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位美丽的少女在寻找工作时不慎落入骗子设下的陷阱,而被送到异乡卖淫;家人在得知其行踪而报案请求民警解救时,值班民警却事不关己反复推诿;求助无门时家人前往少女受难地自行解救却又在警察眼皮下被非法扣留;嫖娼警察故意将刑事案当民事纠纷处理且与老鸨称兄道弟……这是一桩怎样的案子?这些无良警察为何如此漠视百姓的利益?他们应该受到怎么样的处罚?  相似文献   

2.
张金锋是一名警察,一名专门管警察的警察。 在辽阳,被他处理过的干警及其家属,认为他是一个惩教有度、充满爱心的好“官”;那些与他朝夕相处、甘苦与共的战友,认为他是一位勤政廉政、刚正不阿的楷模;上级领导则认为他是纪检监察战线坚持原则、善于创新的一员儒将;百姓口中,流传着他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佳话……  相似文献   

3.
当前,监狱警察职能定位存在偏差。监狱法是界定监狱警察职能的法律依据,“首要标准”与监狱体制改革提供了现实基础,监狱警察职能应当定位为执法核心职能和矫正独立职能,而不应承担保障服务职能。“首要标准”下监狱警察职能定位的科学实施与推广:建立标准的警察岗位技术规范;改革传统的公务员制度;构建新型专业分类体系;建立合理的警察配置模式;建设专业的教育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4.
监狱警察专业化的价值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狱警察专业化对于社会、监狱、监狱警察等主体具有积极的价值:有利于增强对警察的激励,提高监狱警察的素质;有利于改善监狱警察的形象和社会地位,吸引和留住人才;有利于提升监狱的整体工作效能。专业化进程中应预设监管岗位警察向矫正教育岗位警察的转进通道,采取设置矫正专业技术职务、推行监狱警察职位分类、遴选专家等方式加快我国监狱警察专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美国警察专业化运动对我国监狱警察专业化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美国的警察专业化运动对我国监狱人民警察专业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即要严把警察“入口关”,提高监狱人民警察的录用标准;加强警察教育培训,提高干警的职业责任心、使命感和业务技能;大力加强监狱领导班子建设,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提高决策能力和水平;建立严格的管理考核和监督机制,畅通警察“出口关”;合理划分警察职位和类别,提高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监狱警察执法风险的不确定因素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罪犯的过度维权和监狱法规不完善且不具操作性;在主观方面表现为部分监狱警察法治观念淡薄、执法水平低下、责任心缺失。为有效应对监狱警察执法风险,应加强风险教育,树立风险意识;进行科学周密的决策;完善监狱法律法规;树立法治理念;提高执法水平;强化责任意识;加强执法监督。  相似文献   

7.
监狱警察执法是一种严厉的限制人身自由和财产权自由的强制措施的战斗对抗行动,是警察战术的研究范畴;监狱警察执法的秩序价值应是通过设置的执行程序,进行监狱警察执法行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满足社会评价监狱警察行动的客观标准;通过防控型执法战斗类型的静态防控战斗和动态防控战斗样式,攻缉型执法战斗类型的对群体性暴力攻缉战斗样武和反骚乱战斗样式,使监狱警察执法的秩序价值得到真正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5,20(5):113-117
违法警察一般都存在着带有明显职业特征的“三不怕”心理,即“我是警察我怕谁”、“为公家办事我怕啥”,“有组织支持我怕啥”的社会心理。这些心理产生的社会土壤,是社会上广泛存在的官本位传统对人们价值取向的影响;身份特权在人与人关系上的作用;权力眩晕症使一些掌权者丧失理智;“治民”意识下为警者对民众的不尊重。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首先要更新观念,树立平等意识,警察提高素质,全社会善待警察;吸收民众参加社会管理,增强主人翁意识,融洽警民关系;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营造良好的警察执法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法律与生活》2010,(11):10-13
赵作海被无罪释放后,摆在他面前的是:老宅破落,妻子改嫁,儿女命运惨淡,亲情疏离;“陪同”这一家命运改变的,有曾涉案的赵振响、杜云,还有因错案被追究责任的三名法官、数名警察……  相似文献   

10.
马洁 《政府法制》2010,(22):26-26
日前,英陶出了一个“有点缺心眼”的笨贼,还没等进屋干坏事呢,人却被卡在窗户上动弹不得,只得乖乖地等来警察,把自己救出来直接送进警局;  相似文献   

11.
布局调整后迁入城市的新监狱如何创新发展?新型监狱要突显监狱特色,打造全新的监狱理念;要警惕空间转变下的安全新危机;要丰富警察文化新视野;提升警察精神境界;要不断拓宽教育改造新路子;要发挥区位经济新优势并构建后勘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荆长岭 《政法学刊》2013,30(4):5-15
警察武力法至“真”包括至“真”之的、至“真”之度、至“真”之路、至“真”之果四个基本论题.警察武力法至“真”应达到警察武力行为法律构成、理论构成、事实构成的逻辑统一性;所有警察武力行为法律要件、法律结构的总体同一性;总体、类体、次类体和个体警察武力行为法律要件、法律结构的系统统一性.将警察武力行为嵌在警察武力权场域各种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中观察、解析,所有警察武力行为均由主体、客体、主观意志和客观行动四个要件构成,且存在生成和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13.
监狱民警素质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195名监狱警察采用卡特尔十六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瑞支标准推理测验(SPM)、康奈尔医学指数(CMI)做测量,结果得到:监狱民警总体的心理素质较好;绝大多数监狱民警身体素质良好;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较为良好,有1.96%的监狱警察心理健康不良;监狱警察智力优秀占7.88%,智力差占5.06%。  相似文献   

14.
招募日本警察组织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作为国家警察实体的国家警察机构;另一部分是作为地方警察实体的地方警察(县警察)机构。国家警察机构的警员招募,申请者必须首先参加由国家人事部门举办的《第一类国家公务人员考试》(为国家公务机构推荐高级官员的考试)和《第二类国家公务人员考试》(为国家公务机构推荐中级官员的考试)。国家警察机构对那些已通过上述考试的人员进行面试。该机构也从地方警察机构推荐的有工作能力、工作记录良好和经验丰富的警察中挑选。这些被招募的人员或者被指定为国家警察机构的警官,或者晋升为地方警察机构的主要管理人员。地方警察机构的警员招募,是由各地方人事机构和警察机  相似文献   

15.
罪犯直接管理,实际上就是警察直接管理罪犯,是管理罪犯的一个基本要求。它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空间上的警犯接近,二是情感上的警犯心理相容。罪犯直接管理的要素是:警察与罪犯之间特殊的人际关系;警察对罪犯情况的较多了解;警察对罪犯情感的高度敏感;警察对罪犯的有效控制。对罪犯直接管理的内容是直接接收、对面管理、直接授课、个别谈话、组织劳动、实施奖惩。罪犯自管组织是罪犯自我管理的主要形式,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并不影响干警的直接管理,而恰恰是直接管理的延伸和落实。  相似文献   

16.
警察角色定位对警察行为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警察角色定位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打击犯罪的斗士;另一种是社会的公仆。实际上这两种定位均有其利弊。新时期,根据我国的实际,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应将我国警察定位为执法者与服务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警察的职业很危险。尤其是我们当刑警的,一定要有安全意识,掌握一些防卫技术,学会自我保护。现在,刑事犯罪的职业化突出,暴力化程度加剧,犯罪分子动辄持枪持刀行凶伤人,甚至武力拒捕、持械报复警察,仅中国刑警学院本科毕业生已经有6人死于歹徒的刀下:1992年3月12日,1988届毕业生彭敬军,在追捕拦路抢劫的持刀歹徒时被歹徒持刀刺中心脏当场牺牲;  相似文献   

18.
张玉涵 《法制与社会》2013,(33):157-158
近年来,行政执法中警察执法权益屡遭侵害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每年因暴力袭警而导致警察受伤甚至死亡的数值逐年增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是国家的重要任务。而本文通过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剖析后,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建议。比如通过加强公安机关自身建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增设有关警察权益保护的法律制度;改善警察待遇等各个方面,努力改善我国的行政执法环境,更好的保障人民警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关于罪犯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罪犯是人类社会的特殊群体,是社会发展中不可回避的特有现象,因此,研究监狱学不能不深入研究罪犯。笔者认为,从罪犯作为人的基本属性和特质看,罪犯是人;从罪犯与社会正常人的本质区别看,罪犯又是触犯统治集团利益或人类共同利益的人: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看,罪犯是公民;从罪犯与一般社会公民的区别看,罪犯又是敢于挑战和逾越社会规则的越轨公民;从罪犯群体的特殊法律属性着,罪犯是具有特定权利和法定义务的群体;从罪犯与警察的主客体辩证关系看,罪犯是警察认识和矫正的客体.又是自身行为取向和反作用于警察的主体;从罪犯与社会的依存关系及社会的自我反思看,罪犯既是社会病态结构和畸形发展的怪胎,又是社会消除积弊,实现自我完善的警示;从罪犯与警察的基本性状和架构态势看,罪犯是与警察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复杂矛盾体。  相似文献   

20.
警察圈套又称诱惑侦查,就是警察设下某种圈套,诱人进行犯罪活动,从而取得犯罪证据。警察圈套在美国刑法中是作为基于个人特点的合法辩护事由出现的,如果警察圈套被证明成立,法院必须宣告被告人无罪。从刑法的价值、刑罚的目的看,"警察圈套"与现代司法与公正价值不符,因此,"警察圈套"的合法性值得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