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随着国内的许多案件先后都适用了宪法审理案件,国内逐步地开始认可我国的宪法司法适用及其宪法解释方法的运用。但是宪法司法适用中的解释不同于立法性解释、英美国家的法官解释以及哲学意义上的解释。源于美国的司法审查制度的合宪性推定原则被引介并发扬,中国的宪法方法论更应该成为一种中国语境下的合宪性推定,并被法官在具体司法实践中被艺术性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确立专利权保护范围的原则一般是周边限定原则、中心限定原则和折衷原则,我国采用的是折衷原则,即"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多余指定原则和禁止反悔原则在特定条件下对专利权的保护范围进行调整确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司法实践中,法官应该绝对忠于法律,法治原则强调法律解释的客观性,以实现法律的公正与权威。然而,法官所采用的文义解释、目的解释、体系解释、历史解释、法意解释等解释方法实际上根本无法达到解释的客观性。法律解释的过程实际上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统一,法官真正应该追求的是无限接近法律的价值内涵而不是绝对客观。  相似文献   

4.
语言具有天然的局限性 ,立法活动 ,司法活动也必然为其所制约 ,因此在刑事立法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词多义的现象 ,而刑事司法中也就必然要面对这一问题。通过对刑法解释论和我国法律解释实践的分析 ,笔者总结了法律解释的一般规律 ,设想了刑法解释的系统框架 ,并依据法律解释的规律和实践 ,分析了刑法分则中罪状部分的一词多义现象 ,列举了部分典型的词语并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5.
《民事诉讼法》第64条和《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条是关于举证责任的规定。中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实践过程中,恰逢外国举证责任理论的引进。外国理论与中国实践的结合,悄然引发了举证责任解释方法的摇摆不定,直接导致司法实践的迷惑。理论的产生有其本土起源,举证责任作为民事诉讼的脊梁,这种先天特性,决定了其解释方法首先要从中国本土出发,从中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背景入手。  相似文献   

6.
刑法解释方法之间存在一定的位阶关系,包括适用位阶和效力位阶.适用位阶遵从文理解释→体系解释→历史解释→目的解释的解释顺序.在效力位阶上,文理解释和目的解释具有决定的意义.具体在运用刑法解释方法位阶时,应当采用后果考察的方法,坚持语义容忍性、逻辑融贯性、价值合理性三个解释向度.以此位阶解释“武装掩护走私”:“武装掩护走私”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适用所有的走私罪名,只是在量刑上适用《刑法》第151条第1款规定的刑罚,解释应当明确三个量刑幅度所对应的具体情节,司法实践中死刑的适用原则上仅限于保留死刑的几个走私罪名.  相似文献   

7.
刑法适用方法的运用是增强判决公正性和说服力的重要保证。在刑法适用方法研究中,刑法解释方法理论成果最多,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其他方法无可比拟的。对于刑法适用中的思维方法、推理、论证、利益衡量方法以及刑法漏洞的处理方法等问题,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与司法实践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足。加强刑法适用方法研究,丰富刑法理论,是提高司法效率、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专利侵权技术抗辩——捐献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利权人在专利说明书中记载而没有被权利要求覆盖的实施方案,视为捐献给社会,专利权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主,意味着只有纳入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才能受到专利权的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9]21号)第5条,也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将理论学说和司法实践中的捐献规则作了回应。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法理学逐渐摆脱幼稚,作为表征学术成熟产物的法律解释也经历了一个转向:从法律文本的简单注解转向以司法适用过程中的规则和事实互动关系为内容的深度阐释。司法实践中的法律解释活动不仅仅是一套将成文法运用到个案的法律技术和方法,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文化与价值的重新认识与选择,文章在先验、经验以及实践三个层面上从本体论角度追问和反思解释主体的法律解释姿态。  相似文献   

10.
法律解释学是关于法律解释现象的系统理论认知和学科知识体系.法律解释学的内容架构涉及法律解释原理、法律解释技术和法律解释制度三个部分.对法律解释原理的探究,需要基于法律解释的操作定义,对“什么是法律解释”这一问题作全面深入的追问.法律解释技术是在操作意义上具体回答在法律实践尤其是个案裁判中如何解释适用法律的问题,涉及法律解释方法的获得,以及运用解释方法提出、择定和展示解释主张的操作.法律解释制度则要联系中国现状在体制上反思和回答谁有权解释法律及解释的权威性问题.对法律解释学的研究,应该内嵌或关联于由认识论发展、法学学科演进、法治发展以及司法裁判证成等组合而成的一个完整的理论和实践场景之中.  相似文献   

11.
驰名商标法律保护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上 ,应明确界定“相关公众”为“本国相关公众” ,不应仅限于注册商标 ,认定标准需要进一步量化 ,在认定方式上 ,应改变目前单一的行政认定方式 ,采取行政认定和司法认定的“双轨认定”模式 ,并应以商标局的事前认定为主 ,法院的事后认定为辅 ,加强并完善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  相似文献   

12.
科学地界定母子公司间的控制,应当符合界定的目的,即让存在控制关系的两个公司适用母子公司法律规范。从这点出发可以发现,母子公司间的控制途径除了股份控制、协议控制之外,还有其他途径;(股份)控制标准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宜规定一个固定的比例;控制形式也包括间接控制。  相似文献   

13.
检察官遴选制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察官是社会高度分工、司法进化的产物.检察官是执行法律监督的司法官员,它担负着专门法律监督的重任,因此,必须强化对这支队伍的管理.尤其是在我国检察官队伍的遴选还存在不足和缺陷时,建立科学的、规范的、有序的检察官遴选制度就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要做好检察官遴选工作,不仅需要我们对现行检察官遴选的基本理论问题和相关配套措施进行冷静分析和理性反思,而且更应深刻剖析现行检察官遴选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我国司法公正的途径应当是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独立的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建立廉洁、自律、高素质的司法队伍。司法队伍的改革,也是人的改革,司法公正,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15.
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信息的泄露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刑法修正案(七)的颁布,将个人信息保护写入刑法,既是解决现实中出现的对个人信息进行侵犯的违法犯罪行为的规制,也为我们在司法过程中如何解释和适用本条款并同时保障刑法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司法语境中,话语的表达就不能象日常生活中的话语表达那样自由、随意。无论是司法人员,还是司法相对人的话语,都要受司法语境的制约。司法活动中司法人员的话语称为司法口语。司法人员既是法律的表述者,也是法律实施的主导者,所以,司法口语应该有严格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税收法治化既是一种理想又是一种现实。唯有立足本土资源,回归现实本身,正视税收法治化所遇到的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的困境,进而试图找出破解这些困境的路径,方能无限逼近这个理想。  相似文献   

18.
试论刑事程序规则——从逻辑构成的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解决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时,人们喜欢从整体上思考构成刑事诉讼程序各个阶段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一般忽视了从较为微观的角度进行研究.而仅从逻辑构成来看,我国刑事程序规则就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从法理和现实依据来看,刑事程序规则应由两部分组成即实体性规定和实施性规定.而我国刑事程序规则严重缺乏实施性规定.  相似文献   

19.
修复性司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的思想观念与修复性司法的“修复理念”相契合,为创设修复性司法制度奠定了丰厚的思想基础;修复性司法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促进作用,可以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路径。修复性司法在我国现阶段不应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司法制度,更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刑事司法机制,而应与传统刑事司法机制一起成为统一的刑事司法体制下的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协调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