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执政是生态政治对执政党执政活动的内在规定,是时代对执政党执政活动的新要求。生态执政要求实现执政方式的转变,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是生态执政与转变党的执政方式的共同内涵,生态执政和转变党的执政方式具有共同的权力结构改革指向。科学政绩观是促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不断自觉增强领导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的根本思想动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营造和谐干群关系的重要实践前提,是实现生态执政的重要环节。应当从思想政治建设、组织领导、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生态执政建设,积极推动社会公众有序参与生态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2.
运用生态论、系统论、控制论研究和探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可以把执政过程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包括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两大部分。执政生态是执政党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有机统一的外在表现形式,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生态研究包括系统的动态特性研究、执政生态与执政规律关系的研究、执政生态与党的建设关系的研究三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刘世华  董正宇 《传承》2011,(9):10-12
执政伦理是政党对国家权力运用的伦理基础,它对于提升政党的合法性、正当性有积极意义。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集体把以"人"为本作为执政理念,建立"科学"的执政决策机制,通过加强执政主体的"信念"教育来保障执政制度的良好运行。在这些执政内涵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人",即所有实践的目的都应指向"人",为了所有的"人"应当是执政的价值。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集体正是这些执政理论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4.
石文龙 《岭南学刊》2010,(6):89-91,106
"执政为民"是对"为人民服务"的继承与发展。法治时代执政为民面临着两方面考量:一是"为谁执政",二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执政",即执政方式。我们需要在执政心态、执掌国家政权的方式、执政的具体制度等方面实现转变,以实现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执政方式、执政程序对实现执政为民具有重要的制度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执政理念是政党执政公信力建设的逻辑起点,执政理念决定着执政行为的价值取向,是政党执政活动的行动指南,也是聚合民众的精神力量。当前"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提出,符合时代要求,增强了党的执政合法性和凝聚力,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增强了党的执政公信力。要进一步提升党的执政公信力,就要继续完善党的执政理念,使执政理念体现出包容性、普适性和世俗性。  相似文献   

6.
杨绍华 《今日浙江》2011,(12):40-41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党的十七大修改并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正式以党规党法的形式把"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确定了下来,使之具有了党内最高的法律效力。这绝非偶然。  相似文献   

7.
肖中云  朱锋华 《湖湘论坛》2011,24(2):38-41,50
我们党自执政以来,对党的执政观进行了积极探索,经历了从"为人民服务"、"人民本位"、"执政为民"和"科学发展观"的三次历史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互联网发展态势与党的网络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的政治生态,给党的执政环境和传统的执政逻辑带来了新的变化,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互联网已经成为党获取执政优质资源的新渠道,密切联系群众的新途径和拓展执政现代化的新平台。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应该随着网络政治发展,把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引入党的建设的各个领域,运用互联网加强党的执政现代化建设,探索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在网络社会的进程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相似文献   

9.
于洋 《传承》2011,(5):21-21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正在实践并将长期实践的常做常新的重要课题。着眼提高执政能力,要从政治和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进一步增强提高执政能力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增强"五种意识"。  相似文献   

10.
陈晶 《前沿》2009,(3):163-165
依法执政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党执政以来的主要经验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研究我党执政理念的变迁,探索依法执政丰富深刻的内涵,对于推动依法治国进程、发掘我党合法执政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肖建杰 《求索》2014,(5):62-65
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执政理念,其发展经历了如下逻辑和历史的演绎进程。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想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形成的思想渊源;从实践出发、用生产力标准取代意识形态标准成为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逻辑基点;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奠定了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理论基础,邓小平理论为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确立铺平了道路,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核心内涵,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升华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2.
从生态的角度解读《管子·牧民》,可以看到管子执政治国的理念是出于对自然的尊敬、对人的自然需求和人文需要的充分认识。在此基础上,管仲强调了执政者必须有执政之道,必须顺应四时而施政;强调建构强大的区域性人文生态系统是治国执政的天然职责;提出要以人性为基础,实行先进的生态执政策略。  相似文献   

13.
阮涛  张利冰  王玲 《前沿》2007,1(7):29-31
执政理念问题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重点内容和重要课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执政理念。随着全党对执政能力认识的不断上升,执政理念逐步成为党建研究的关键词,对其概念及价值的深入研究和准确表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执政环境研究的相关范畴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概念:环境、执政环境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环境。中国共产党执政环境由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和党的自身环境构成。国际国内环境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不同方面。  相似文献   

15.
研究和改善执政环境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执政理论需要着力研究的重大问题。为了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党必须科学认识、努力适应并积极改善执政环境。党要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营造繁荣稳定的经济环境;党要坚持"三个有机统一,"营造开放民主的政治环境;党要坚持对意识形态的领导,营造科学健康的文化环境;党要坚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党要把握国际政治的大局,营造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执政环境与执政能力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试论邓小平依法执政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国振 《湖湘论坛》2009,22(1):38-40
在法治领域,主体、行为和责任是三大核心要素,是任何法学研究和法治实践都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邓小平关系执政党依法执政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厘清了执政主体、执政行为、执政责任等三大核心要素,为中国共产党实现依法执政指明了方向,为实现治党和执政方略的深刻变革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要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必须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研究,不断改进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才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超文 《前沿》2007,(7):26-28
生态文明的提出有其自身发展的历史逻辑,是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生态文明必将给社会带来一场从思想观念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的重大变革。这种以生态化为根本方向的变革,赋予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以新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党的执政理念体现生态性;二、党的执政理念体现科学性;三、党的执政理念体现开放性。  相似文献   

19.
经过50多年的执政经历,我党形成了自己独特鲜明的执政精神状态.执政精神状态是衡量一个个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深入对党的执政精神状态的研究,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深化"三大规律"的探索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试着对党的执政精神状态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不断变革和开放的环境中,党的执政环境、工作重心、领导对象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与矛盾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党的执政理论和执政方式需要根据新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我们要在准确把握党的执政理论和执政方式创新的实质内涵的基础上,对创新党的执政理论和执政方式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在实践中努力探讨党的执政理论和执政方式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