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民主立场和敌后政权建设的现实,使政权"三三制"成为既适合中国共产党与中间势力的共同愿望与要求,又使反共顽固派的反对失去凭借的最佳选择方案.这是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民主政权建设问题上集体智慧的结晶,这突出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政权观的发展与日渐成熟.  相似文献   

2.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西柏坡时期统一战线工作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重要内容,是形成共同建设新民主主义联合政权这一"共识"的基础,为新中国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牢固政治保障和社会基础。西柏坡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重大事件包括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九月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发布"五一"劳动口号,创立华北人民政府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政权建设等各个方面,全面巩固和扩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促进了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3.
社会革命和政权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环节,应有其客观规律;统一战线以社会革命和政权建设的规律为核心,为其服务、发挥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为中国的社会革命和政权建设服务,并在服务中不断巩固、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提出"三三制"政权建设原则,这不仅对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权建设的一次成功的探索和实践。为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多党合作、基层选举等制度建设提供了历史实践经验,对当前党领导民主政治建设,提高执政能力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中实行的"三三制"政策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起源,提出中国共产党战略方针从"关门主义"到"统一战线"的历史转变,为协商民主思想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政权的民主建设实践,为协商民主发展为一种民主形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红色中华》是中国共产党建立苏维埃政权后的第一份官报。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的宣传喉舌,《红色中华》继承了此前中共宣传传统的同时,亦服务于政权建设需要。对苏联的各类宣传是《红色中华》宣传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中的积极尝试,为缺少经验的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本文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权理论的内涵.着重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权理论的基本观点,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权理论是同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政权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必将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政权建设实践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陕甘宁边区的民众教育在启迪边区人民的心智、进行抗战宣传、促进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同时,它还成为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统一战线工作实践,以及新民主主义教育的示范典型,对新中国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三三制"政权建设作为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变革的标志,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支撑。考察"三三制"原则和"三三制"选举运动不能忽视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斗争背景。通过研究分析"三三制"选举运动过程,可以发现,"三三制"政权建设的实施更多的是出于政治意义上的考量和政权建设的需要,它达成了塑造民主的象征意义和争取共产党政权合法性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对政权的领导权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强化。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面向新世纪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纲领.它是在国内外发生重大变化以及联系党内的自身状况提出来的,是党内在自身建设问题上的一个重大理论突破.它为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更好地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提供了战略性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