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脸不认人     
《党政论坛》2009,(18):49-49
我让人讨厌之处甚多,最令人讨厌的诸多毛病之一是记不住别人的脸。尤其是方才还见过,还介绍过,还握过手.还交换过名片,还说过:“认识你很高兴”,可一转身,就认不清人家的面目了。这叫“转身不记脸”,这叫“翻脸不认人”,可恶之至!什么“认识你很高兴”,刚掉头,就不认不识了,高什么兴?假的!  相似文献   

2.
三月初,我们收到这封来自吉林省辉南县扳石河乡一位妇女的来信。这位自称“农妇”的刘菊秋希望我们能刊登她写给一位不知姓名的“老弟”的一封信。看了她的信,了解了她所说的那位“老弟”的事迹,使人很自然地想起雷锋。这封信反映了一位普通农家妇女的一腔真情,这是人们对雷锋精神的一声强烈呼唤。 下面就是她的信。  相似文献   

3.
多次相约,方才得到应允。站在约定地点,正根据电话里的声音猜测她时,她已向我走来,脸上带着微笑,身穿一件乍黄的夹克衫,热情而朴素。远比她的实际年龄年轻。进门坐定,她称我们是娘俩。她首先拿出像册给我看,都是出国访问演出的照片,有在埃及金字塔下、在人面狮身像前的留影,有和美国共和党领袖迈氏菲尔德共进自助餐时的情景,有为墨西哥  相似文献   

4.
周一下班,我前往职工倒班房,给一位朋友送去从主城捎下来的衣物。刚到5栋3楼,迎面遇见端着饭盒边吃边走的一炼钢厂党委胡书记:“你怎么不回家吃饭啊?”“这几天该我在倒班房值班,与职工同吃同住……”“哦!领导干部业余时间在倒班房值班嗦!”我俩会心一笑。他转身走进了一间充满欢声笑语的职工宿舍。  相似文献   

5.
感于街头小事北京理纳日前听人感慨一件街头小事,说有位妇女晕车反应严重,服晕车药又找不到水,只好向街头小店的老太太求助,老大大倒是给了她小半杯水,却且是向她收了一毛钱。时隔一两天,也是在街头笔者却亲睹了另一番情景:一位衣着脏旧、拄着拐杖提着塑料袋的老人...  相似文献   

6.
中伤结恶果     
李翊 《党政论坛》2010,(2):49-49
一位妇女经常说她的邻居是个贼,最后她的邻居,一位小伙子被逮捕了。几天之后,警察发现小伙子是无辜的,就释放了他。之后,小伙子起诉了那位妇女。  相似文献   

7.
今天我们终于可以提起笔来,为中国妇女的缠足史画一个终结的句号。因为那蹒跚地行走在中国大地上的小脚即刻就要消失了。但是别以为这个句号会画得轻松,一挥而就;就像看过一本大书那样,随手一合便是。这个句号画起来分外的凝重沉缓,艰难吃力。低头一看,原来它不是通常的墨色,而是粘稠而殷红的血! 然而,天下人对一件事情的感受可谓千差万别。前几年我在科罗拉多见到一位读我那英译本小说《三寸金莲》的美国女子,她对我说这书写得诡谲狡黠,荒唐有趣,还对我挤挤一只眼睛,表示很欣赏这种奇趣。一个作家碰到了一位误解了你、却偏偏因此对你表示好感的读者,只能笑笑而已。何况我无论如何也难以对一个美国人讲清楚小脚里边深邃的文化内容。美国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9月17日,在韩国首尔召开的世界和平万国会议WARP三周年庆典暨和平峰会的第一天,会场入口处,一位中国老年妇女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因参会人员都在入口处领到一面本国旗帜,而迎向她的会场工作人员递上的却是一面异国国旗,尽管她仍然面带微笑却坚决摇头拒绝。她说我是中国人,必须手持中国国旗。她就是来自中国辽宁省沈阳市的妇女代表、今年75岁的何秀媛。  相似文献   

9.
七月中旬的一个夜晚,繁星点点,篝火熊熊,首届台湾同乡青年夏令营篝火晚会正在大连海军水而舰艇航空学院操场上举行。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女记者,不时按动相机快门,抢拍下一幅幅海内外台胞青年一起尽情歌舞的动人场面。她,就是原国民党爱国将领张治中的女儿、北美华侨日报记者张素初。突然,一位体格魁梧的军人向她伸出了热情的手,亲切地问道:“还认识我吗?”“他是冯玉祥将军的儿子冯洪达。现在是海军水面舰艇航空学院副院长。”大连市台联的一位朋友介绍说。“啊!是洪达。真没有想到能在这里见到你!”张素初惊喜交加。两位国民党爱国将领的后代、孩  相似文献   

10.
最近,在上海一位亲友家中,笔者同30年代起曾蜚声影坛的袁美云女士邂逅相遇。当主人把一位风度典雅、看上去只似中年模样的妇女介绍给我时,我不能相信她竟是年近七旬的袁美云女士。流逝的岁月似乎并没有在她身上留下太多痕迹。中等的个儿,匀称的身材,端庄的脸庞,戴着一付白边茶色的目镜,谈吐举止大方文雅、沉静质朴,使人不难想象她当年风靡影坛的岁月!  相似文献   

11.
刁宏斌 《民主》2005,(3):32-33
早就听说民进和教育的渊源,早就看到许多优秀的同行是民进会员,终于,我也成为他们中光荣的一员。还是在一年前的冬天,家里来了一位我曾资助过的蓝田山区的山村女孩,她就读的大学就要放寒假,她问我:“老师!您是民进会员吧?”还未等我回答,她兴奋地介绍:“你们民进  相似文献   

12.
在一个微风和煦的仲夏夜,在繁华的伦敦城里,我正在自己的寓所里一边与两三位旅居英国的中国文学艺术家朋友聊天,一边欣赏着伦敦调频音乐台播放的音乐。突然,一首我们都非常熟悉的乐曲从音响中清晰地流了出来,我们不约而同叫了起来——《梁山泊与祝英台》! “一定是陈美的作品,”我肯定地说。“她真了不起,在西方传播和推广中国文化方面没几个人能比。”一位画家朋友说。  相似文献   

13.
王乾荣 《民主》2004,(11):34-34
先看一段贪官王苏洁的坦白:“我盯上了比自己小二十多岁的一位年轻漂亮姑娘,利用她热情、涉世不深的弱点,骗取了她的感情和信任。近十八年来,我先后与十名妇女有过不正当关系。”(2004年8月3日《检察日报》)此人官居江苏淮安市计委副主任,比诸有一百多个情妇的大书记张二江,小巫见大巫而已。  相似文献   

14.
“您好,你们的房间已经安排好了,请跟我来!”下午,我们一来到深圳大学教工招待所的门口,一位身材修长、笑容甜美的姑娘就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然后提着我们的行李就往前走。“你是这儿的服务员?”我们问。“是的。我是学生,也是服务员。现在是我值班,我很高兴为你们服务。”说完,她又是甜甜地一笑。 吃晚饭了。我们走进宽敞、整洁的学生食堂。在一排售饭菜的窗口里侧,  相似文献   

15.
香港无线电视台一位文化节目主持人向观众报告一则消息: “今天,我们在《香港早晨》这个专题节目里,请大陆书画鉴赏家、江苏省国画院画家肖平先生为大家讲讲古画鉴赏。”随后,屏幕上出现了一位斯文的中年人。他脸带微笑,转身指着背后那幅画说:“这是清末著名画家吴昌硕画的一幅牡丹花。花头用重彩,枝叶用浓  相似文献   

16.
质疑央企“盛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松 《瞭望》2006,(50)
某些央企的奢侈之风,令人质疑全民资产、垄断地位所获得的收益,因公平分配机制严重缺失而为极少数人独享“我们老总的办公室装修花了20万!”北京某央企一位会计带着惊讶向记者讲述她在单位的见闻:“办公室清一色的高档办公设备,单独配有宽敞豪华的卫生间和休息间。”  相似文献   

17.
王长才 《民主》2014,(11):1-1
<正>我们有一个和我们的生命与事业相伴前行的朋友,她的名字叫《民主》。她不仅是杂志,更是我们奔向民主路上的一面旗帜,她引领我们向那个目标前行。中国有那么多奔民主的人,有那么多为中国的民主政治进步而奋斗的志士,可是有几人能够拥有这样的一位朋友?我们有幸拥有,拥有这个朋友。《民主》杂志在北京霄云里,我在南京,距离1200公里。过去我乘66次快车,需在车上睡一夜,天明才能到达;现在乘高铁,只用4个  相似文献   

18.
李宝平 《民主》2009,(5):30-31
有一种精神叫坚强,有一种力量叫感动。秦百兰,一位普通的中国妇女,一位失去行走自由的中国画家,她用坚强创造了具有中国神韵的美丽画卷,她用真情书写了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瑰丽诗篇,她用行动诠释了她无愧为一个对生命和艺术刻苦追求的人。  相似文献   

19.
杜青林 《民主》2011,(2):3-4
1月9日.敬爱的雷老离开了我们,中国共产党失去了一位肝胆相照的真诚朋友,统一战线失去了一位广受尊敬的老领导、老大姐。她的离去,是国家和人民的重大损失,是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20.
张怀西 《民主》2011,(4):3-3
2011年1月9日.敬爱的雷洁琼主席永远地离开我们了。1月15日,我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瞻仰了她老人家的遗容。她就在那里,安安静静、慈慈爱爱。她的音容笑貌、她的为国为民、她的平易近人,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记忆。我深深地怀念着她老人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