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国银 《湖湘论坛》2015,(4):125-128
文学经典是不同民族的文学巨匠们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创造出的审美世界的最高艺术智慧。外国文学经典是体现国外各民族文化精髓和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当下,新媒体的滥觞既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也从深层次上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多样化的媒体使文学经典除了以传统的纸质媒介供读者阅读之外,又有了其他许多新的存在方式。多样化的媒体虽然冲击外国文学经典的生存空间,但外国文学作品经典性的语言始终是新媒体具有魅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黄曼青 《求索》2012,(7):152-154
网络文学正在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本文分析了新兴媒体对文学转型、文学形式及文学接受三方面的影响,探究文学形态和新媒体之间的能动关系。新媒介时代,媒介的内容远重于形式,文学只有适应了媒介主导下的环境,才能获得自身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文学形式在新媒体时代的流变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3.
如今,移动阅读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主流阅读方式,如何在新媒体时代进行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广泛传播、增强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当代影响力,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古代文学经典的当代传播,不仅要构建更加多元化的网络传播方式,还要注重不同阅读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使读者进一步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4.
<正> 对新时期文学来说,怎样把借鉴外国现代文艺经验与继承民族传统文艺的精华融为一体的问题尚未解决——新时期文学第二个十年的发展,在相当意义上取决于我们对这个问题解决得如何。继承的关键在于革新,借鉴的重点是以我为主。实际上,继承传统文学与借鉴外国文学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5.
《松州》2014,(5)
<正>本专著以新媒体文学中的网络文学和手机文学为重点研究对象。因网络文学相对其他新媒体的"新"和规模影响以及互动性,对传统文学提出挑战,也引发人们的质疑,所以本专著对此进行了重点研究。而对网络文学又侧重研究了特质、语言和批评三方面。手机文学是伴随手机媒体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它以简洁、短小、快捷、精炼,贴近生活,沟通情感,受到人们追捧。本专著特设一章研究手机文学的特征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高文波 《理论月刊》2005,8(9):64-66
胡风在促进中外文学交流方面成绩卓越,他不仅起步较早,而且其文学交流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他既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和有关文论,又积极开展对外国文学与文学家的评介。他还采取了一些更为灵活的方式开展中外文学交流工作。  相似文献   

7.
当前英语专业的外国文学教育走进了一个误区,教学不以文本为基础,脱离文本讲流派,讲思潮,导致学生所获都是"第二手知识"。外国文学教育应该以文本为基础,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各种感受能力,而这种感受力与我们所称的"文学批评"是完全不同的。南安普敦大学教育学教授郎根据学外国文学学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多渠道的文学教学法,罗森布拉特根据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审美性阅读;这些理论都是以文本为基础,对我们的文学教学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赵喜儒 《前沿》2015,(2):23-25
在传统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和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三个不同时期,国内对主流媒体这一概念的理解是不同的。传统媒体时代的主流媒体被理解为党和政府主办的电视、报刊、广播。新媒体时代学界对主流媒体的理解见仁见智。党的十八大以来,主流媒体被理解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不同时期对主流媒体的不同理解,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电视媒体的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电视文学的发展,少数民族电视文学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这些阶段少数民族电视文学发展了传统文学,满足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交流,但少数民族电视发展也存在着经典作品少、投资不足、市场空间狭小等问题,面对少数民族电视文学发展的困境,少数民族电视文学应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培养专门的人才,获得国家扶持同时并增强自己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与商业化的背景下,我国民族文学经典呈现出种种消费扩张的新迹象,本文以《红楼梦》为解析蓝本并推究其他民族文学经典,意在分析经典被消费扩张的社会机制与本质特征,在消费社会我们秉持何种态度对待民族经典的消费扩张与文化活动是本文探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1.
培育民族精神是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而外国文学名著是文化建设的众多思想资源的重要渠道之一。以“三个面向”、“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为指导,对大量外国文学名著的思想艺术价值重新进行创造性的、有选择的、有针对性的阐释,从中吸取大量思想资源,这对我国文化建设、民族精神的培育,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同时,还应注意文学对精神培育作用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和自媒体都是新兴事物和实践,任何对它们的定义和诠释都必须放在特定的语境和发展的眼光中来看。而青年更是新媒体的"原住民",是主要的缔造者,使用者,和继承人。新时代的青年是与新媒体共生同长的。本文从新媒体和自媒体概念和发展延伸,探究自媒体时代之下青年学生如何理解,使用乃至批判接受各种新兴媒体平台。针对学术界流行的新媒体和思想政治教育三段论(机遇,挑战,应对),尝试从学生主体出发,将新媒体与青年的辩证关系理解为传播媒介,生活方式,以及社会责任三个层次。同时也对新青年和新媒体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些反思。  相似文献   

13.
陈洪波 《传承》2013,(10):105-107
旅游目的地品牌化日益受到理论界和业界的重视。目前,广西旅游形象定位准确、旅游形象传播方式多样化、营销方式灵活,品牌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各地也存在品牌化意识不够强、新媒体整合传播方式不足、民族文化个性不够突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赵新  李焕芹 《前沿》2014,(9):133-134
新媒体时代下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催生了众多的新媒体形式,传统的意识形态被颠覆。在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下,传统民族文化如何传承、怎样传播,都是我们要思考的现实问题。本文对近年来的热点网络事件进行剖析,简要阐述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探讨如何以新媒体为载体来传承民族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15.
陈洪波 《传承》2013,(8):105-107
旅游目的地品牌化日益受到理论界和业界的重视。目前,广西旅游形象定位准确、旅游形象传播方式多样化、营销方式灵活,品牌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各地也存在品牌化意识不够强、新媒体整合传播方式不足、民族文化个性不够突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闫续瑞  冯宁 《求索》2010,(11):214-216
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经典陷入了较为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传统文学经典文本被电子媒介改编、视听化后几乎脱离原著本来的面目,另一方面这些经典文本又借助电子传媒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中,引发大批读者重读原著的热潮。当网络成为大众直接参与的媒介后,各种平民式的戏仿又使经典再生并获得另一种存在方式。电子媒介在文学经典的传播过程中,扮演着解构者和开创者的双重角色。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的出现和广泛应用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在面对公共事件特别是涉警突发事件时,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应该努力做到转变思维,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从传统的应对模式转变到积极主动面对媒体、有效引导舆论、树立和维护警方的整体形象上来。本文概括性的说明了新时期媒体的发展现状、特点和趋势,强调了涉警突发事件中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积极应对媒体的重要意义,同时重点指出了警察应对媒体的建设性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陈静 《理论月刊》2010,(7):142-144
文学传统和文学经典是文学传承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西方无数理论家和批评家站在时代的角度对此各抒己见,尤其是19世纪以来,以艾略特、韦勒克、荣格、弗莱、布鲁姆等人为代表的文艺理论批评家就此命题产生分歧和争议。本文系统的梳理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有关文学传统和经典的相关理论的流变和发展,以期全面认识文学传统和经典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受到越来越多受众特别是年轻人的青睐,传统电视媒体的原有地位也因此受到极大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电视媒体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巩固其在传媒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并利用好互联网的各种优势进行创新,以拓展传统电视媒体新平台.  相似文献   

20.
张中良 《探索与争鸣》2023,(9):70-83+178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已有七十余年的历史,成果丰硕,但也由于历史原因及学科本身的惯性,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激起学科发展的活力,“历史还原”不失为一种可以选择的突破口。现代文学在民国背景下发生发展,与民国之政治、经济、教育等社会文化诸方面均有密切关联,且留下了民国投影,因而对民国史背景与内涵的历史还原有益于深刻认识文学经典与准确把握文学史脉络。现代文学犹如一个生态系统,在复杂的生态环境中有与之相应的多样化的生态群落,因而有必要做文学多样化生态群落的历史还原:在白话文学坐稳中军帐的同时,文言诗文并未退出文坛,在墓志铭等文体中甚至独擅其美;在新文学势如破竹般突进之时,通俗文学也在与时俱进,且有大量受众;1930年代左翼文学十分活跃,同时民主主义文学、自由主义文学也成绩卓著,民族主义文学随着民族危机的加重也迅速崛起,参与了1930年代的文学建构,卢沟桥事变后更是成为时代的主潮。现代文学确实对传统构成尖锐的挑战,但并非全面而决绝地反传统,五四时期传统文学观的复杂性与现代歌曲对歌诗传统的承传,也需要做文学传统的历史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