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相银  陈树萍 《求索》2011,(2):210-212
在中国当代乡村叙事中,"身体"是一个重要的叙事对象。在赵树理、柳青的新中国乡村叙事中,"身体"在革命、劳动等话语的操控与规训下获得了异形生存的可能。1980年代以来的"文革"叙事文本则对"身体"寄予了突破政治禁忌的厚望。而在1980年以后的大部分乡村叙事中,"身体"不仅逐渐成为它本身,在"去政治化"叙事之时又奔向了"欲望化"叙事,走上了悖反的极端。  相似文献   

2.
俞秀松与施存统,是早期共产党人和青年团员中,为大家熟悉的党的青年工作领导者.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中国创建,同他们的名字和他们的努力密切不可分.本文试从两个角度探讨两人在建团中的地位与作用:(1)从第一个"工读互助团"到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看他们在实践中"想急进"的转变和影响.(2)从尽心竭力完成党分配做的青年工作,看两位团的书记革命主动性、配合性、战斗性所起的以身作则作用和指导作用.(一)"五四"时期工读互助团出现在中国大地,正是当时国内形形色色"社会主义"中一种空想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左秋明 《前沿》2010,(13):13-16
从中国历史的宏观角度看,中国政治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父权政治阶段、道德政治阶段和准法治政治阶段。这一历史发展脉络体现了中国政治和法治理念的重大演进与发展,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政治因素。在世界法制现代化大潮中,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在继承与借鉴的基础上实现的,它摈弃了"左"、"右"两极——"左"导致中国的停滞,"右"导致中国的变质,因此是一种中庸之道,中国崛起的秘密也就在此。作者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切入点,分析了60年来中国和平崛起的政治维度即政治和法治理念的演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鲁丹 《长白学刊》2013,(1):122-125
东宁要塞作为侵华日军第一大要塞,占据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1939年日本操纵伪满政府开始推行"北边振兴计划",东宁地区开始着力发展军事基地建设,"开拓团"的入侵成为基地后勤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加强了日本帝国主义对当地人民的殖民统治。由于地处军事要塞之地,"开拓团"不仅具有与普通开拓团相同的侵略殖民性质,掠夺当地资源,监视和镇压反"满"抗日势力,还有力辅助了关东军的对苏防御与作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政治及军事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5.
殷丹 《求索》2011,(7):101-103
关注"人"是中西方文化及政治理念的一个重要而可贵的共同点。儒家文化关于人的思想是丰富的,它集人的内在修为、外在处世于一体。在历史的进程中,"人本"思想不断内化于中国的德性文化之中,但它并未在社会主义体制建立之前成为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理论依托;相比之下,西方在"人性恶"和"政治恶"的前设之下,却进行了政体反制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孙昉  董建霞 《求索》2010,(5):249-251,235
百日维新失败后,出走海外的维新派骨干成员以流亡者的政治角色继续活动。为了维护海外生存空间,维新派流亡者利用清政府与列强的外交矛盾,孤立清廷顽固派。直至清朝覆灭,维新派流亡者以海外为主要活动空间。在海外的长期生活,使得维新派流亡者游离于国内政治主流之外,难以有效发挥自身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张建南 《求索》2013,(7):220-222
"政治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马克思政治生态文明观认为,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它必须被炸毁";政治生态文明"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构建当代中国的"政治生态文明",就是构筑反腐长效机制。而构筑反腐的长效机制,必然会促进"政治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构筑"政治生态文明"环境,建立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形成坚实有力的反腐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张孟琪  田彤彤 《前沿》2014,(13):225-226
19世纪初期,英国社会妇女政治同盟为了争取妇女选举权和参政权采取了非常暴力的激进运动方式。她们的行动给以男性为统治者的社会权威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却以失败告终。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部分妇女才取得了选举权。本文通过对领导人艾米琳的家庭及婚姻背景和其参与的社会运动中总结出她的激进思想。从她领导的英国妇女政治同盟运动所采取的激进方式分析她激进的运动策略,并对英国妇女政治同盟运动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贡太雷  张秀玉  殷雅辉 《前沿》2011,(24):108-110
长期以来,"一元"的政治世界观客观上始终是中国社会建设的真实主线,其政治社会特征一直保持着的是"乡里从属都邑""农村从属城市";社会的进步是后者对前者放松规制而得到社会的繁荣、社会的动乱往往是后者对前者过度约制而导致后者的激变;两者从来没有获得主体性意义上"二元"独立和发展。时代的主要特征是经济增长和社会转型,它要求充分整合城乡两个"发展阶段"的政治民主,实现民主、共和的公民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刘艳 《青年论坛》2011,(4):78-82
人们在认识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长期贯穿着———"怎样教育"、"如何教育"及"用什么教育"的思维模式。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阶级教育为基本教育手段,以党内教育和军队教育为着力点,以政治理论灌输和学习运动为核心路径的模式而展开。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由学习教育、辐射全民、典型示范、舆论导向、法制保障和学科建设六种要素构成的一套比较完备的运行模式,实现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上的重大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杨光斌 《乡音》2014,(10):37-38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改革总目标,事实上是可以量化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个又一个具体的制度安排的总和——"有能力的有限政府"。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和"民主"是世界上两个最流行的概念或话语。比较而言,"治理"概念更务实且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指标,而"民主"则更具意识形态性质,况且民主选举只是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方面。到了本世纪,“治理”则越发成为国际社会更加主导性的话语。  相似文献   

12.
张力 《前沿》2014,(15):218-221
近代中国社会,随着西方各种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被国人认识和接受。五四时期,这些思想被国人运用,成为改造社会的武器,王光祈的工读互助主义就是这样的产物。由于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工读互助主义相较于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既有一脉相传的内容,也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尽管由于脱离实际,工读互助主义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闪而逝的流星,但它对外来思想的实践精神,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一周年之际,中国知识界就开始纪念"五四"。此后,"五四"的纪念几乎年年进行,不曾间断。近百年来,中国没有一场运动或事件像"五四"一样从发生的第二年就开始纪念;也没有一场运动或事件像"五四"一样得到不同党派、不同政治力量以及官方与民间的共同纪念,并且持久而不衰。  相似文献   

14.
蔡奇轩 《前沿》2012,(8):178-179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微博"作为大学生当前最常用的信息传播工具之一,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教育者应该开启用"微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时代,充分利用好这一新的平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印卫东  郑大俊 《前沿》2010,(1):114-117
卢卡斯教授的环境教育模式分为"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教育"以及"为了环境的教育",其中,"为了环境的教育"是较为重要却在各国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环境教育的重要环节。在"为了环境的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承担起培养受教育者的环境价值观和环境道德感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黎霞  霍明帅 《前沿》2012,(8):37-38
受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个人因素的综合影响,"90后"大学生形成了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强烈;思想开放,价值观念多元;渴望成功,抗挫能力不足;依赖网络,感情表达私密的群体特征。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根据"9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以生活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手段开展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说,"全会提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8.
论“微时代”背景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微时代"与"90后时代"的交叉影响下,"90后"大学生群体希望保护别人,使别人受到益处的倾向通过微博的影响力得到彰显,但是其对他人缺乏理解和尊重,成熟度不高这些问题也在"微时代"背景下扩大化了。这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大学生主体性和营造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为手段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光荣传统,也是铁路运输企业的"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党组织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来抓,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2012年台湾"大选"以国民党胜出而降下帷幕。那些合资格首投族在"大选"投票的那一刻出现严重"窝票"现象。原因是:台湾青年普遍对"看得见的未来"缺乏信心;长期以来政治意识淡化的必然结果;逆反心理强化首投族对选战的反感;台湾青年在激烈选战中出现"审美疲劳";客观上考试时间与回乡投票冲突。"窝票"背后隐藏着的台湾青年政治价值观危机,随着两岸长期和平发展的进程而给未来台湾选举带来影响:台湾青年"窝票"仍将是"教训"政治人物的"杀手锏";公民意识的淡化造成选举投票率滑坡不止;缺乏政治经验使投票意向更加难以预测;两岸认同危机因教科书问题而继续存在。追踪台湾青年政治价值观的未来走向,是研究未来台湾政治选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