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方云 《学习月刊》2012,(24):104-105
中心镇足指在小城镇中区位较优、实力较强、对周边农村和乡镇具有较大吸引和辐射能力、发展前景广阔并能与省市县城镇体系有机融合的乡镇。其中.集聚与辐射力的发挥是中心镇功能的具体体现。在我国中心镇发展实践中,自 2000年周务院出台《中共中央、闰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宜昌市不断加快中心镇培育的步伐.小城镇产业特色和功能定位明显.但中心镇集聚与辐射作用发挥仍显不够.有待在今后的实践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支部生活(山东)》2006,(4):F0002-F0002
莱西市南墅镇总面积165平方公里,辖75个行政村,人口5.7万,被更为山东省小城镇建设中心镇和青岛市重点镇。  相似文献   

3.
石横镇位于泰山西麓的肥城市西北部,总面积92平方公里,总人口8.8万人,是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山东省百新工程试点镇、中心镇,泰安市计划单列镇,全国首批文明小城镇建设示范点。石横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史圣左丘明故里,是闻名遐迩的历史名城,武术之乡  相似文献   

4.
《求实》2013,(12)
综观我国30多年的城镇化历程,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民的利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和发展。广大欠发达农村地区正在或将进行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须寻找城镇化建设与实现农民利益之间的平衡点。为此,县域农村一方面要注重中心镇建设,另一方面城市要积极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而中心镇应建成"四化"协调发展、注重社会效益、引领现代农业和培育职业农民的小城镇。唯此,新型城镇化建设才有可能成为农民实现小康生活的载体。  相似文献   

5.
博山区源泉镇党委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立足镇情,紧紧围绕富民强镇的奋斗目标,以建设山水生态旅游小城镇为中心,敢于创新,突出特色,实现了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先后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镇和省级中心镇。  相似文献   

6.
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地处武当山下,是一个以工业为主体,城郊农业和第三产业为两翼,集农、工、商、旅为一体的鄂西北工业重镇和经济强镇。近年来,镇党委一班人始终以发展为中心,围绕经济抓党建,团结务实谋发展,经济建设及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明显进步,保持了“中国乡镇之星”和全省“乡镇党委十面红旗”等荣誉,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工业园区建设示范乡镇”、“湖北省小城镇综合体制改革试点镇”、“湖北省小城镇建设中心镇”、“楚天杯创建先进单位”等称号,2005年又获全国“小康建设明星乡镇”的殊荣,2006年7月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相似文献   

7.
刘莉 《世纪桥》2008,(21):58-61
发展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建设是我国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黑龙江省在小城镇的发展建设上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本文试从黑龙江省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发展出现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周榜师  黄世贤 《求实》2001,(5):32-35
小城镇建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是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是解决我国富余劳动力的一个有效减压阀,是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一个强有力的龙头产业.本文通过对我省小城镇建设的抽样调查,论证了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强县富民的现实选择,提出了加快我省小城镇建设的一些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小城镇建设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小城镇建设,合理发展小城镇,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战略举措,是提高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水平的正确途径。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化比率一直低于发展水平大体相同国家的平均水平。目前,我国城市化滞后状态不但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甚至出现了人口由城市向农村倒流的现象,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实现社会经济结构合理化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就我国的国情而言,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怎样合理发展小城镇,应是我们重点研究的问题。 小城镇建设要尊重规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小城镇的发展是随着我…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把小城镇的发展、建设放在大战略的地位,这是第一次.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再次强调要加快小城镇建设问题,这说明加快小城镇建设,不仅对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也是事关我国跨世纪发展全局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建章 《学习月刊》2013,(22):88-89
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人高速发展阶段。重点镇、中心镇的发展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基础.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节点。与市城区和其他新城区相比,武汉市新洲区中心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还比较滞后.  相似文献   

12.
发展小城镇,是缩小城乡差别、拉动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要推动山区小城镇建设健康持续发展,关键是要把握小城镇的发展规律,建立合理的模式和机制。具体来说,就是要注重在“三化”上下功夫。一、把握发展战略,注重小城镇建设规划科学化。科学搞好小城镇建设规划,是确保小城镇健康发展的保证。在小城镇建设规划上,一要充分考虑建设的可行性,坚持择优选址,防止盲目建设。小城镇的兴起与发展,是内在动因与外在引导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要求规划小城镇时,必须首先进行可行性分析。要对一个地方的诸如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村小城镇化,是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农村小城镇的建设是一项方向性和全局性的全新事业,它既是一个建设和发展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改革与探索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小城镇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农村的全面发展;没有小城镇的现代化就不会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在我们贵州这样的山区省份,大中城市还不能直接地、全面地带动农村基层经济的  相似文献   

14.
乡镇发展风貌鲁权屯镇地处鲁西北平原,辖48个行政村,面积93平方公里,人口3.7万。与京沪高速,青银高速、京九铁路等交通动脉毗邻,距素有“九衢通达”之称的德州市仅30公里,目前已形成玻璃钢、汽车零部件、中央空调三大产业基地,是省级中心镇建设示范镇,先后获得“全国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等称号,连续九年被评为德州市经济强乡镇。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把发展小城镇提到一个“大战略“的高度,这说明我们对小城镇重要性的认识在不断提高,不断发展。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各地开始编制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以期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笔者认为把小城镇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但作为我国城市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律,特别要遵循城市化的共同规律,即城市化的发生与发展主要取决于三大力量的推动与吸引:农业发展(主要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崛起。切忌“村村点火、处处冒烟“。一、农业发展是城市化也是小城镇发展的初始动力。城市化进程本身,就是变落后的乡村社会和自然  相似文献   

16.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把"搞好小城镇规划建设"作为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村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怎样认识小城镇的大战略地位,如何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这是摆在各级领导面前一个重要课题。一、小城镇的性质、特征及其形成小城镇是指依法设立的建制镇和农村集镇。它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把城市与农村联结起来的一个完整的相对独立的区域经济实体。它既是城市之"尾",又是农村之"首";是城市在农村的延伸,又是农村中的雏形城市。小城镇虽"小",  相似文献   

17.
大力推进中心镇建设○陈建国为什么提出“中心镇建设”问题?主要是考虑全省有1300多个镇,这些镇的基础、条件各不相同,在发展过程中不可能齐头并进。有的镇各方面条件具备,发展得快一些,形成中心镇,对于带动全省村镇建设,加快城市化步伐,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是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正确认识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两者同步协调发展,对于实现农村小康战略目标和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认识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 小城镇的兴起和发展,是农村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加快小城镇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城镇化滞后问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唯实》2013,(12):25-27
<正>中心镇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宏伟的工程,正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体制创新、市场运作,努力建设成布局合理、特色明显、经济发达、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活富裕、辐射能力强、带动效应好、集聚集约水平高的小城市。通过加快推进中心镇培育和建设,实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科学发展。为此,我们提出以下五点建议。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做强中心镇发展支撑  相似文献   

20.
徐凤莉 《世纪桥》2011,(17):155-156
小城镇是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但小城镇应该如何创建理性发展的路径?小城镇建设不仅是一个人为的过程,而更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靠人为扩建不是真正的城镇化,真正的城镇化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光顾及镇区层面建设是治标不治本,依托周围广大农村经济发展才是小城镇长久的生命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