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白天到连队种植土地,虽说每天在地里劳作很辛苦可是一来到漫歌悠扬的歌厅,一天的疲劳都会随着欢歌笑语而烟消云散。这就是七师一二九团四连职工刘在全实施多种经营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喜人变化。今年43岁的刘在全,1989年从内蒙古来到一二九团四连投靠亲友,当年就参加了连队的土地承包,成为一位  相似文献   

2.
农十三师红星二场园艺四连葡萄种植职工王军宝,有—个和谐幸福的三口之家.一家人生活得美满幸福,夫妻俩人和睦相处,勤劳致富.王军宝在园艺四连东一斗承包了10亩无核白葡萄,去年积极响应团场、连队的号召承包了一座温室大棚.  相似文献   

3.
我叫马丛强,今年2月底从四川来到农一师七团十二连。当时,我们一家四口人,想到新疆打工养家糊口,只身来到这里,身上已无分文,只好给大户承包老板管50亩地。在这举目无亲的地方,一家人连换洗衣服、睡觉铺盖也没有,更不用说一天三餐粮油米面,我和妻子为家庭生活发愁。  相似文献   

4.
<正>提起农七师一三一团六连职工张文斌,该连干部职工都会说:"张文斌那小伙真的不错,又踏实又肯干,是我连公认的诚信致富户。"2009年9月初的一天,刚采摘销售完头茬番茄的张文斌一大早便来到连队办公室,找连队干部还清了8万元的贷款。连长张效军高兴地说:"真不错,今年你又是咱连第一位还清贷款的职工,明年承包土地如需贷款,我们还为你担保。"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几年承包土地收入的不断提高,许多人都抱着以承包面积越多收入就越高的心态而不断扩大自己的承包面积时,农一师一团三连女职工文玉花却没有这种想法。她仍然想着怎样在自己承包的46亩棉田创更高的效益。文玉花是三连的老职工了,近50岁的她在20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掌握了一套能跟上农业发展需要的管理经验。为了确保每年在自  相似文献   

6.
正张海生是一师二团二十连的普通职工,2010年,他承包了120亩棉花地,高强度的体力活让他不堪重负,从那时起,他就萌生了找小工的想法。3月的一天,张海生在路上遇到了麦麦提一家,从此结下了深厚的情缘。麦麦提一家四口原在乌什县承包土地,但由于没有农业生产技术,连年亏损,无奈之下,他带着全家来到了二团务工。碰到张海生后,两人一拍即合,一干就干了5年。2015年,张海生承包了370亩地,麦麦提又带来了自  相似文献   

7.
今年35岁的吴桂芳是二师三十团三连的一名普通职工,家里除了承包155亩棉田之外,还拥有一个存栏300多头的养猪场,一家四口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16年前,只有19岁的吴桂芳随丈夫一起来到三十团三连参加了工作,当时承包了连队155亩棉花地。他们承包的这个条田是出了名的差地,棉花单产也总是落在连队其他地的后面。正是因为这样,夫  相似文献   

8.
戚自兰是农七师一二九团三连的一名普通女职工。近几年,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她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自己的聪明才智,率先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并荣获农七师2003年“十佳”杰出青年称号。 今年34岁的戚自兰1992年随丈夫魏尊元从安徽濉溪来到一二九团三连承包土地。初来三连种地的头两年,由于缺乏生产经验和技术,戚自兰夫妇承包的50多亩棉花地,收入不足3000元。看到别人承包都能大把大  相似文献   

9.
唐金菊是农三师四十八团七连的一名普通职工,也是一个能干的女人。在农业土地承包中,她率先两费自理承包棉花地,多次被团评为“先进生产者”“十佳”致富能手。 唐金菊1992年与丈夫来到四十八团七连落户,陌生的环境、艰苦的条件曾使她忐忑不安。七连领导的热情和关心使她放宽  相似文献   

10.
<正>现年49岁的任琼华于1988年和丈夫从四川巴中来到二师三十四团七连承包土地,在七连她干了12年,没有一年亏损过,年年被评为团场的先进生产者。1997年初的一天,在机务上工作的丈夫苟红军回家告诉任琼华:团里动员机务工人买断机车,今后机务工人得自谋生路,他以后得和妻子一起种地了。"那你们的链轨拖拉机谁买了?"任琼华问他。  相似文献   

11.
"小王,听说园林单位的大棚建设搞得不错,我们连队的自用地能不能建成大棚承包给职工啊"希望你能帮我把这条建议带到职代会上去。""好的,这条建议很好,我一定带到。"这几天,作为农二师三十团六连的几名职工代表正忙得不可开交,他们要在该连召开职代会前挨家  相似文献   

12.
<正>1月16日,农四师六十九团七连维吾尔族职工多洛洪夫妇忙着采摘大棚辣椒,今年他俩种植的两个大棚青椒以每公斤6元的价格全部销售,产值2.5万元。"建棚团场给资金补助,又有技术指导,今年开春我还准备再承包两个大棚,我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多洛洪高兴地说。大棚里念起了"致富经"  相似文献   

13.
正1991年,王会碧与丈夫熊德万从四川天府之国来二师三十团七连投靠亲友,由于夫妻俩吃苦耐劳,对人和蔼可亲,很快就成了团场的一名职工。2002年,团场实行土地承包到户后,夫妻俩四处筹集了8万元钱,在七连承包了126亩土地。为了种好地,夫妻  相似文献   

14.
<正>有一种花开花后,结出的果实还是花,这就是棉花。在新疆的塔里木绿洲上,棉花铺地连天地生长着,这大片大片绿色,构成了大地上的一处胜景。天刚蒙蒙亮,棉农杨桂英就来到了自己承包的棉田,看着这正在吐絮竞放的棉花,她有一种厚实的幸福感。1985年,18岁的杨桂英坐了几天的火车汽车,来到了一师一团十九连,这个瘦小柔弱的四川女孩,不顾旅途的劳累,带着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连队。她看到一排排老旧的土块房,一块块望不到边的大田,心里有一些后悔,还有一丝忧  相似文献   

15.
进入6月份以来,彭安明在连队可吃香了,一天能接10多个求助电话,可他不烦,乐于帮忙,义务奉献,在连队被传为美谈。彭安明是一师三团十四连大田一线职工,56岁,承包32.6亩精品枣园。在党员致富活动中,彭安明在职工群众中发挥了一名普通党员的作用。6月18日,经提前联系,笔者有意跟随追访了彭安明一天的工作。早7点30分,许多农工可能还没起  相似文献   

16.
<正>李君是农二师三十团园林六连的一名女职工,连续几年被团评为"五好职工"、"青年岗位能手",她承包的43亩枣园2009年获得利润10万元,2010年纯利润17万元。2005年,李君听说承包果园挣钱,又加上团里出台的优惠政策,她就不顾丈夫和家人的阻劝,拿着借亲友的2万元钱,只身来到满地杂草和盐碱的园林六连生态林,承包了43亩果园。  相似文献   

17.
张仁华1987年开始从事建筑工作,2004年,她所在的农七师一二九团建筑公司改制,转岗到二连,由于二连地少人多,每人只承包了一座大棚。  相似文献   

18.
<正>李怀英于2000年从陕西老家来到农二师二十四团六连,2001年与六连职工周晓枫结为夫妻,和年迈婆婆共同生活,因土地条件差,丈夫承包的42亩地,收入低下,主要靠家庭养殖的两头奶牛维持生计。为早日致富,她和丈夫起早贪黑,早晨天未亮,她忙着挤牛奶挨家挨户送牛奶、丈夫忙着放牛。就这样夫妻俩辛勤经营  相似文献   

19.
黄增群是农一师十三团十三连的一名女职工。2000年,十三团全面实行两费自理,承包土地需要先交自理金,当时连队有人积极承包,也有人观望。黄增群夫妻俩一商量,就承包了连队一块土质条件不好、又没有人愿意包的200亩棉田。她家的亲戚知道后,都说她:"你别  相似文献   

20.
这两天,农二师三○团四连职工王某,越想越后悔,自己享受国家税费改革政策拿到手的钱还没焐热,却因酒醉行凶,赔了个精光。王某是前几年从内地来三○团承包土地的新职工。年前,该团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