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犯罪构成理论被誉为刑法学王冠上的宝石,是公正定罪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我国传统犯罪构成理论具有缺陷,对其所进行的反思一直持续地进行着。王志远博士的《犯罪成立理论原理——前序性研究》一书以“如何构建最有利于定罪公正的定罪思维模式”为中心,对我国传统犯罪构成理论的立体化重构这一论点进行了全新的论证。但是该书在正确认识犯罪构成理论在公正定罪实现过程中的作用等问题上仍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2.
我国犯罪构成理论存在致命缺陷,具备犯罪构成所有构成要件的行为可能并不构成犯罪。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源于大陆法系国家,但大陆法系国家的犯罪构成理论不存在这个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犯罪客体没有起到其本源实质违法性概念的出罪功能。我国刑法理论界应该对犯罪客体的概念和功能进行反思,恢复其所对应的实质违法性的含义,起到相应的功能,使我国犯罪构成的理论体系彻底完善起来。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存的犯罪构成理论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探讨,需要在结构上更加完善.为了将排除犯罪性事由纳入犯罪构成理论中,应该采用犯罪构成理论的双重结构.  相似文献   

4.
犯罪构成四要件说和德日犯罪三阶层论的学术对垒已成为目前我国刑法学界的主要争鸣态势。刑事审判的民主性决定了犯罪构成理论应具有通俗化、大众化的特性。我国犯罪构成四要件说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体现了民主法治的精神。德日犯罪成立理论有着复杂深奥、晦涩难懂的品性,广大民众对这一理论难以理解,是一种与现代民主法治相违背的理论。现代民...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三阶层递进式犯罪论与传统四要件犯罪构成论的比较分析,发现其明显优于传统四要件犯罪构成论。对三阶层递进式犯罪论,不能完全照搬,而是要吸收其优势——阶层式犯罪构成理论,有关三阶层递进式犯罪构成理论的具体内容还有待我国刑法学界的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以适合我国的刑法体系。  相似文献   

6.
(2)苏联和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苏联的犯罪构成理论是在批判吸收德国的犯罪构成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这种理论一方面保持了十九世纪的关于犯罪构成要件是成立犯罪的主客观各种要素的总和的观点 ,又加进了社会危害性的内容 ,认为犯罪构成是苏维埃刑法规定的说明社会危害性特征的诸要件的总和。在犯罪构成的要件上 ,把它们明确分为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这四个方面要件 ,使犯罪构成的主客观方面的要件得到统一(见前引何秉松著作)。苏联的犯罪构成理论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初 ,它几乎是原封…  相似文献   

7.
传统犯罪构成要件说将犯罪主体作为判断罪与非罪的要件,在定义上存在着逻辑错误,对行为是否成立犯罪的评定顺序上存在着逻辑混乱;犯罪客体理论导致了定罪过程中的逻辑顺序混乱。此外,我国传统犯罪构成理论还存在与犯罪成立消极因素之间的逻辑矛盾,静态体系与动态过程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朱瞳 《公安学刊》2010,(3):69-71
犯罪的形成既离不开犯罪人,也少不了被害人,故刑法学中的犯罪构成理论不能没有被害人这一要素,但我国当前犯罪构成理论没有给予刑事被害人以应有的地位。随着刑事被害人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犯罪构成理论面临被害人视角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9.
论犯罪客体要件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客体要件对准确定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说的犯罪客体理论存在严重缺陷,不足以承担犯罪构成要件之重任。为完善犯罪构成理论,本文在基本坚持通说犯罪构成的基础上,引入法益理论,实现对犯罪客体要件的重构,并具体阐述了犯罪客体要件的概念以及法益、法益主体、法益侵犯以及法益受到侵犯的程度等犯罪客体要件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0.
略论单位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97年4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在总结我国单位犯罪的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并借鉴国外立法模式的基础上,对单位犯罪的犯罪构成、定罪依据、处罚原则及方式作了恰当的规定开辟了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立法的新篇章。它既充分贯彻了罪刑法定原则,又改革了我国刑事立法的固有模式,对于推动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这并不能说我国对单位犯罪  相似文献   

11.
我国网络犯罪立法存在诸多不足。要确定网络犯罪的含义,选择正确的立法模式,适当扩大网络犯罪范围,增加刑罚种类,完善网络犯罪构成,健全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  相似文献   

12.
犯罪构成理论是刑法理论的核心与灵魂,也是刑事立法设定犯罪和刑事司法认定犯罪的模型。经过长期的探索与争辩,最后形成了四要件论、三阶层论、双层次论三足鼎立的格局。我国沿袭前苏联的刑法理论,并参照西方先进理论学说,最终形成以四要件说为通说的犯罪构成理论。证明责任分配对司法实践、立法及司法解释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科学合理地配置证明责任有利于辨清案件事实,提高诉讼效率,减少悬而未决的案件。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对证明责任分配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洪龙 《前沿》2012,(19):78-79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市场的放开,金融领域的各种犯罪现象日益突出.我国现行金融诈骗犯罪的构成模式属于传统诈骗犯罪的立法模式,即结果犯模式.这种立法模式不利于打击金融活动中的各种虚假欺诈性犯罪,我国刑法有必要建构结果犯加行为犯的金融欺诈犯罪构成模式,以维护金融秩序和安全.  相似文献   

14.
论期待可能性理论对我国刑法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念胜 《求索》2007,(10):89-91
期待可能性理论是大陆法系规范责任论的核心。该理论体现了“法律不强人所难”的价值蕴含,表达了刑法对人性的尊重与关怀,使刑事罪责建立在更为科学、公正的基础上。由于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不同于大陆法系的犯罪论体系,期待可能性理论在我国犯罪构成中没有对应部分,但该理论所蕴含的价值却值得我国刑法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王瑀 《求索》2012,(1):140-142
安乐死在刑法上的出罪路径可以分为两个问题:一是罪与非罪,通过对不同立场的对比,能够发现立场不同是基于对安乐死概念的界定差异。二是刑法上具体出罪路径的设计,从短期来看,我们应在尊重传统犯罪构成理论的基础上,将正当化事由纳入到犯罪构成理论之中;从长远来看,应改革中国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直接引进大陆法系的犯罪构成理论或依据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的思路重构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  相似文献   

16.
法学上的犯罪概念在表述上、学理上具有科学性,但法学中的犯罪构成和责任能力的论述缺乏严密性和科学性。这导致了刑法学界与犯罪学界的分歧,只有科学准确地理解法学上的犯罪概念与完善犯罪构成理论,正确理解和适用责任能力理论,法学上的犯罪概念就适用犯罪学的理论,从而就能消除犯罪概念的广义说和狭义说的二元论与刑法学界同犯罪学界的分歧,以及理论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17.
陈荣飞 《求索》2007,(4):100-102
犯罪客体要件地位问题是目前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中争议最大的问题,否定其地位论者大多对犯罪客体要件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并且大多持法益说。本文从批判法益说出发,在对传统犯罪客体要件理论反思的基础上,同时明确犯罪客体要件、犯罪客体及犯罪对象各概念间的关系,最后肯定犯罪客体要件的构成要件地位。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我国法学界和司法实践部门对该类犯罪的犯罪构成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模糊性,这不仅会影响对此类犯罪的打击,也限制了对此类犯罪研究的深入开展.对计算机犯罪构成要件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是完善我国刑事立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犯罪构成理论并非一无是处,其在指导我国的刑事司法中被检验具有合理性。一些批评者提倡借鉴德日刑法理论中的立体式犯罪构成模式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20.
犯罪着手即行为人开始实行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一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在刑法理论中,犯罪着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在司法实践中,犯罪着手的确定关系到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划分等重大问题。犯罪着手在刑法学界存在着各个不同学说。我国对于犯罪着手应当采用折中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