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相对于中国中央地方之间的经济关系,当代中国中央地方政治关系具有十分明显的稳定性.本文认为,维系和影响这种稳定性的因素有体制性的,如经济的、执政党的、法律的,还有非体制性的,如历史文化传统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构建中央与地方合理分权体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薄贵利 《新视野》2006,2(2):47-49
进入新世纪,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迫切需要进一步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构建中央与地方合理分权体制,即在横向合理分权的基础上,依法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职责权限,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和调整。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的垂直管理体制明显增强。垂直管理体制增强必然会对行政效率产生相应的影响,它一方面促进了这些重要的职能部门、中央政府以至国家整体行政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压力型体制”是描绘和解释中国政府运行机制的本土原创性概念,得到研究中国政治和治理同行的重视。压力型体制概念的解释力既来源于对制度运行的整全性理解,也来自其生动的描绘力。压力型体制概念是研究者对地方官员生动的实践话语的学理化提炼,并从历史源流、演变过程和具体运行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化构建。压力型体制的生成是中国在实现赶超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性选择,在传统政治中的“比限”制度、现代化的“动员体制”以及“发展型国家”中能找到痕迹、联系以及参照对象。压力型体制概念的形成过程说明,扎根经验事实,定准理论坐标,重视实践话语向学术话语的转化,是生产解释中国当代政治和治理学术概念的重要路径。而中国丰富的治理经验和创新为更多原创性概念的生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持续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党政关系规范化与中国政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政关系是中国政治结构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能否规范化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关键,迄今为止党政关系的模式经历了以党建政、以党代政两个阶段,现实政治发展迫切需要以民主化、法制化、程序化为目标的党政关系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谢宝富 《新视野》2015,(3):42-47
西式民主对经济、文化及社会同质性要求严苛,并不符合中国国情。政府层级过多不仅是社会盛产潜规则的关键和政府不善管理细节的病根,而且加剧了压力型体制,阻碍了城市化进程和法治建设,精简层级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基础。中国社会组织发展既不成熟也不均衡,过于强调"小政府、大社会"会加剧社会分化与不公。中国须建立强政府,强政府的关键在廉能:既要提升监督主体的独立性、责任性以及被监督对象活动的公开性,也要创新政策执行机制,提升执行力。此外,还应完善一元多级的立法体系,实行大国治理小国化;采用户代表评分制,强化人民对公权力的制约。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 20多年来,中国的政治发展是围绕着权力关系调整这个核心展开的,新的权力关系的制度化和合法化贯穿于政治发展的过程之中,表现为政治文化演进与政治权力结构调整之间独特的互动关系:政治主导层的观念更新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先导,伴随着体制变革和社会转型而来的政治文化世俗化和多元化,对政治体制的变革和稳定构成了新的压力和挑战.  相似文献   

8.
党政关系是中国政治结构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能否规范化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关键,迄今为止党政关系的模式经历了以党建政、以党代政两个阶段,现实政治发展迫切需要以民主化、法制化、程序化为目标的党政关系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遏制权力腐败与中国的政治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中汝 《探索》2001,(4):70-72
中国正处于急剧的现代化变迁之中,需要一个具有极大合法性的执政党.然而,权力腐败正在吞噬着中国唯一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基础,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最大障碍.政治结构分化不充分是权力腐败产生的主要根源,因此,进行以权力制衡为重点的体制创新是有效遏止腐败的关键,也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核心.体制创新应该创造与借鉴并重,世界各国积累的各种有益的组织和经验都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10.
武力 《党的文献》2006,(5):49-55
中央与地方的经济关系,是新中国经济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从新中国建立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为建立一种既适合中国国家大、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情,又能够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毛泽东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这些探索对我们今天解决这个问题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政治文明作为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和人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明成果,是一个以制度建设为主干,包括政党政治、民主政治、法治政治的完整体系。其实质就是要实现政治结构、政治活动和政治制度的法治化。因此,政治文明的发展必然会推动和促进法制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有效政府与中国政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政府代替有限政府来作为中国政府建设的目标,是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在中国学术界的反映,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我国现代化初级阶段决定的。有效政府在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资源汲取、秩序供给、政治整合和政治容纳功能。有效政府建设要求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提高政治录用的水平和政府自主性,培育成熟的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3.
政治价值是人们对政治生活本原意义的确定,作为社会成员的政治信仰,政治价值是人们通过一定的精神生活模式所体现的政治的终极追求。与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相似,我国的政治价值取向也有其中国特色,主要表现为政治价值取向的民主性、法制性、参与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任军 《学习论坛》2005,21(10):51-54
中国古代乡村政治制度研究虽然取得了某些重大进展,但在几个基本问题上还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不在学术认识上解决这几个问题,就很难进一步推进研究的深入。针对同一研究对象,首先,应在学术术语的使用上谋得一致,最好使用“乡村政治制度”这一现代政治学术语。其次,应明确古代乡村政治制度研究的起点,这对于把握该制度的性质和特点至关重要。再次,还应当谨慎地评论乡村政治制度的性质,深化对乡村政治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的分析,深刻揭示乡村政治制度与上层政治制度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5.
解读中国政治制度特色的形成必须追根溯源。特定的地理条件,不仅是中国传统的社会生产方式确立的基础,也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确立的坚实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相辅相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发展无不打上传统文化的烙印。从本质上讲,传统文化发展与中国政治制度演化具有一致性和协调性。  相似文献   

16.
任何劳动用工形式都是由当时的经济体制决定并随之而发展的.从劳动用工终身制到合同制,再从<劳动法>到<劳动合同法>,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劳动用工形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劳动合同法>颁布后各界反应不一,只有将此过程同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大背景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理解中国劳动合同制产生、发展和规范的历史脉络,也才能从根本上理解<劳动合同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首先与产业特性有关,而非均衡发展战略的惯性推动使城乡差距继续扩大。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二元特色”日益突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城乡经济中实行了不公平的财税政策。为了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应尽快建立起覆盖农村的较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18.
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政治发展是政治稳定的目标和保障.只有在政治稳定中实现政治发展,才能跳出政治发展-政治动荡-政治僵化的周期律,走出政治发展与政治动荡的两难境地,实现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最佳结合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政治发展与政党密切相关.政治的产生和发展孕育了政党,使政党在政治发展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因素.随着政党的日益发展和壮大,政党逐渐驾驭了政治发展,导致政党政治.政党应遵循客观规律,通过政治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20.
政治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居首要地位,对政府决策的参与度最高。经济学家的社会职责在于尊 重并善于发现经济规律。数学在经济学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不能代替经济学。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应 当确立辩证唯生产力论,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立言立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