、历史文化古城——保定,参加由民革河北省委举办的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我感到十分高兴.一百年前,伟大的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开创共和,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百年,共同缅怀孙中山先生等民主革命先驱的丰功伟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让我们首先向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向为争取辛亥革命胜利而英勇奋斗、流血牺牲的志士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我谨代表民革中央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举办本次会议给予大力支持的中共河北省委统战部和中共保定市委、市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为筹备本次大会付出辛苦努力的民革河北省委和民革保定市委表示亲切的慰问!  相似文献   

16.
在古典共和主义向现代共和主义的思想转型中,休谟所具有的重要贡献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休谟认为古典共和主义思想虽然包含着一些非常有益的价值理念,但是也存在着诸如易于腐化、规模小、阶级压迫和派系纷争等弱点。为此,休谟对古典共和主义进行了创造性的转化,提出了一种新的制度设计方案,使得共和主义能够克服古典共和主义的局限,成为一种优于欧洲近代君主制的政治选择。休谟在西方共和主义思想的现代转型中有着别人无法替代的关键作用,他的思想通过麦迪逊对美国宪法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无神论思想的形成,既是对中国历代无神论思想与有神论思想斗争的继承与发展,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无神论思想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近代启蒙思想家的无神论思想、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无神论思想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无神论思想等几个发展阶段。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无神论思想为推翻几千年封建专制的辛亥革命造了舆论,为破除几千年来“君权神授”和“假天以治人”的封建专制精神支柱提供了批判的武器和理论依据。研究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无神论思想与辛亥革命问题,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宪政共和主义是对一种普遍价值观的追求,是道德建构主义的;宪政共和主义强调权力来源独立的多政府单元的存在。宪政共和主义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就是它在公共管理和公共经济中的效率。针对我国复杂的现实情况,在宪政规范允许的限度内,实行一种差别性的共和主义是可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构建“五族共和”中华民族的根由是借鉴某些国家民族融合的经验,结合我国各民族在辛亥革命中团结对比的实际提出来的;基础是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最大最文明最具有同化力的多元一体的民族;内容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合众共志达到和谐大同;措施是把民族工作纳入《建国大纲》、《十月计划》、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20.
现代图书馆事业史上,许多作家担任过图书馆事业的指导工作——图书馆馆长和图书馆工作人员。辛亥革命后,蔡元培出任教育部长,任鲁迅为社会教育司科长,指导图书馆事业建设,在当时从北京到各地建立了一批“通俗图书馆”;无独有偶,建国后,著名作家郑振铎出任文化部社会教育司长,主管图书馆事业。新文学运动中早期成名的诗人应修人,在上海创办了通信图书馆,他具体参与管理,并与同仁们一起编了一个图书分类法。著名诗人徐志摩曾在北京松坡图书馆任职,松坡图书馆在北京石虎胡同七号,徐志摩还写过一首题为《石虎胡同七号》的诗,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