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九海 《党政论坛》2009,(11):21-23
一、意识形态概念的出现正如在“食物”这一概念出现之前,我们也没有一直饿着肚子一样。实际上,早在特拉西提出意识形态概念之前,意识形态早已存在于生活之中了。我们可以把柏拉图的“理念世界”看作意识形态概念的雏形,在西方进入中世纪后,哲学成为神学的侍女,柏拉图高雅的“理念世界”幻化为全知全能的上帝,人类的灵魂和精神陷于深深的谬误和偏见之中。  相似文献   

2.
曾程 《学理论》2009,(30):208-208
在全球艺术市场,“中国概念”也越来越激起世界人民的热情。同时,“中国概念”的崛起也代表了世界的艺术品交易中心移至了中国。伴随着艺术产业的发展,让世界人们都看到来自中国的艺术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党政论坛》2010,(2):31-31
近几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中国的外交影响力也日益增强。尤其是从去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之后,所谓“中美共管世界”(G2)的声音,在世界舆论中开始不断上升。虽然中国高层和舆论对此保持了清醒的认识,但着眼于当今国际格局,即便没有G2概念的产生,国际社会对中美作为当今和未来世界“两极”的印象似乎正在不断清晰和强化。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地球村”是一个非常流行的词语,事实上,它已经成为一个用以理解当今世界的学术概念。这个概念是由麦克卢汉提出来的。由于麦克卢汉的作品主要是以文学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没有对这个概念加以明确定义,以至于这个概念流行后,人们往往是在这个概念的表层含义上去加以理解和使用它。其实,这个概念包含着更多和更深的内涵。就现实而言,“地球村”的出现并没有改变世界的中心—边缘结构,反而使中心—边缘结构中的压迫力量得到了增强,而且作用形式也更加直接。应当看到,麦克卢汉所提出的“地球村”是一个比喻性的概念,它对于直观地描绘全球化是有着便于理解和把握的价值。但是,也正是这一优势,使麦克卢汉从“地球村”出发而回到了农业社会的村落那里去了,再一次在人类社会进步的转折点上塑造出一个空想主义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5.
《党政论坛》2008,(10):26-26
1986年,英国杂志《经济学人》发明了“巨无霸价格指数”,用各国麦当劳的“巨无霸”价格,来确定各国货币的真实币值。受此启发,在走访百国的过程中,我也大胆借用了“指数”概念,选了15个国家的6个项目(出租车、贫民窟、书店、军人、闲人、排队)打分,最高为5分,最低为1分,以比较中国与世界一些典型国家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一、“软着陆”的经济概念及其特征“软着陆”是与“硬着陆”相对而言的,是对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一种比喻。其基本经济概念是指国民经济的运行经过一段过渡扩张之后,平稳地回落到经济增长的适度区间。“软着陆”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其一、宏观经济变化的方向,不是向上增速,而是向下回落。其二、经济运动的涨幅,不是大起大落,而是平稳滑落。其三、经济变动的后果,与“硬着陆”不同,“软着陆”的冲撞摩擦小,资源损失少,“软着陆”后不仅经济适度增长,而且通货膨胀率也较低。根据上述概念,结合我国实际来看,1992年至1993年,我国…  相似文献   

7.
资本、资金、资产:概念辨析及其意义王正斌曹锐钢王加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经济理论文章和书籍中,“资本”、“资金”和“资产”这三个概念经常被使用。但是仔细推敲,就会发现有很多使用不准确、概念混淆之处,它们导致了某些理论上的混乱。因此,很有必要对这...  相似文献   

8.
“现在时”这个概念,许多人不懂,汉语语法中是没有这个概念的、“现在时”在英语语法中是相对于“过去时”、“将来时”而言。“现在时”是个动态概念,是当前的、发展的。说不定这会儿的“现在时”,一会儿就成“过去时”,明儿的“将来时”,待会儿就成“现在时”?说为官是个“现在时”,不是发明,更谈不上创造、江泽民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警示全党干部,“参加革命为什么?当干部做什么?身后留什么?”此“三问”,其实质就是警戒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毕竞为官是个“现在时”,当常思身前身后事。  相似文献   

9.
作为鲍德里亚诊断后现代资本主义症候的“超真实”,在其整个话语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拟像”“模型先在”“内爆”三重概念有机结合描绘出孤离于“真实”的“仙境”(即“超真实”)图景。从数字媒介技术架构角度看,“超真实”是数字模型操纵的真实;从编码规则支配角度而言,“超真实”是符号统治的真实;从精神世界表征角度审视,“超真实”是精神裂变与贫瘠下的真实。后现代主义“超真实”症候的铺展,使鲍德里亚意下的终结图示日趋彰显并不断被验证,但也显现出形而上学、虚无主义、技术决定论与宿命论等逻辑裂缝。  相似文献   

10.
“数字地球”为何刺激我们的神经 两年前,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的“数字地球”概念,不仅立刻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而且给面临新世纪的世界各国带来了一个真正跨世纪的挑战。要不要搞自己的“数字地球”,成了各国政府和科技界不得不严肃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个有关“地球”的概念,究竟有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能如此深深地触动政治家和科学家敏感的神经? 它可不是我们脚下那个能散发泥土芳香的地球。它的确是个“地球”──地球上绝大部分自然和人类活动的数据、信息都包容在它的“体内”;它又毫无“球”的外形,不过是一个以数字形式…  相似文献   

11.
雷环捷 《理论导刊》2023,(12):96-102
元宇宙在当下有诸多相关问题尚待阐明,其中“元宇宙是什么”和“元宇宙为何成为热点”,都指向元宇宙概念的社会建构。为此,既应梳理概念的语义脉络、回顾其思想渊源,也要回应概念何以流行、是否具有生命力、指向怎样的未来等问题。元宇宙概念的流行其来有自,可能并不具有生命力,但锚定了人类社会正朝着沉浸、互动、持续、去中心化等方向发展的数字未来。各类新兴技术将对人类思想传统提出挑战,虚实交融的世界需要人文精神的浸润和滋养。对于元宇宙概念应当透视交织其间的追捧与质疑声音,厘清技术与生俱来便共存的迷人与危险之处,找寻人类在数字未来下的美好生活之道。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80年代的西方报纸和一些国际组织的文件里。到了90年代,“经济全球化”这个概念开始被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1998年11月18日,江泽民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即吉隆坡会议)上,就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问题发表了意见,肯定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的现实性和客观必然性。一些西方人士曾预言,随着冷战结束而开始的经济全球化,将把人类带入一个繁荣、和谐、宁静的新时代。然而,十年时间过去了,世界各个角落传来的枪炮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基本模式刘景山著孙万智译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世界本原问题,具有一个基本的模式:“一体二元”。所谓“一体”,是指统一的世界本体;所谓“二元”,是指在统一的世界本体中,包含着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两个要素、两个单元。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往...  相似文献   

14.
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对“世界”这一字眼有着极大的偏爱。无论是叔本华、尼采,还是波普、萨特、克里普克都喜欢用“世界”来表示下述含义:具有统一性、内在相关性和一项或若干项本质特征与现象特征的可抽象性的事物的全体。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在类概念上理解“世界”的内涵之后,自然关心“世界”按意识与物质的区分原则  相似文献   

15.
1.哲学源于对人类“命运之问”的解答,传统哲学是对命运之问的“终极承诺”。在以一种圣物反对另一种圣物的思维方式下,哲学形而上学总是从对立的两极出发构造超验的“理念世界”或远离人文的“物理世界”,从而在逻辑上导致“人在其中生活的世界”与“人不在其中生活的世界”的内在矛盾。2.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人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的起源就是人与人的世界一同从“无”到“有”。“无”是时间性、生成性的“物我待分”之“源初动态”。“物我相分”不是要分出“物我”之“先后”,而是要揭示人通过实践纳“天道”于“人道”,把世界关涉到自己的命运之中,从而在“人文世界”中展开自己生活的过程。3.生活世界的历史就是“生活方式”不断展开的历史,就是人追求自由(人的本质的不断展开)的历史,同时也是理智省察、信仰指向、情感体认(从而科学、信条、艺术)相互关联、交错演进的历史。4.“人文精神”既表达着以未被异化的科学、信仰和艺术(从而“真”、“善”、“美”)“点亮心灯”的渴求,又导引着那种发自人间深处的历史运动。因此,有必要建立“人文观”规约下的“求真论”、“尽善论”、“审美论”,即作为完整世界观的“人文哲学”,用以揭示与阐扬我们时代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王祥 《理论导刊》2023,(11):92-98
马克思“跨越”思想是马克思晚年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东方国家特殊国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为马克思“跨越”思想提供了时代境遇。在“跨越”思想中,马克思以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作为基础转换理论视角,在“世界历史”语境下对东方社会问题进行整体性研究,将“世界历史”的方法运用于分析东方落后国家的发展问题,从“世界历史”高度把握“跨越”式发展的价值意义。“世界历史”维度是把握马克思“跨越”思想创新本质的重要逻辑线索。深入研究与正确理解马克思“跨越”思想的“世界历史”维度具有重要当代启示,包括立足马克思关于时代性质判断来认清我们所处历史方位,坚持以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和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奉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引领社会发展进步,在把握历史主动中充分利用全球化加快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哲学教科书一般依据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对哲学物质概念的表述,将物质概念解释为单纯的“客观实在”,即认为“物质”就是指“客观实在”。我们认为,这是对列宁物质概念的误解。列宁的原话是这样的:“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  相似文献   

18.
何迪 《学理论》2023,(3):44-46
维特根斯坦认为以往哲学总是用概念建构理论,采用或本质主义的或片面的或抽象的僵化模式认识和思考问题,导致日常语言的误用,从而产生“哲学病”。因而要对哲学进行治疗:实现对概念的考察,让语言回归日常生活,既要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语言的“家族相似”,又要通过“综览”把握语词用法,在语词的使用中呈现日常语言生动、丰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概念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现代文明”追求,萌发于中国共产党早期“青春之文明”构想和对“俄罗斯新文化”的向往,是在文明反思与抉择中生成的以马克思主义关切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新型概念表达。新启蒙运动后,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澄明对待中西文明的正确立场,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高度现代文化”锚定了自身文明追求;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和“西化”思潮,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指明中华文明“向前”的方向;新时代,习近平在文化传承语境中坚持守正创新,以“第二个结合”创新方法论正式提出并全面形塑了这一重大原创性概念。“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概念是在古今中外对比和守正创新中对自身文明发展作出的创新标定,具有“术语革命”的理论想象力和实践引领力,支撑了新时代“文明”话语、“文化”话语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话语创新。  相似文献   

20.
贾长勤 《学理论》2010,(24):115-116
物质世界从天体到粒子,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事物之间都处在结合和分离之中,那么,这些事物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呢?应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揭示了一个崭新的自然哲学概念一物质链。物质链是事物之间相互传递的物质、能量、信息流,具体事物之间的结合就是通过物质链来实现的。物质链的概念阐释了事物发生量变和质变的本质。物质链的发现不仅具有哲学方面的意义,而且也有助于人们在创新实践活动中科学地预见未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